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六百年前的预言

84 六百年前的预言

00:00
25:55

84 六百年前的预言


一、知识点


1.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王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


3.卦象:


卦象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有“八卦之象”。物之象,象有“群”义,它对物对事不只是含有重复或两种意义,而且包含多种意义和多种事物。


有:“易者,象也”。“彖者,言乎象者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古有八卦为经卦,两卦相重为六十四卦,称为别卦。两卦相重而卦象成,卦象,物之象,象有“群”义,它对物对事不只是含有重复或两种意义,而且包含多种意义和多种事物。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这个文化里面最深的一种智慧,如何能够水穷看到云起,穷是绝望,启是升华。


2、在山水里的人,他只是一个渺沧海之一粟,它非常的小,其实也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命的状况,大山耸立在巨大的生命里面,那种渺小卑微的生命。


3、好结尾是我觉得绘画里最动人的部分,我在书里给他了一个章节,叫余音袅袅,远山长云山乱,小山青。


三、全文逐字稿


第二段的纸慢慢转到第三段的时候,有点从春夏转入秋冬,那个风景越来越远的感觉,然后有个垂钓的人在江面上垂钓,所以我有时候放大,有时候拉远,让大家看一下这件作品。像这一段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有一个人的小人可以走的小路,这边有溪水从山里面流出来,溪水全部是留白,这一段留白,全部是水,可是水从哪里来?水从山上更高的地方的云过来。我们都知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好,如果我们跟着投前吸走,从下游,走到中游,走到上游,你会发现投前吸的水源穷绝之处。也许你觉得很悲哀,可是你坐下来,你就会发现天上有云,云就会变成投前夕的水,跟云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只是我们可能看到水而看不到云,它其实是同一样东西。所以黄公望在这个时候其实用绘画在讲一些哲学,讲这个文化里面最深的一种智慧,如何能够水穷看到云起,穷是绝望,启是升华,能够看到生命的两个不同的阶段的东西。




你放大的时候,你会在第一段里看到有一个人拿着拐杖走过,这个大概都要用现在最高话术的舒维方法才能够把局部,因为你到故宫看原作,我想在座的朋友可能找不到这个人,因为太小了,往往觉得宇宙这么大,在宇宙里面看不到我们的。因为看不到,所以爱跟恨,生跟死都没有那么强烈。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大,所以那个爱跟恨,生跟死都会呼天抢地,可是如果你把镜头越拉越远,最后其实你看不到,所以我常常以前给学生一个功课,说这幅画里有 7 个人,找找看,就作为期中考的功课,学生觉得好容易,其实大概容易找的是 4 个人,另外 3 个非常难找,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 7 个都找到。




那我想这一次展出,大家也可以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功课去找找看,找不到也无所谓,找不到就是看不见,其实他也可能真的不要你看见,因为这些在山水里的人,他只是一个渺沧海之一粟,它非常的小,其实也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命的状况,大山耸立在巨大的生命里面,那种渺小卑微的生命。




有没有看到樵夫,在刚刚在山里打完柴砍柴过来,那我想你在6月现场里急得要死,你大概也找不到这个人,所以我都把它稍微放大了一点,让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知道元朝有一个了不起的传统,是渔樵传统渔夫跟樵夫,渔夫是可以在屈原要自杀前跟他做心理创伤的人,西方没有这个角色。我每次跟法国朋友讲这个故事,他们觉得怎么可能?一个打鱼的渔夫怎么会跟一个巴黎大学的教授讲人生道理?我说你们就不懂东方的厉害,东方厉害的人都不在大学里,都在菜市场,都变成了渔夫或者樵夫。尤其在元朝,我们不要忘记蒙古人来了,所有能够躲起来的人躲起来,赵孟福是躲不起来对不对?如果躲起来,他也就去钓鱼砍柴了。所以渔夫跟樵夫在东方文化里是不得了的角色,所以不要小看这个砍柴的樵夫。




我们在传统戏剧里常常看到樵夫你走在山里,忽然他就跟你对话,然后你就发现他不是巧妇,他不是普通的巧妇。可是这些渔桥过去,你最后看到的还是大山大水,这些大山大水里面有他希望你领悟到的行列水穷这样的一个水的流动激流跟云之间的悠闲的关系,也有一个被人走出来的路,而当没有人走以后,可能荒野蔓草,慢慢这条路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试试看,用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幅画,不是看风景,是看心事。




