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博导讲座、书法作品展,首都师大总结书法博士教育30年经验

举办博导讲座、书法作品展,首都师大总结书法博士教育30年经验

00:00
04:44

为总结书法博士教育三十年经验,展示成就,更好地推动书法教育和书法专业人才培养,11月1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启动“通津:书法博士教育30年系列活动”。

该系列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承办。自11月1日至12月30日,将陆续举办“见证·口述”书法博士教育初创回顾座谈会、博导系列讲座、书法博士教育作品邀请展、书法博士教育研讨会以及青年书法博士论坛系列活动,届时,“书法博士教育作品邀请展”将展出由书法博导、博士及相关专家学者创作的百余件书法精品,面向社会开放。

将举办青年书法博士论坛、展览等系列活动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都师范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以书法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书法专业教育,其中招收博士生的高校已经有二十多所。

在启动仪式上,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缪劲翔表示,欧阳中石先生在高等书法教育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奠基性、开拓性的工作,为我国书法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博士是高等教育最高学位,本次系列活动的主题为“通津”,意在表明欧阳中石开创了当代书法博士教育,打通了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关键隘口。据统计,首都师范大学已经为社会输送100余位书法博士,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政府机关及协会组织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将要展开的为期两个月的系列活动,是对书法博士教育30年的回顾,也是高等书法教育的新起点。

全国首届书法博士、中国书协分党组原副书记、原秘书长郑晓华也来到现场,回忆导师欧阳中石对其培养的点滴,“回到学校,感觉时光好像在倒流。”他认为,在书法学科建设中,博士教育的开展是标志性的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率先设立博士点,此后几年我国高等书法教育领域发展迅猛,全国遍地开花,使书法专业人才队伍构成的局面发生了历史变化,给书法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行业的历史性提升和跨越正在进行。”郑晓华感叹道。

为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推动当代书法教育长续发展,在11月1日至12月30日期间,首都师大还将举行“见证·口述”书法博士教育初创回顾座谈会,博导系列讲座,书法博士教育作品邀请展,书法博士教育工作研讨会,青年书法博士论坛等活动。

百余件来自书法博士教育领域作品将展出

“作品邀请展正在筹备,届时将面向社会开放。”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主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副院长王亚辉介绍,“书法博士教育作品邀请展”得到了全国各个书法博士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

据悉,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设置了包含“美术与书法”的历史、理论和评论在内的艺术学一级学科,同时设置了包括“美术与书法”在内的6个专业学位,构建了书法学科发展的新格局。王亚辉介绍,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此次系列活动在书法博士教育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各方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回顾书法教育的历程,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寻求发展路径。“新的学科专业目录使书法学科专业地位有了提升,我们有很多新的课题需要思考,对于如何把关招生方式、提高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王亚辉说道。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书法基础教育越普及,越有可能造就出未来的高等书法教育的人才。要加强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加强书法学科的评价体系,各个高校可以拟定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日益形成具有较大共识度的书法学科专业评价体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