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00:00
13:48


【注释】
(1)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2)天应:上天的感应、显应。
(3)皓齿:雪白的牙齿。
(4)炎海:喻酷热。
(5)梅香:梅花的香气。
(6)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简析】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全词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详细解析请收听音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微笑向暖_年华未央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又何尝不是一种淡定、从容、随遇而安的豁达人生态度。

  • 听友224481035

    奇妙萌可第四季之钥匙门可。

  • 箫美华

    魏老师:你更新的太慢了,怎么着也得三天更新一次啊!我太喜欢你的解读

    魏小裴 回复 @箫美华: 哈哈,批评的对,最近的确偷懒了,以后尽量多更新

  • 月白风清_gg

    苏轼作于北宋时期,绝对正确

  • wfjnfbbffbb

    魏老师,啊啊啊啊,快点更新啊!我要疯了

  • 眉坞老农

    向你致敬呀

  • 听友206000038

    可以听曹植的洛神赋吗

  • 听友490026053

    到底是“自作清歌”还是“尽道”呢?前后两处写的字不一样。百度是尽道,然后“年愈少”,百度写的“颜愈少”。如果是马虎的话错误太明显。

    南海村夫_ms 回复 @听友490026053: 也是一头雾水

  • 4101927370

  • 听友210062214

    声音好听,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