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批专家学者挂职最高检,数量创新高之外还有新变化

最新一批专家学者挂职最高检,数量创新高之外还有新变化

00:00
10:57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消息,11月20日,最高检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报到。最高检专门召开见面座谈会,最高检检察长应勇出席。

专家学者挂职制度自建立之初便受到最高检高度重视,时任最高检检察长均会出席座谈会。且自第一批开始,挂职专家学者便被任命为“副厅级”职位。

挂职专家学者数量创历年之最

记者注意到,此次报到的挂职专家学者共11位,数量为历年之最。

专家学者挂职最高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3位法学专家到最高检挂职。时任最高检检察长贾春旺在任命仪式上表示,这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最高检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第一次挂职,最高检就显示出诚意和重视程度,何家弘、赵旭东、宋英辉分别被任命为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研究室副主任和民事行政检察厅副厅长。

据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有关规定,最高检领导、各厅室局、直属事业单位都可以推荐人选。筛选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学术水平要高;二是人品要好;三是政治上要强。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最高检的这个开创之举,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同意和认可。

2009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选任法学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被首次写进最高检工作报告。同年6月,最高检公布第二批法学专家学者挂职名单,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教授李希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入选。

2013年,最高检接收第三批挂职专家学者,人数仍为3名。2016年,第四批挂职专家学者入职,人数增至5名。记者注意到,第四批首次出现京外高校的法学专家,她就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刘艺,研究领域为行政法,这也是最高检挂职专家学者中首次出现专门研究行政法的专家。

此后的2020年、2022年,最高检又筛选了两批挂职专家学者。其中,2022年的挂职专家学者数量较2020年的3名猛增至10名。

唯一的科学技术专家

记者注意到,在11月20日报到的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中,出现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刘朔的名字。他也是今年挂职专家学者中唯一的科学技术专家。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官网介绍,刘朔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实时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系统、多模态数据分析,他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研制系统设备应用于实时精准指挥调度和时空大数据分析领域,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多个应用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些领域和检察机关办案有何关联?

记者此前在最高检采访获悉,近年来,检察机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办理了多起大江大湖流域治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其中,最高检于2021年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南四湖生态治理专案,便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了解到,2020年,最高检与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携手合作,探索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辅助办理环境资源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平台”。南四湖生态治理专案一开始,最高检就着手组织遥感技术专家团队,对南四湖全流域的严重污染点开展地毯式大排查。

结合卫星数据,技术专家很快识别出湖区所有的黑臭水体以及严重富营养化的污染点500多个,并且详细标明了污染水体的经纬度以及相应面积,为检察官办案提供了精确的位置指引。最高检指出,现代科技应用正在检察机关办案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还发现,在2022年第六批挂职专家学者名单中,就有刘朔的名字。这说明,刘朔的挂职任期得以延长。这并不是挂职专家学者第一次延长任期,早在2009年第二批挂职的汤维建,就曾延长任期。其间,主要研究民事诉讼领域的汤维建参与了几百起案件的讨论工作。

汤维建曾表示,挂职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多为检察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同时,中国的法学研究更需要关注现实问题。毫无疑问,挂职给我们这些学者提供了直接接触司法实践的好机会。”

首次出现知识产权法专家

除了数量的变化,记者查询发现,挂职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覆盖范围更广,且出现了新变化。

与以往一致,此次挂职的专家学者仍以刑法、刑事诉讼法领域为主,这与检察机关最重要的刑事检察职能是相符的。其次,行政法领域专家学者数量有所增加。近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强度愈发加大,行政检察作为检察机关的“四大检察”职能之一,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监督职能。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挂职的专家学者中首次出现知识产权法领域专家。挂职名单中的万勇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是知识产权法。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之高,是近年来各行各业的普遍共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法治保障、严格保护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四大工作原则之首。

2020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省级检察院都成立了知识产权检察部门。在部分办案数量较多的地市级检察院以及部分重点基层检察院,也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检察部门开展综合履职。

今年以来,最高检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制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强调检察机关要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在最高检近年来发布的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中,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作为单列项呈现。今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2万人,同比上升49.7%。其中,侵犯著作权类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增幅较大,分别为2000余人和260余人,同比分别上升1.95倍和1倍。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目前呈大幅增长态势。由此可见,引进知识产权法专家挂职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此次挂职专家学者中首次出现公安部直属高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身影。挂职专家刘为军,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他的一大研究领域是网络空间安全。

为何设立专家学者挂职制度?

据人民日报报道,2006年首批3名挂职专家学者经过半年多的考查和筛选。

为何要设立专家学者挂职制度?时任最高检检察长贾春旺在任命仪式上直言,面对当前一些削弱甚至取消法律监督的言论,检察机关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手抓”,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创造良好的理论环境,认真研究解决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检察理论创新,努力建立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

《民主与法制时报》指出,这是首批“特殊任命”的深刻政治背景之一。面对检察制度和检察理论的挑战,最高检要培养自己的中青年法学家,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

贾春旺还表示,3位专家、教授到高检院任职,既为检察机关提供了面对面向专家、教授学习的机会,也为法学专家、教授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直接指导实践的平台。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法治工作队伍”概念,将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纳入法治工作队伍范畴。同时,要求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

在这一背景下,2016年第四批挂职专家学者的数量增加到5名。同时,专家学者挂职制度也经历了十年发展。时任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指出,十年来,各位挂职专家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传导给检察人员,积极参与检察工作重大决策,承担检察理论、检察改革和检察实务研究,帮助检察机关找准影响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建议。

在11月20日的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见面座谈会上,最高检检察长应勇指出,实践证明,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能够帮助检察机关密切与法学理论界、教育界的沟通联系,促进提升监督办案质效,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建设;能够帮助法学院校加强师资力量,一体推进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善法学教育机制;能够帮助专家学者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亲历性、深层次思考,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的认识与自信,促进教学进步、学术进步。

应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切实发挥决策咨询作用,聚焦纵深推进检察改革,聚焦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聚焦繁荣检察理论研究,聚焦深化检校合作,切实推动法学教育、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双向奔赴”“同向发力”。

针对如何挂职,应勇强调,挂实职,担实责。最高检要把专家学者当成“自家人”,充分信任、有力支持各位专家学者履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