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3:皇后的魔咒,康雍乾三朝为何长期不册立皇后

康熙23:皇后的魔咒,康雍乾三朝为何长期不册立皇后

00:00
12:46

上一集我们讲到,康熙皇帝20多岁就连丧两位皇后,搞得他都不敢再立后了。实际上,在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去世之后,后宫当中地位最高的是贵妃佟佳氏。佟佳氏身份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是康熙皇帝的表妹。


我们之前讲过,康熙皇帝的生母姓佟佳氏,也讲过她本性佟,是八旗中的汉军,康熙即位之后,将生母家族从汉军旗抬入满洲镶黄旗,让她成为清朝后妃中第一个“抬旗”之人,不仅抬了旗,还改了姓,家族的姓氏也从佟氏这一汉姓而改为了满姓“佟佳氏”。那康熙妃嫔中的这位佟佳氏,就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也就是说佟佳氏的父亲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她与康熙是属于典型的表亲婚了。清朝初年,佟氏家族地位显赫,既是顺治朝的外戚,也是康熙朝的外戚,康熙时以两位国舅佟国维和佟国纲兄弟为代表的佟氏家族权倾朝野,当时民间有所谓的“佟半朝”之说,就是佟氏家族在朝做官的人之多,恨不得占据了半个朝廷。可见佟佳氏家族背景之强大。当初钮祜禄氏继任为皇后时,康熙同时册封了另外8位妃嫔,其中只有佟佳氏被册封为贵妃,其他7位都只被册封为嫔,也可见佟佳氏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在当时仅次于继后钮祜禄氏。


尽管如此,钮祜禄氏去世之后,康熙却迟迟没有将佟佳氏册立为第三任皇后,直到钮祜禄氏去世之后的三年多,三年之丧早已满了好几个月,康熙才将佟佳氏册封为皇贵妃,同时给也其他5位妃嫔晋封了位分。

我们前面讲过,皇贵妃是皇后的储二人选,可以代表皇后打理六宫事务。但是,如果是在钮祜禄氏丧期之内册立皇贵妃,这个是合情合理的,后世也常有这种做法,就是皇后去世,先册立一个皇贵妃打理后宫事务,等到皇后丧服满了,再将皇贵妃转正为皇后。但是,册立佟佳氏为皇贵妃的时候,早就过了钮祜禄氏的丧服期,康熙完全可以册立一位新皇后,但他却只册立了一位皇贵妃,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很值得思考的。而且佟佳氏这个皇贵妃一做就是八年,康熙似乎一直都没有将她转正为皇后的意思。这倒并不是因为康熙不喜欢她,根据历史记载,佟佳氏也是贤良淑德,甚至有记载她是三位皇后中最为贤德的一位。

虽然她自己没有儿女,其实康熙二十二年佟佳氏也曾为康熙生了一个女儿,只是这个小公主只活了一个月就夭折了,此后佟佳氏就再没有生育。那富于母性的她,就帮助其他妃嫔照料子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她抚育了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将近十年时间。也就是说,在胤禛还很小的时候,大概一两岁,佟佳氏就把他接过来抚养,直到佟佳氏本人去世。清朝后宫之中,这种后妃帮着其他妃嫔照顾子女的事情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位分高的妃嫔帮助位分低的妃嫔照顾子女,一方面可以给孩子更好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也是对子女身份地位的一种抬高。胤禛的生母德妃,在诞育胤禛时还是一位没有任何的位号低级别宫眷,所以胤禛当时被后宫中地位最高的贵妃接过去抚养,对他在诸位皇子当中的地位是有改善的。从雍正即位后对佟佳氏对自己的抚育之恩予以很高的评价来看,佟佳氏抚育胤禛的确是尽心尽力、对他慈爱有加,也与胤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总之,尽管佟佳氏贤淑仁厚,具备了母仪天下的品质,但康熙还是迟迟没有将她册立为皇后。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佟佳氏身染重病,生命垂危,康熙才下令礼部将她册立为皇后。大概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始终欠佟佳氏一个皇后的名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册后仪式给她冲冲喜,能让病情好转。只可惜,皇后的凤冠并没有压制住病魔的侵袭,佟佳氏在被册立为皇后的第二天就与世长辞,只当了一天的皇后,是整个清代皇后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佟佳氏死后,三十多岁的康熙就再没有册立过皇后。有学者认为康熙是在连丧三位皇后的情况下产生了迷信思想,觉得自己的皇后都薄命早逝,在前两位皇后去世之后,他之所以迟迟不册立佟佳氏,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佟佳氏的迅速死亡又进一步加重了他的这个想法,所以此后三十多年再不敢册立皇后。

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康熙不册立皇后的根本原因显然不是出于迷信。因为如果康熙是由于迷信,怕皇后早逝而不敢册立皇后的话,那雍正为何册立的皇后更少?在位期间只册立了一位皇后。乾隆也只册立了两位皇后。这导致康雍乾三朝130多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里后宫之中是没有皇后的。所以,我们要从宏观的视野上来看待这一问题。

