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月薪2万买不起”,是说给谁听的?

正观快评:“月薪2万买不起”,是说给谁听的?

00:00
04:30

买不起面包、住不起如家汉庭、买衣服只能逛打折区……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12月14日,“月薪2万到底买不起啥”引起讨论,不少网友吐槽说,对普通人而言,月薪2万放在哪个城市都是高薪了,但买不起也是真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月薪2万已经算是高薪。据“DT商业观察”统计,按中国的薪资水平,每个月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

然而,即使月薪过万甚至是更高,也未必够花。网上诸多吐槽背后,反映出人们面临的消费困境。

“DT商业观察”调查报告

月薪2万,可能真的买不起了。眼下,面包价格变贵、10元以下牙膏消失、经济型酒店涨价……随着消费水平提升,部分日常刚需的商品化身“价格刺客”,刺痛了不少消费者。更有甚者,或走起高端路线,或利用网红明星代言带货,换个包装、名头就摇身一变,致使普通产品严重溢价,让人愈发反感和抗拒。

这也导致,哪怕月薪上万,买到的东西和享受到的消费体验,却与以往存在显著差别。生活成本提高,人们自然觉得消费不起。这种基于情绪的吐槽,切实体现出广大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与期待。

买不起什么,更要看能“剩下什么”。不是说月薪2万不够高,而是各项消费支出过后,每月能剩下多少钱、能存下多少钱?事实上,很多人根本存不住钱——在外打拼要租房通勤、有了孩子要添抚养费,数笔必要支出不断累积;而留给个人兴趣爱好、情绪消费的钱少之又少,往往“勒紧裤腰带”才不至于变成“月缺族”。

对于绝大多数月薪不过万的人,在他们身上,“苦于生计”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有网友说:“这不是月薪3000的人该操心的事情。”轻松的语气,却道尽无奈与心酸。

也许有人说,月薪两万怎么花,还取决于消费预期。要想锦衣玉食,那确实是什么也买不起;要想满足温饱,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诚然,个人消费选择是影响因素,但多数人的消费观念依然是,“有多少钱花多少钱”,需求也不限于温饱。所以,知足常乐是一回事,想让钱花得值、挣更多钱显然是另一回事。

当然,有些商品并非真的“买不起”。人们不愿为其买单,本质上是务实观念、理性消费的回归。即使能支付更贵的选择,消费者也更青睐高性价比。例如,“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不是冰岛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出门旅游,大众的消费关注点,都回归到了产品或体验本身。

人们对价格变得敏感,背后是无处安放的焦虑。为了自寻出路,消费者多平台比价、寻找平替已然成为一种“常规操作”。商家也应看到,产品越卖越贵、噱头越吹越大,能“活”下来的终究是极少数。

热词热梗,固然有很多无意义的跟风,但也把问题展现在公众面前,并催生出建设性行为——让商家们意识到,抓住1%的高收入者,不如抓住99%的普通工薪族;卷破天的溢价商品,无论如何也“打”不过那些朴实无华、品质一如既往的好物。“月薪2万买不起”,终归是说给经营者听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