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86岁卖韭菜老人养老问题获解决:搬出土坯房住进儿子家,由俩儿子轮流供养

泸州86岁卖韭菜老人养老问题获解决:搬出土坯房住进儿子家,由俩儿子轮流供养

00:00
06:06

民警护送老人回家

近日,四川泸州城区水井沟商业街,天色已晚,一名卖菜老人走走停停,背篓里还装着没卖完的韭菜。老人看起来迷路了,他的“异常”被热心市民发现后,上演了暖心一幕:热心市民将他的韭菜抢购一空,还给他买来面包,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巡防大队、北城派出所、通滩派出所也接力帮助老人,最终将他平安送回家。

然而,红星新闻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在暖心故事背后,老人的遭遇却让人心酸同情:老人名叫孙某洲,已86岁高龄,居住在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桐子湾村,膝下有两子两女,平时一个人独居,靠卖韭菜贴补家用和买药治病。但在他迷路之后,其子女均拒绝到派出所来接人。最后,警方只好将他送回村,由村民小组长带回家。多位村民介绍,老人的两个儿子虽住在附近,但平时对他鲜有照顾。其长子称,以前分家时两兄弟有约定,每年各给父亲350斤黄谷、每月10元零花钱……

11月5日,孙某洲老人的故事经红星新闻独家报道后,引起公众和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老人的养老现状也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11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再次赶到孙某洲居住地了解到,老人的养老问题已得到解决:经当地政府、派出所和村委会组织子女协商和老人同意,他搬出独居的土坯房,在两个儿子家里轮流居住,各住两个月轮替,生活由儿子照顾供养。

事件进展:

老人搬出独居土坯房

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供养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11月5日,孙某洲老人卖韭菜迷路背后的故事经红星新闻独家报道后,随即引起泸州市、江阳区有关部门和老人所在地通滩镇政府的高度重视。11月6日,相关部门即赶到通滩镇桐子湾村了解情况,老人在成都打工的小儿子也从成都赶回了老家。

老人此前居住的土坯房

经过当地政府、派出所和村委会组织老人的子女协商,经老人同意后,老人从他独居的土坯房里搬出来,在两个儿子家里轮流居住,各住两个月,生活由儿子照顾供养。11月6日晚临时居住在小儿子家里,11月7日起正式开始在大儿子家生活,两个月后到小儿子家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孙某洲两儿子的房子背靠背,距离只有几十米,均有水泥公路相连,直通外面。小儿子家是两层小洋楼,比较气派;大儿子家的房屋为一层,干净整洁。红星新闻记者赶到孙家时,老人的大儿媳妇王大姐正在为公公收拾房间。

孙女的房间腾给爷爷住

“本来没得多余房间,因此不得不把女儿的房间腾出来给爷爷住。”王大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的女儿在绵阳读书,大学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儿子在泸州上班。王大姐说,现在公公过来住,将来女儿回来就跟自己挤一下。“天冷了,要给他铺厚被子。”王大姐和弟媳妇易女士一起,帮公公铺好了新被褥。

据了解,孙某洲的老伴已去世20多年,大儿子在广东打工,小儿子在成都打工。小儿子的房子新修不久,欠了几十万元外债。对于父亲后续生活的安排,两个女儿也表示满意。

老人搬到大儿子家

记者走访:

老人性格较倔强身体无大碍

家人担心他住不了多久又回土坯房

11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桐子湾走访了解到,孙某洲老人性格较倔强,也给儿子们惹了些“麻烦事”。“有的人家办酒席,跟他非亲非故,家里人也没参加,但老人不管这些,坐上桌就开始吃。”村组干部称,这让许多人不能接受,儿子们也觉得丢了面子。

据老人的大儿子介绍,兄弟俩早年曾有协议,每家每年给父亲350斤谷子,每个月给10元零花钱,但因某些原因,该协议到后来无法执行。这次经当地政府调解达成新协议,老人也搬出了土坯房,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希望能执行下去。

“最怕就是过不了多久,他又搬回去。”二儿媳易女士说,老人最大的毛病是不讲卫生,一年四季很少洗澡。易女士说,11月6日晚他们给老人打了热水让他洗脚,他也不洗就睡了。

另外,在此次收拾老人旧房过程中,找出了6000多元现金,很多都已经长霉了。在现场,红星新闻记者指出他住的土坯房有些不安全,存在安全隐患,老人也有点不高兴,说“住了几十年,房子没问题,安全得很。”

孙某洲老人的二儿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老人身体应该没有大问题,就是有疝气,偶尔发作,因此要靠吃药缓解。“我们也咨询过医生,他这个年龄了又不能做手术。”易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次如果不是政府和派出所、村委会出面,他们即使想把老人接过来供养,老人也不会同意。“我们最担心的是,他住一段时间又跑了,又回到他的土坯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