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惠民“有迹可循”,成都发布20条生态惠民新场景示范线路

让生态惠民“有迹可循”,成都发布20条生态惠民新场景示范线路

00:00
04:13

从浣花溪公园、龙马湖公园到怡心湖;从北湖生态公园、龙泉山观景台到白河公园……一条条生态惠民示范线正在成都串珠成链。1月11日,“成都生态惠民新场景示范线发布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推进会”在成都世界科幻公园举行。

会上,成都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示范线、生态惠民地图,涵盖城市公园示范线、人文艺术公园示范线、活力运动公园示范线等20条线路发布。该线路将生态惠民场景串珠成链、连片成图,让生态公共领域清晰明确地公诸于众,让生态惠民做到“有迹可循”,真正实现了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

活动现场

什么是生态惠民新场景?“去年我们就推出了生态惠民场景TOP100,聚焦城市中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公共领域,打造一批集生态、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空间,它是价值创造和多元体验的有机结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把一批批生态惠民新场景‘连片成图’,形成示范路线和服务地图,就是要持续高质量推进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做实做好成都生态惠民品牌,建设扩大生态惠民网络,将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积极呈现给广大市民,让其能够在参与中亲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切实实惠。”

翻看100个点位发现,一系列生态效益已经显现。其中,金牛区和新都区将河、湖、塘、林、堰和花草沙石作为活态展品,合力打造全国首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公园,以水为媒联通河湖湿地,串珠成链形成指状交融、无界生长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放空间。

东部新区将垃圾填埋场治理转化为桃产业种植园,提升自身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创新形成发展、生态、富民叠加互利效应,变“废地”为“宝地”。

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 资料配套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2023年,全市生态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产值超2600亿元,城市轨道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推广新能源汽车21.6万辆;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5天、同比增加3天,是全省唯一一个优良天数增加的城市;114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100%。

此外,2023年,成都还新建天府绿道845公里,“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4条,开工建设蓝网491公里;策划打造“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示范线路”,评选“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持续深化“碳惠天府”机制,累计上线公众碳积分、消费场景100个,用户数突破240万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