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神稻和盛夫谈思想转变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经营之神稻和盛夫谈思想转变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00:00
04:13

大家好,我是0点心理。今天分享稻和盛夫的一个思想转变的观点。
稻盛和夫的人生转折点,就是从他学会心念转变开启的。


那是他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因为经济不景气,没有背景,没有门路的稻盛和夫几次就职考试,都考不中。


有时候,他们这些新办大学的毕业生,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好不容易,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了一家企业。


还是个和他专业不对口,办公室矛盾不断,面临倒闭的破旧企业。


那时候,稻盛和夫天天和其他同事,一起抱怨工作,没过多久,当初和稻盛和夫一起入职的新人们全跑了,只留下了稻盛和夫。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其他研究者,有人在高端大企业里,拿着高薪,用着最先进的设备做实验。
有人在顶尖学府里,有名师的辅导,做着最尖端的科研。

而稻盛和夫在一个破败的企业里,用着落后老旧的实验仪器,拿着微薄的工资。
他曾回忆过,那时候他被逼入了绝境,反倒想开了。
既然抱怨改变不了什么,他又辞职转行没成功,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
他把锅碗瓢盆搬进来了实验室,吃住都在那里,他努力说服自己,“埋头到工作中去”。
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把“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从心中排除,他决定倾注全力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就是他心念上的这种转换,催生了他行动上的转换,而行动上的转换,也开启了他人生的转换,一年半以后,他研发出了新材料。
而这次的研究成果,不仅拯救了当时的企业,还成为他日后,白手起家创立“京瓷”的重要资本。


所以后来稻盛和夫会说:“在转变思维方式前,我的人生命途多舛。”


境遇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好与坏往往只是境遇的两面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稻盛和夫他能在几次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一步步走向辉煌,这其实就是转换思维方式的力量。
《思维破局》里写道:
只有没想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就在思维。
当前后左右都没有路时,大部分人会陷在了绝望里,而只有少数懂得思维转弯的人,能够开拓新方向,走出一线生机。
叔本华:“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当下的困境,而是不会转弯的我们。
1. 乐观构想
稻盛和夫曾说过,以前他每次冒出新想法时,会召集干部征求意见。
但是,每次那些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总是反应冷淡,他们总说稻盛和夫的想法是多么脱离实际。
他们的意见固然有道理,但是他们提出的全是“不能成功”的消极理由。
这就导致再好的想法,经这些人冷水一浇后,也难免枯萎,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最后也做不成了。
后来稻盛和夫更换了商量的对象,他不再找那些头脑聪明、却将聪明用于悲观分析的人商量。
而是一边大胆构想,一边将周围乐观积极的人集结起来,和这些人商量,这样反而让他的主意、点子产生飞跃。
2.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定义
创业之初为了拿到订单,稻盛和夫总是去挑战,大公司不敢做的困难项目。
其实,那时候大企业做不到的事情,稻盛和夫的小公司也做不到,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打过退堂鼓。
反而是满腔热情的,带领员工开动脑筋,积极面对。
有趣的是,在这样积极的应对中,他们接二连三地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后也成就了跻身世界500强的“京瓷”。
稻盛和夫曾经总结过,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勇气和信心?
因为他衡量自己的能力,用的是“将来进行时”。
他在《干法》中写道:
“很多人喜欢用自己的现有能力,判断自己行或不行。这是错的,因为人的能力,在未来,一定会提高。”
相比于其他人喜欢说的“我不行”,稻盛和夫每次都告诉自己,虽然我没学过,没知识,没技术,但是我有干劲儿,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行。
稻盛和夫就是靠着这样的转弯思维,一步步地从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成为日后的“日本经营之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你 录 的 很 好 可 以 回 关 一 下 吗?

  • 你 录 的 很 好 可 以 回 关 一 下 吗?

  • 你 录 的 很 好 可 以 回 关 一 下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