诗词里的年味|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诗词里的年味|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00:00
05:12

在你眼里,初六是什么日子?

是一大早家人就开始打扫屋子“送穷”,是前几天走亲戚拜完年之后暂时休息,还是已经开始摆着手指数假期倒计时了?

在宋代词人朱淑真眼中,初六热闹非凡,连元宵之夜都比不上它呢。

初六盛况,灯火璀璨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宋 朱淑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这首词描绘了宋代过年初六热闹的景象。弯弯一轮新年新月,妩媚如钩,清凉似玉。天上的月儿如钩似玉,地上的人儿凤纹绣鞋裹着纤纤细足,翡翠般的柳眉似笑还颦。盛装女子头插闹蛾、发嵌雪柳头花,火树银花,烛龙劲舞,驰骋追逐。这般盛况,即使三五元宵之夜,也远不如这初六。

南宋 李嵩《观灯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这句词难免让人联想到辛弃疾那首著名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代经济繁荣,娱乐活动较之前代更加丰富,人们尤其重视春节等节日。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一直张灯结彩,人们不仅手上提着灯笼,甚至树上、河边也挂满了灯火。

而在朱淑真眼中,初六这月灯相映,女子盛装出行,火树银花,即使元宵之夜,也不如初六热闹欢乐。

送穷、开业、出门,初六是个好日子

抛开春节的背景,大年初六还流行送穷等民俗。如今,人们送穷时大多打扫屋子,丢掉垃圾,讨个喜头。古代由于时代局限性,人们对于“送穷”这件事更加认真。

古时,人们会“作糜、弃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秽杂物、破衣烂衫均打扫出门外,再将其火烧祭祀来送穷鬼。

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这样郑重严肃的仪式,就是为了好好地将“穷鬼”送走,以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除了送穷外,初六有“六六大顺”之意,加上初六之后人们逐渐从喜庆的年味中回归正常生活,所以诸多生意人也会选在初六这一天开市。每到大年初六这天,庆祝开市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非常热闹。同时店主会在门板上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色的对联,请来一个“全可人”,也就是父母、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人,在店内溜达几圈并送上“招财进宝、恭喜发财”等等吉祥话,希望新的一年生意兴隆、生活富足。

中国人还有“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意即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是外出的吉利日子。所以大年初六这天外出为宜,还应四处游玩。部分地区流行在初六这天,在正午三点、六点、九点,出去转一圈。不愿远行的也可以绕家院子顺时针转两圈再回家,有着走好运的寓意。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正月初六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和清洁的重要时刻,也是迎接新年开始工作和商业活动的标志,同时也是农民开始春耕的重要日期。

时至今日,虽然年俗形式渐渐发生变化,但人们消灾解厄、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依旧。初六送穷,愿大家送走烦恼和霉运,在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吉星高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