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里没有贬义词?-摄影早自习第2101天

摄影里没有贬义词?-摄影早自习第2101天

00:00
05:13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题2101天。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拍照时的心态问题或者说是学摄影时的心态问题。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把事情分成对与错,黑与白,我们叫做二元论的世界观。在学摄影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有这样的毛病,他们会把一个东西分成对的和错的,好的和坏的。

比如说“模糊”,如果你拍出了一张不清晰的照片,那么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它是一个坏的,因为这是个贬义词(在摄影里)。甚至我们还为了去解释一种有意识的模糊,造出了“虚化”这个词来表示一种褒义的模糊。但其实“模糊”它本身就是个中性词,它并不是贬义的或者是褒义的,它并不是错的或者是对的。稍微深入一点大家就知道,我们原来可以用一种径像的模糊——就是晃动相机拍出来的模糊——来代表一种慌乱感,我们原来可以隔着一种带有水气或雾气的玻璃来拍摄外面的世界,带来一种朦胧感。



© 叶梓


在南极拍照片的时候,因为在暴风雪中乘着小船前进,返回Plancius号,我的眼镜上又充满了各种雪花呀、海水呀、结的冰啊、还有我自己的呼气所呼出来的一些雾气都在上面,所以眼睛是基本上看不清的。我用我笨拙的手套在眼镜中间划了个圈,让我勉强能看到前方的景。



© 叶梓


这种在恶劣条件下的探险的感觉,你觉得应该怎么表达?于是我也在我的镜头前方——全是冰碴子的镜头前方——扣了个小洞,让镜头透过这个小洞能拍到前方的景。这张照片依然是模糊的,但是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 叶梓


以此类推,在曝光领域里面也有同样的现象,我们会固化的认为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就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但是实际上在有的时候,我们会故意的曝光过度,或者在后期中故意的强行曝光过度,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一片雪白,或者换句话说是像画一般的那种不真实感。



© 叶梓


在色彩的领域,我们一般会比较鄙视那种拍什么都调得很鲜艳的人,是吧?觉得这个照片又艳又俗气,不好看,有色彩溢出,损失了画面的细节。但是实际上我们认为鲜艳只是一种风格,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要做到鲜艳,要做到极端的鲜艳,甚至做到色彩溢出,让画面艳到溢出屏幕,让人看了略感一点压力和难受,或者是感觉到了一种像火一般的热情,炙热的会伤害你的那种热情。

你看,我们一连举了三个案例,不管是从清晰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曝光的角度来讲,还是从色彩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所有的角度上来讲,其实我都认为摄影里没有贬义词,所有的形容词都只是一种风格。我们一旦能够有这样的思维的方式,那你的摄影的世界就完全打开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我可以很自由的运用这些风格来表达我各种各样的情绪,而不只是在一个很狭窄的框架里面去做所谓的创作。

当然了,每次说到这样的话题,我就不得不再给大家补一句,我的意思是说所有的风格、所有的效果都可以为你所用,来表达你想表达的主题,但是我可没说因为所有风格都没有正反、贬义,于是你就不用追求了。我随便拍,拍完是什么样子,我就去解释它、去狡辩它,或者说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叶老师说了这不是贬义词”……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摄影还是要学的。效果虽然没有贬义与褒义之分,但还有和主题是否贴切的区别。把技法或者说是效果以及主题放在一起来考量时,我们还是可以给照片打分的,它还是有高低之分的,所以这个该学的基础一点都绕不过去。

各位同学如果想系统学摄影,别忘了点底部的“阅读原文”,那里是我的最大的摄影课“自由摄影师 Plus”。课程体系很大,里面该教的都教了,该学的都学了。如果完成了作业和考试,你还可以获得网易和我们共同颁发的摄影的毕业证,想要了解的同学直接点“阅读原文”就行。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0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

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