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征途-十二因缘

52.征途-十二因缘

00:00
18:3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木樨muxi

    听明白了,老师是反佛教的。佛教不是哲学不是文学不是神学,佛法是智慧学是解脱烦恼的方法,业力轮回四谛都是可以通过实修可如实知见,并不是魔术老师没有通过实修去亲证佛法所以只能在知识以外来探讨,以哲学领域来探讨是佛学是单薄的。老师经常说实修领域不谈,可是不谈实修何以谈佛法的呢?

  • 雨洒庭轩a

    老师和法师的区别是,法师给众生介绍一个生动的人,老师给学生解剖一个大卸八块的人。

  • 1864480mybb

    个人感觉 与其说识是灵魂 不如说识是一个“云储存” 灵魂具有永恒性 “云储存”则既有恒定性又有变动性 同波罗门教的神造灵魂并不一样……

    1535229esmz 回复 @1864480mybb: 阿赖耶识,就是云存储。末那识,就是个人终端镜像。意识,是个人操作系统。后五识,就是硬件驱动程序。

  • 秦翰堂

    老师您这么讲,就把无明直接讲狭隘了。无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佛教的根本在于希望大众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解脱自己。但在您的学说里,无明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佛教中对人最有帮助的一环,被您轻视了。

  • 護明

    实在听不下去了,业必受报这是印度外道思想,佛法认为业不一定受报,佛法是因缘法。主播能不能好好深入研究一下佛学?

    北雪南香 回复 @護明: 你来讲

  • 常月zxy

    听友利用闲暇之余,将吴老师的佛教哲学和佛教通史两门课程的音频录成了文字版。如果有需要边听边看的同学,可以微信和我拿 加 zhuninpingan15

    1373939bqta 回复 @常月zxy: 加不了

  • 1_us4ip5

    讲的很透彻

  • 孽海尘缘

    请问老师:我所了解的无名是指,过去烦恼的总称,它的体是痴,以迷暗为性,有此无明妄动,众生就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行――以造作为义,即依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的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请问老师怎么看?谢谢

    闲者知无涯 回复 @孽海尘缘: 你这几个概念都混乱

  • 戎都生

    老师,我认为是“识”应该是一个合目的性的“意志”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