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这座书房,为何引得范仲淹留下诗篇

江南这座书房,为何引得范仲淹留下诗篇

00:00
05:42

《留题小隐山书室》 
                           宋·范仲淹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本诗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 chù zhì ]、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存世的诗作共305首,其中不乏经典,最让人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岳阳楼记》,而这首《留题小隐山书室》却很少有人关注。其实它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颇为高明。小隐山书室是位于富阳老城北面小隐山上的一座书房,为北宋年间著名文学家谢绛为他的儿子谢景初和谢景温筑的书房。
当时围绕在谢绛身边的是北宋半个文学圈的名士,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王安礼、黄庭坚、沈括等。他们诗酒唱和,留下佳篇无数。小隐书室也得以声名远扬,成为当时的一个“网红打卡地”。而范仲淹与谢家三代都是挚友。
诗的前两句写书室所处的环境,一条小路通向桃林深处,桃花的红映衬着山中的苍绿。两个“小”和一个“隐”字,巧妙点题“小隐山”,三、四两句写的是处于这种环境下人的心境,正所谓“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耳边没有了世间的是是非非,心中自然也没有功名利禄。这10个字后来也经常被人挂在书房,成为不少人的人生箴言。此二句与《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异曲同工。
五、六两句继续穿插写景。门前是竹林环绕,远处是云归半山,将书房周遭清丽幽静、云淡风轻的景致写得淋漓尽致。最后的落笔由视觉写到听觉,用丝竹声和泉水的清音作对比,令人回味无穷。
范仲淹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室美景,同时也将他的处事和人生观都包括进来。“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这样的人生境界确实非一般人能达到。
据《富春遗事》载,谢绛居富阳小隐山,别筑室曰“读书堂”。倚山临江,杂植花果,沼荷稻圩,环流布种,颇称幽人之居。
目前只能确定小隐山书室大致的范围,确切的位置在哪里,尚无定论。2020年,在小隐山附近,达夫路最北端的小垄桥头,建了古色古香的“小隐书屋”,作为一处城市书房,供市民免费阅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