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鸟类新记录!成都崇州记录到棕腹隼雕

四川鸟类新记录!成都崇州记录到棕腹隼雕

00:00
03:52

10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龙门山迁徙猛禽监测团队获悉,10月14日,该团队在成都崇州都统岩记录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腹隼雕,为四川省鸟类新记录。

棕腹隼雕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国内见于云南边境的盈江、保山等地。除2019年4月西藏墨脱记录到一笔之外,其余省份均未有已知记录。同时棕腹隼雕被认为是不迁徙的猛禽,成都在远离传统分布区的情况下记录到一笔,属于罕见记录,对于重新认识棕腹隼雕的分布地及迁徙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龙门山猛禽监测指导单位为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10月14日记录到,为何今天才公布?这里面还有一段差点“错过”的故事。

棕腹隼雕

10月13日和14日这两天是整个十月难得的好天气,九月份连续阴雨,按以往监测的规律,大量因天气原因滞留在路上的猛禽,会在这个窗口期迎来数量的一个高峰,所以崇州都统岩和彭州牛心山监测点连续两天都有志愿者蹲守。

10月14日,牛心山从早上开始猛禽不断,全天共记录了近900只猛禽。都统岩可能是因为海拔相对更高等诸多地理和气象原因,数量只有100余只。特别是中午降温之后猛禽数量急剧减少,志愿者也因此有更多注意力关注到每一只路过的猛禽。

龙门山

当日下午两点十五分,一只巨大的猛禽从远处几乎与监测志愿者平视的高度滑行而来。用望远镜看去,飞行姿态很稳,显得很有力,监测活动负责协调人余欢说这肯定是一只雕。该猛禽从监测志愿者们面前划过时侧身看了大家一眼,露出了亮白的翼下,胸部还圆鼓鼓的,一看就是刚吃了东西不久。监测志愿者们一边比对着照片一边乐呵,余欢抱歉地说看错了,这是一只凤头蜂鹰。虽然余欢在九月就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个色型的凤头蜂鹰,但因为见过太多次凤头蜂鹰拟态棕腹隼雕的样子了,当时也没有足够在意。

监测志愿者

志愿者王三月那天是第一次上山看猛禽,每天回家都会认真地复盘每一张拍到的猛禽照片,总结猛禽辨识的要点。直到十天后他再次翻到当时的那张照片,感觉有所不同,随即和其他资深志愿者们进行讨论,志愿者们经过翻查图鉴和讨论,最终确认是棕腹隼雕。

监测志愿者群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后,群里炸开了锅。有人既兴奋又悔恨晚了一个小时上山,还有人从硬盘里再次把它的照片“捞”出来仔细观看。春天在都统岩记录到成都第二笔白尾海雕,秋天记录到棕腹隼雕,龙门山目前已经记录到11种雕。每一笔新记录的发现,都证明着在一个点长期做观察的重要价值。这要感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和坚守。

根据监测统计,记录到棕腹隼雕的前一天,10月13日,也是龙门山的“万猛日”。今年春季和秋季,龙门山猛禽监测记录到猛禽个体累计达到10120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