康熙不册立皇后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担心外戚势力坐大的问题。他的前两位皇后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背后分别是索尼家族和遏必隆家族,都是满清贵胄,佟佳氏也是权倾朝野。康熙朝前期,前朝的政治角力在后宫当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以上三位皇后,都并非其家族中唯一进入康熙朝后宫之人,三人每人都有一个亲妹妹也入了宫,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妃嫔。也就是说,康熙朝的后宫之中有三对亲姐妹。可见三个家族在前朝进行势力扩张和争夺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后宫地位的占领。这个时候,如果康熙再册立第四位皇后,就会培养出第四个外戚家族,无疑不利于政治的稳定。所以,他借口皇后一再早逝而伤心不已,不再册立皇后,其实也是借此控制外戚势力。后世的皇帝对康熙的这一用意也都了然于胸,所以清朝没有一个皇帝册立超过三位皇后的,因此清朝也的确没有出现像前朝那样突出的外戚干政问题,就是皇帝在这一方面特别注意控制的原因。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我们说康熙只册立过三位皇后,可能细心的听众朋友会问了,前面我在总述康熙朝的后妃数量时曾经说过,康熙的陵墓中安葬有四位皇后,那这第四位皇后是从哪里来的呢?相信聪明的听众朋友也会猜到了,第四位皇后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雍正的生母姓乌雅氏,是护军参领武威的女儿,这个出身显然和前面三位皇后无法相比,所以乌雅氏虽然也是很小的时候就入了宫,但在康熙在十六年首次册封八位妃嫔时,我们并没有看到她的身影。但是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她就生下了皇四子胤禛,此后又接连生育了两男三女,是康熙朝生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妃嫔,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时她是比较受到皇帝的宠爱的。而胤禛从小被贵妃佟佳氏抚育也可能有生母乌雅氏子女比较多,自己照顾不过来的因素在里面。不过,尽管生育子女多,乌雅氏的位分却在康熙二十年从德嫔晋封为德妃之后,就没有再提升过了,直到四十年后儿子胤禛即位,她才被尊为皇太后。只是这位新任的皇太后在半年之内也去世了,所以有人说康熙的皇后似乎真的难逃短命的魔咒。她去世之后,雍正当然是将生母按照皇后的规格安葬在父亲的景陵之中,这就是为何康熙的陵墓中葬有四位皇后的原因了。

虽然后妃之间身份、地位有差,但是从清朝留下来的史料中我们其实很难看出宫斗的痕迹,反而是显得一派秩序井然、平静和睦。这一方面固然有史书记载者粉饰太平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和清朝采取的一些措施有关。正如我之前所讲的,从康熙朝开始,清朝后宫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做法,就是妃嫔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遇有重大庆典时集体晋封,很少有某个妃嫔单独晋封的情况,比如我们前边提到钮祜禄氏被册为继后、佟佳氏被册立为主理后宫的皇贵妃,这都算后宫中的重大庆典,也都有妃嫔跟着集体晋封;而且妃嫔在晋封时,都是遵循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的位分等级,一级一级逐级晋封,极少有越级晋封的情况。除非是在皇帝子嗣特别稀少之时,会给生育子嗣的妃嫔加封位分,比如后来的咸丰皇帝无子,懿嫔就是后来的慈禧给他生下儿子,当即被加封为懿妃,这是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诞育子女并不是妃嫔得到晋封的基本要素。那在这种背景之下,妃嫔们在后宫之中大多就是等待遇有重大的庆典,论资排辈地向上晋封。庆典的多少和寿命的长短是决定她们最终晋封到哪一级位分的重要因素,而非她们的美色或者诞育子女数量的多少。可以说,集体晋封和逐级晋封,是清朝消弭宫斗的两大重要策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V提醒幸福

    康熙朝有四对亲姐妹:两位赫舍里氏(第一任皇后与妃)、两位钮祜禄氏(第二任皇后、贵妃)、两位佟佳氏(第三任皇后、贵妃)、两位郭络罗氏(宜妃、贵人,据说宜妃入宫后因为长得很漂亮深得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第一次集体册封妃嫔时,在入宫只有几个月就成为“七嫔”之一,在康熙第二次集体册封时成为排名第二的妃。康熙爱屋及乌,把宜妃也可能是宜嫔的姐姐也纳入后宫,从其生育子女数量看,这位郭络罗氏也比较受宠,但一直没有明确的位份,只是一个庶妃,直到雍正继位,才获得贵人的位份,据说原因是她年轻守寡,康熙因为喜欢宜妃就把寡居的姐姐也请进宫,但位份一直未定)

  • 倩倩_t5a

  • 琳海峻涛

    讲的挺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