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蜀道上”丨寻路蜀道

“我家就在蜀道上”丨寻路蜀道

00:00
06:42

寻路蜀道,如果说年久荒废的路段承载着历史记忆,那对住在蜀道边的人来讲,蜀道,又是怎样的存在?

四川阆中,水陆交通要冲,多条道路交汇。居住成长在古道旁的阆中人说,蜀道,是祖祖辈辈的印记,是每家每户的生活,是繁荣变迁的机遇。

阆中古城。

“幺店子”吃上“旅游饭”

阆中古城西北部12公里,紧邻国道347线,思依镇杨家河景区松林塘村,千年古蜀道越河而过。

杨家河游步道不远处,一个开阔的丁字路口,是松林塘村的“地标”,这里的石拱桥,也被称为松林桥。向前,是阆剑古道蜿蜒向枣碧场;往左,是杨家河漂流景区。桥面平整宽阔,连接着国道347。

这个看似并不起眼的路口,将古蜀道、国道、旅游道、水道,一览同框。

今年61岁的敬小明,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古蜀道超市”。超市不大,日用百货五脏俱全。

阆中境内的蜀道,以阆中古城为中心,主要有南北走向的东道,自成都经阆中过广元汇入金牛道出川;东西走向的米仓道,翻越米仓山直抵汉中;向西的阆剑古驿道,蜿蜒连通雄浑的剑门关,还有重要的嘉陵江水道。

驿站、塘铺,都是蜀道上重要的驿道设施。

松林塘,就在阆剑古驿道之间。

松林塘附近的杨家河游步道

自小生活在松林塘的敬小明记得,“我小时候,老辈子就说这条路是古蜀道,古人就走这条路往返的。”敬小明说,最早松林桥是4块石头并排放搭建出的小桥,后来变成小石拱桥,再经过整改桥墩、修缮桥面,桥越来越宽,路也越来越好。

现在,依托文旅打造,这里成为蜀道游打卡地。一曲《杨家河之歌》引得无数游客前来体验竹筏荡波、皮划艇漂流、乌篷船泛舟,以及篾匠、木匠、石匠、瓦匠等乡村民俗。

敬小明的超市就开在这里。“这里是古蜀道,也是省道,至今都在使用。”位置好,车流量大,游客多,敬小明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古蜀道超市旁,还有茶馆、农家乐餐馆。放在以前,古蜀道上这些路边小店,有个名字叫“幺店子”。但现在,像敬小明的超市一样,都吃上了“旅游饭”。

对住在这里的人来说,古蜀道,是一条身边的出行道路,也是一条旅游致富道路。

“大石砍”投身乡村振兴

在阆中城东北部,离城仅7公里左右的文成镇,省道302线贯穿全镇,东河穿境而过。

文成镇大桥村,有一段近1公里长的蜀道。

54岁的文成镇大桥村支部书记邓廷红,就在蜀道边长大。小时候,他就陪母亲走这条路回外婆家,后来他的妻子从清泉乡嫁过来,更不提从小进城,大石砍都是必经之路。

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蜀道,是一条祖辈留下至今仍在使用的生产生活道路,也是一条乡村振兴路、致富之路。

走进大桥村的“米仓古道大石砍”路段,1000多级石梯斑驳。拾级而上,还可看到一些用于搁放农具歇肩休息的石墩子,嶙峋的石头造型。沿着石梯砍向上,来到一个刻着“蜀道魂”的大石头前。石刻两边,一片菜地,两名村民正在栽种油菜。

大石坎两旁,村民正在劳作。

“这条路对农业生产和通行都很重要,我们十分爱惜这条道路。”为了保护古道,村里常年投入人力清理道路两侧石壁,保持古道整洁和原始风貌。

站在大石砍古道段山顶,放眼向不远处的大桥村347国道沿线,蜜柚产业园,一个个沉甸甸、黄澄澄的蜜柚已经挂满枝头,果农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摘、背运、装车。

邓廷红介绍,乡村振兴,村里发展起民宿、蜜柚产业园、大棚蔬菜等产业。城里的人来蜀道游玩,走完大石坎后,还能到村里休闲消费,带动了村里发展。

千年古城见证蜀道“上新”

62岁的阆中本地蜀道研究学者柯敏,出生在阆中古城。长期从事古城和相关遗产保护工作。热爱阆中厚重的历史文化,20多年来,他踏遍阆中每片土地,熟知本地历史文化遗存,从中寻找古城和古道的印记。

柯敏介绍阆中境内蜀道沿线景区景点分布。

在对蜀道阆中段的研究中,从历史大背景入手,查阅、研读元代《析津志》、明代《大明会要》《寰宇通衢》《天下一统路程图记》《仕商类要》、清代《天下郡国利病书》、雍正《四川通志》和《三省边防备览》等典籍。再根据道路遗存和史料记载,经过多次实地踏访,还原蜀道在阆中的“风貌”。

以国道347为例,柯敏无数次行走这条路。“你看,现在的国道347,大致都是沿历史上古蜀道路径延伸,只是现代公路‘裁弯取直’,修建中‘扩宽超近’。”

347国道的历史路径,过去就种植着巨大古柏,向家塘、黑水塘、松林塘、枣碧铺、木林塘、思依铺、厚子铺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柯敏研究认为,蜀道,也是一条文化传播线路,见证了阆中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演变和兴衰。

从战国时期巴子国迁都阆中,到清初四川省会20年,历史上阆中曾为巴国都城、秦汉县城、巴西郡城、唐宋州城、明清府城。特别是公元前314年与成都同一时期设郡置县至今2357年历史,为巴蜀地区最早的郡县。明清时期在四川是仅次于成都的城市,一直是巴蜀水陆咽喉,位居南北交汇要冲。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守正创新,加强古蜀道资源的活体保护、活化利用及多元展示,着力推动蜀道文化传承发展并融入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发展中。”在柯敏看来,作为古蜀道上珍贵的历史遗存,阆中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也是一座散发着无限生机的古城,更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古城。“蜀道,既留着祖辈和历史的印记,更蕴藏着繁荣的机遇。”

阆中境内的蜀道。

虽然一些蜀道路段隐入历史汪洋,掩于泛黄典籍,静默于山间江畔。但放眼蜀道周边,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道道铁路四通八达,嘉陵江航运全程开通、阆中机场也即将投入使用……

住在蜀道旁的“蜀道人”,见证着“新蜀道”天堑通途,显现新的时代华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05404260

    一起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