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为何“自我流放”到非洲?

清华博士为何“自我流放”到非洲?

00:00
30:41
2023年9月17日,由《文化纵横》特约编辑周安安主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驻外工程师曹丰泽作了题为《去非洲:中国青年工程师的“发展主义”选择》的精彩演讲,并就有关问题与读者交流互动。

曹丰泽分享了求学工作以来的自我探索历程,分享了参与非洲建设的实践体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面对“小镇做题家”式竞争带来的成长困惑,他决心要和优绩主义的单一评价体系保持距离。“去非洲”,即意味着远离制造焦虑的大环境,开始学习社会的底层运行逻辑。通过勾勒一个复杂且具体的非洲,他认为青年人面对抉择应当辩证评估,以勇气和决断直面命运的未知,拒绝以想象来自我满足。

在曹丰泽看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合作项目,旨在以基础设施建设破除马尔萨斯陷阱,助力非洲发展。通过与发展规划切实可行、雇佣政策普惠有效的新兴经济体合作,“一带一路”沿线施行着相对科学的产业政策,中国实践也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宣扬的“债务陷阱”污名。基于实地体验,他把非洲国家分为发展主义与非发展主义两类。以坦桑尼亚、赞比亚等为代表的国家,通过集中国家资源来推进公共设施建设,而陷于“分配正义”的南非以及政治动荡的刚果金,则难以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曹丰泽认为,相比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强烈的经济存在,我国对内对外的文化建设要薄弱许多。这要求研究者和“一带一路”建设者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本文为文化纵横“想象下一个十五年”系列专题讲座的原创整理稿,基于主讲人讲稿重新编辑、经主讲人确认后发布,演讲原题为《去非洲:中国青年工程师的“发展主义”选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生009

    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