一个 82 岁的老画家,看到自己走来的那条漫长的道路,好特别,提到说话里面你放大某些部分会吓一跳,因为你忽然觉得起风了,风让水出现了坡文,而这些草,风吹草动,草在风里抖动。就是这幅画,好像不只是一个空间视觉,它也是一个时间,秋风起来了,开始水深波浪廓,那种风景的感觉把时间完全带入,所以这些线条非常非常地漂亮,而且随意自在。它的尾部支你一放大,大概都看得出来。然后等一下我们会放大这一段,这是最容易找到的一个人,一个渔夫在钓鱼,可是渔夫钓鱼这边有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在看鸭子,我觉得这两个人在对望是非常有趣的。不要忘记严梓琳原来是清华的,后来变成渔夫了,所以他见了刘秀光武皇帝,一个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皇帝不以为意,可是皇帝以为他会留在宫里面跟他过一辈子,唉,后来就又不见了,然后他又回到了富春江,又去钓鱼去了。所以其实这些故事让你觉得那个渔夫他的角色也可以转换。那元朝刚才提到说有特别多的文人变成渔夫跟樵夫,因为当他不跟这个新政权合作的时候,他就回到山林江湖当中去。所以元朝的戏曲里面特不特别多这些角色的某一种编剧的过程。




好,我把它放大,然后你会发现茅草亭子里有一个文人在看鸭子,然后这边又有一个人在船上钓鱼。那我在书里面特别提到说这个人是不是刚才那个钓鱼的人,因为时间不同,他刚才在中游,现在可能到下游,或者说它是两个渔夫。其实我们不知道,因为不要忘记长卷里面有一个时间在慢慢走,所以它可能是不同时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面的出现。然后这一段的山景非常特别,因为它用完全直的,有点垂直的构法,点也是垂直的,因为有点进入秋景,秋天的景象是树叶凋零,然后整个画面有一种荒凉跟干净,所以它有一点像四个乐章,从春入夏、入秋,然后慢慢冬天的余音袅袅,变成一个结束,就是一个四个乐章的组合的某一种形式。




好放大让大家看一下。看到茅草亭吗?一个文人,他的服装一看就知道是文人,大概在元朝可能像赵孟福会被抓去做官的那种人,可是也许他有幸躲过去了,所以他在茅亭里看着鸭子。黄公望笔下的鸭子,也就是写字的乙甲乙丙丁的乙,非常简单一个笔画,可是神态盎然。那些鸭子好像这个文人在喂鸭子,然后他跟刚才讲的那个钓鱼船上的钓鱼的渔夫刚好在对望,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们可不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原来可以做官的闫梓琳跟一个后来去钓鱼的闫梓琳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然后现在很多人为了这些故事,千里迢迢就跑到富春江去找闫梓琳的钓鱼台,然后有个朋友很生气,跟我说怎么可能钓鱼,那个钓鱼台在 300 公尺上面,怎么钓得到鱼?我就跟他说,你没有听过一个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哈哈哈,他也可以钓,他也可以不钓,那个渔夫的角色也不要那么认真,他也不见得真的是渔夫,他只是不愿意在洛阳,他只是不愿意在宫廷里而已。




所以我想元代的皇冠福陈山居恐怕让我们疏解了很多我们自己设限的某一种东西。好,你放大这个渔船上的人,你可以看到元代画人的方法,简单几笔,它不是一个生活里的写实,它只是一种意向,一个 image 让你觉得行于江上,行于空白之间,有你自己可以去专注的事,有你自己可以专注的事,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一代留白里的这个人。那如果在这个放大的部分,大家看到上面黄国王用的毛笔的村法干笔水分不多,慢慢这样拉过去的那个苍凉感,其实我们通常毛笔没有水分,我们就会继续蘸墨继续画,可是他一直画尾不支,是说发现没有水分的干枯涩,原来这么漂亮,里面一粒一粒拉出来的那个线里面的苍茫之感,所以这个大概都要在现场细看,可是我保证现场人挤满了,所以你大概要把很多头压下去你才看得见,所以也可能不容易维持那个心情,所以这次我也特别在书里面做了整卷的完整拉开的复制,希望大家至少也可以感觉一下一路行于江上的某一个悠闲的心情。




好再看一下这个鸭子的文人,再看一下这个渔夫,然后他们在松林之间好像是相知的知己,也好像是陌生人,彼此打个招呼就擦肩而过。下面开始一段非常非常精彩,是我觉得中西美术史里绝唱的一段,就是他开始拉了一根长线,现在还看到是在松林当中,等一下这条长线会出现变成独立的空间,就是这一根线,因为远山慢慢远去,秋天的那种荒凉跟萧条的感觉出来。下面就是刚才看到的这些愚人的部分,所以我把这一段拉开,大家可以看到它出现一个单一的细线,一直拉过来,大概长达两公尺,全部就是一条线一直走。我形容这是大概最难的艺术,因为在西方我们听不清尼的歌剧,很多大合唱,那个都不是最精彩,你知道最精彩一定是像杜兰多公主里面所有的乐器都停了,所有的合唱团都停了,然后一个女的高音声部这样拔尖而起的时候是最美,最美的时候大概是普吉尼的绝唱就会在那个时候唱出来,因为它要让你听声音里面的绝对的持续性,那个高音的持续。




