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听闻(2022年11月28日-12月4日)

能源听闻(2022年11月28日-12月4日)

00:00
05:18

关注能源,聚焦热点。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能源听闻》,下面让我们共同了解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这一周发生的国内外能源大事。

首先了解一下中国石油要闻:

◇11月29日,第四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和莫斯科两地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共促能源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与会代表就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及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展开讨论,就绿色氢能商业化等话题进行交流。

◇1日,2022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新形势下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合作”为主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在论坛上致辞。论坛上发布了《全球宏观经济展望》《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全球能源安全报告》。

◇2日,《人民日报》刊发戴厚良署名文章《以“五个坚定不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寒潮之下,长庆油田靖边、榆林、苏里格、神木、子洲五大主力气田全面进入应战状态,时刻准备应急提产。2万多口气井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目前,累计生产天然气已超450亿方,日产天然气量达到1.5亿方。

◇28日14时30分,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300万吨/年石脑油加氢装置 产出合格精制石脑油,标志着中国石油在建最大规模石脑油加氢装置试投产成功。

◇1日,中国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迎来今年第73艘船“少林”号。作为中国石油首批自有LNG船队首制船,“少林”号装载的13.8万立方米LNG,全部气化后将达8500万方,可满足江苏全省家庭三日所用。

国内能源方面:

◇央视网11月29日报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今年向国内输气突破400亿方,日输气达1.2亿方,为我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障。

◇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与其指导的深圳大学/四川大学博士团队以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开创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新原理与技术,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半个世纪的难题,可望形成中国原创的“海洋绿氢”全球新兴战略产业。

◇11月30日,中国海油宣布以约19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济乌斯项目5%的权益,这是中国海油继2019年中标该油田5%的权益后又一次大规模增持,成为该油田作业者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合作伙伴。

国际能源要闻:

◇2日,在数日的谈判之后,欧盟同意将俄罗斯的海运出口石油价格限制在每桶60美元。

◇彭博社11月29日报道,卡塔尔与德国已签署为期15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从2026年起,卡塔尔每年将向德国供应至多200万吨液化天然气。

◇据彭博社2日报道,在达成旨在稳定全球油市的新协议后,OPEC 11月减产幅度达到2020年以来最大。调查显示,11月OPEC原油供应减少逾100万桶/日,日均产量为2879万桶。

国际油价油市

WTI桶油价格12月1日最高,为81.22美元,11月28日最低,为77.24美元;布伦特桶油价格12月1日最高,为86.88美元,11月28日最低,为83.19美元。

贝克休斯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周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量为627个,环比持平,同比涨幅为160个。同期,加拿大活跃石油钻机数量为128个,环比下降1个,同比增幅为15个。

最后,送大家一句管理金句:

华为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任正非曾说过,管理决策的原则是从贤不从众。这就是公司成立多年来没有摔大跟头的因素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丁笑谈

  • 白丁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