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重视程度会不会降低?北京中考改革解读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重视程度会不会降低?北京中考改革解读

00:00
08:11

本次改革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作为考查科目,做出这种调整的依据是什么?学校老师对相关学科的重视程度会不会降低?对此,在9月26日召开的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这次考查科目的调整不是简单为了减负,而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学科的特点、课时的安排、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来综合确定。

李奕介绍,这4门科目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与高中阶段知识的衔接上,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开设,学生一共也就学习10个月左右时间,更应该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来了解化学学科的魅力。如果只是为了应试备考,更侧重于僵化地记忆方程式、实验的现象等等,反而不利于与高中阶段的学习的衔接。像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学科也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初中的课时也并不是全开满三年的,应试导向的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单一。

“把这4门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其实并没有弱化这些学科,反而是促进相关学科摆脱应试,回归教学的本身。”李奕说,我们鼓励老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从总体来看,做出这样的调整之后,学校和老师更应进一步强化这些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把有限的时间从单选题、双选题、大答题当中解放出来,优化设计教学方式,引入更多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得更开心,知识、兴趣、思维的培养更扎实。

北京市教委也将强化督导评估,检查学校课程开设的情况,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作为评价课程实施质量的参考指标。“考试方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教和学方式的变革,学校治理方式的优化。教师的成长和业绩不应只在考试成绩上,更在于基于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质量提升上。”李奕说,各学校、各级教育部门也将加大相关政策引导和监督的力度,鼓励创新、奖励实践,确保教师的切身利益。

相关报道:

北京中考改革解读:大减法、小加法,从应试教学回归素养教学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9月26日,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对《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发布解读。

李奕指出,近几年北京中考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孩子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等现象。此次该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目的是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

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

中考改革关乎孩子的切身利益和背后的万千家庭。李奕坦言,其实每一次改革都是在“该不该改、能不能改、怎么改”中发现问题、审慎研究、稳妥推进。

李奕介绍,此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北京近几年在中考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孩子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老师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等情况,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

在“怎么改”上,“我们始终将孩子、家长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作为改革的落脚点,把孩子放在正中央。”李奕说。

他表示,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就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在考出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北京将以中考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向前影响9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提高不同学科学习策略的针对性,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培养;往后撬动高中教育改革,鼓励特色课程建设,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减轻中考的升学压力,提升孩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道德与法治笔试开卷,物理实验操作计入成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中,考试科目中的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李奕表示,道德与法治应当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开卷考试不是从书中查答案的开卷考试,而是给出新的情境、新的素材和真实的问题,作答合理即给分。物理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引导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调整为考查科目

北京此次改革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由考试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李奕介绍,考查科目的调整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科目的学科特点、课时安排、课标要求来综合确定的。这4科学习在初中阶段更多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为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将这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是促使摆脱应试,回归教学本身,鼓励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项措施配套,确保落地见效

《意见》落地实施后,教育教学、考试命题、招生机制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更加值得关注。

李奕表示,在配套政策方面,将修订《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考试时间、成绩呈现方式,以及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等。

在保障措施上,李奕介绍,将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要求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提前结课备考,强化督导评估;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招生机制,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

“目前,我们正在同步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推动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途径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李奕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72843289

    肯定降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