在绘画里很少看到这样的作品,可黄公望竟然敢用两公尺长就拉一根长线,它也有一点像我们听到的,像巴哈德无伴奏,有很多乐器不算了不起,可是那个大提琴单一地音一直拉的时候非常的大胆,而那个时候也考验了一个创作者最大的功力,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在混杂跟掩盖,所以你要确定那个声音的纯粹,声音的纯粹,所以它就是一根线一直在走,我形容它是什么?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用到两个字叫洪荒。我不知道大家对洪荒的理解跟我类不类似,洪荒是人类没有来之前的宇宙,洪荒是我们都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宇宙,叫洪荒。洪荒不为人存在,洪公望前面都有人,忽然出现了一大段,完全没有人,它让我们看到宇宙的本质就是洪荒。




在洪荒之前,在结毁之后,这个宇宙还有山有水,可是没有人,甚至没有生命,没有生物了,它就是一个洪荒的状态,好像是宇宙初始,宇宙的初始。那这样的一个风景的情况,大概在古今中外的绘画里,我很少看到画出这么单纯的一根线。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两个绘画元素,一个线,一个点,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还原到东方书法最迷人的就是点跟线两个元素,如果线是一个弦乐器的延长点是定音股,也就是旋律跟节奏两个元素。




在这里我希望能够用这样的局部帮助大家在现场的时候看到这幅画最精彩的部分,可通常它反而是被介绍的最少的部分,因为没有人,因为东西太少。可是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修道的皇宫望,懂易经的黄公望,迷恋老庄哲学的黄公望,当然知道空跟无可能实才是最难的东西。好感觉一下他的那个水平,线条一直持续在画面的流走,完全线跟点。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自己有生之年感觉到创作里完成这样东西,我的意思说,我知道我现在创作里还不敢这么纯粹,因为它必须是所有东西都大彻大悟,而不是语言上的大彻大悟,是真正在生命本质上的大彻大悟。所以最后只剩下了线跟点,我可以讲得很清楚,我大概也可以欣赏,可是我觉得还有一些东西做不到,你如果有牵挂,你如果有很多的爱或恨完全放不掉的,你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个东西。所以我知道这是一个老画家, 82 岁说数,始知其成就之难,难在这里,难在这里,难在一切东西都繁华去尽所有的树木都不见了,石头不见了,土壤不见了,山跟水都不见了,就是一根线跟点而已。而且那些很浓黑的墨点变成这么强烈的一个存在的感觉,好,再退远感觉一下这一段的空间两,然后两艘船并行于江上,两艘船并行于江上,好像在生命的最后,如果有肢体可以打声招呼,那然后开始进入到结尾,当你看到这个远山出现的时候,就是要结尾的预告了。所以所有的水平线条趋近,可是余音袅袅的远山慢慢要取代所有前景的。




这些部分,我放大了以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尾部致讲的信之所致,讲的竹悬甜诈讲的就是这个东西。其实到现在为止,你在故宫看到大概没有几个画家敢这样画,简直是玩一样,就是拿着毛笔随意着这样子涂抹,这么自然,因为这种线条你试试看,你下一次如果再做有美术系的,你国画了,这样焦距大概就被老师骂一顿,可是你也不敢跟他说,这是黄公望最后的领悟,哈哈哈。




所以这一段的就是朝泽,在水里的朝泽浅滩,墨色漂亮极了,黄光王的墨色很特殊,你再看原作一定要注意。墨是一种烟,是把树木烧了以后搜集升上去的烟,越高的烟,它的粒子越细,所以叫顶烟。我们常常买一个墨叫黄山顶烟,它是最贵的,因为那个是升到最高的那个烟,所以是用烟在画画。这个也是西方画家很难了解,因为它不是浓郁的色彩,它是一个要死去的生命,提供出来最清扬的烟,用它来画画,然后他在这个墨里面加了珠棕或者藤黄,或者是花青,淡淡的植物性颜料,矿物性颜料,所以它的墨色里面又有一种色彩感,所以你要仔细看才看得出墨跟色之间的光影的迷离。




你可以看到在昭泽里画的一个桥可以简单到这个样子。这么简单跟单纯,因为你越远,你越会发现你的视觉能够抓住的东西,其实就是单纯最精简的东西。我们现在一直讲 minimuisn 极简主义皇宫化,大概是早在 600 年前就在弄极简,绝对不是安藤忠雄。好,我们看到要结尾的这一代远山带出来,它忽然起了一个高峰,而且顶天立地,占据画面的全部,而且全部用直线在画。我形容它有点像交响曲,在最后要结尾的时候,大概听交响曲的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定是众乐齐奏好,那个挠拔全部哐哐哐,这样达到高音的极限高峰,然后哗结尾下来,这样可以了解吗?所以后面一段的对比非常有趣,那个生命的极度的激昂的高潮,激情的高潮,然后到慢慢缓和下来的这种余音袅袅。




我看这一段时候其实心里面会有一个很奇怪的感伤,因为 82 岁,包容宽厚,被大家赞扬炉火纯青,可是我看到了他的激扬,有没有感觉那个线条好锐利,有没有看到那个点好像血泪渐蹦?所以其实我觉得最宽厚最包容东西,绝不是乡怨。其实他的爱恨好强烈,大概给每一个路边忧伤的人算命的时候,他都痛,心里都有痛,因为他要担负所有这些人的不快乐的东西,悲伤的东西,结果它反而展现出一种包容跟大气,可是画家是不太能够掩盖自己的内心情绪的,所以这些点我一直觉得是他的血泪直接喷洒在画面上,而这种激情跟他的从容平缓刚好变成他结尾想要传达的两个对比。




有没有看到一个人拿着拐杖又过桥回来?中国的话很有趣,你在看的时候是右手在卷,左手在放,所以记得第一段吗?有一个人从右边往左边再走,现在有一个人从左边走向右边,其实是回去了。如果你用归宿两个字大概是很有趣的,就他可能是同一个人。你看话刚开始的时候他在出发,现在他在回家了,其实它是一个圆,周而复始,这个也是只有东方有的,就是它是一个圆形的概念,它是一种循环,它是一个周而复始,所以可能大家已经发现 7 个人大概都在哪里了,所以你们这一次去考一考,都挤在那边的人问他们说 7 个人在哪?你看到没有?好结尾是我觉得绘画里最动人的部分,我在书里给他了一个章节,叫余音袅袅,远山长云山乱,小山青。




苏东坡的句子在他看富春江的风景的时候,最后变成所有的君臣的关系都变成一场梦,所有你的爱恨生死都变成一场梦,留在画卷最后就是怨山长云山乱,小山青山在不同时间里面的变貌,所以也许就不会那么执着。所以苏东坡的美学也延续在皇宫王的富春山居的图像里,这是他最后的一张纸,所以这个地方有齐凤印,无知举就是烧这张画的。吴问清的爸爸,无知举的印压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一代山越来越淡,越来越远,越来越平缓。




然后余音袅袅,开始结束。我一直在看这一段,一直在想八十几岁的时候,我要怎么去结束生命。最后的余音袅袅,就是这么从容,这么不许不疾不徐。所以我刚才特别用苏东坡的远山长云山乱小山青来形容。所以你可以看到是线跟墨的交叠,其实里面还有纠缠,还有一点舍不得,好像那个河流最后要出海之前回看自己的上游,有一点舍不得走,可是又必须要走。我想到 82 岁,其实有一点徘徊在那个海口的感觉。我们不要忘记皇宫旺一直告诉别人,画画最难画的是河口,而河口是庄子领悟哲学的地方。庄子说你在河口你会望洋兴叹,因为前面有一个这么大的海洋,你会好好的叹一口气。这是老庄哲学里面非常迷人的故事,所以也许我们年轻,离那个河口还太远,不太容易懂。可是大概我慢慢开始觉得它结尾的迷人就是河口的迷人,到最后淡到慢慢没有了东西,开始要不见了。然后嘉庆皇帝乾隆的山西唐怡子孙都变成他的延续,隔着那一段就变成刚才我们一开始跟大家介绍他的提拔,所以我们今天结尾在这个提拔,也让大家看一下。




你现在看这个提拔,你真的觉得它是一个预言,预告 600 多年后这张画所有会发生的事情。那这个算命的先生如果今天在城隍庙,我们真的要找他补一卦,那如果他不在,就到故宫去看看富春山居。我觉得这张画其实是一个卦象,里面故事太多,那现在还没有讲完,那他会在6月发生什么事?他会继续如何被巧取,如何被豪夺?大概我们还可以继续看下去,如果我们这一代看不完,下一代大概也会继续看,所以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一章画作,那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原作前面做更多的浏览跟领悟,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水紫尘

    水穷云起……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不疾不徐……意境深远,美不盛收!蒋勋老师的课太好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