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尸检报告》: 不被影视剧误导,还原真正的尸体检验现场

科普|《尸检报告》: 不被影视剧误导,还原真正的尸体检验现场

00:00
30:26

不被影视剧误导,还原真正的尸体检验现场

新专辑《罪案纪实50本》上线,限时免费听→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本书的作者卡拉·瓦伦丁曾在停尸房内工作长达8年时间,并以“解剖病理学技术员”的身份进行了大约5000余次尸体解剖。普通人对于尸检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各类文学及影视作品。但出于艺术的考虑,这类作品中的尸检总会有一些夸张或者修饰成分在。那么实际上的尸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尸表检验


1、不同状态的尸体:


(1)腐烂的尸体:


新鲜尸体:尸僵、尸斑、自我消化。首先是尸僵。头皮上竖毛肌的僵硬,会导致死者发根直立起来,让人产生尸体头发还在生长的错觉;尸斑是血液循环停止后,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沉积,在皮肤表面形成的紫红色痕迹,它们会集中出现于尸体位置较低,且未受到压迫的部位;自我消化也叫自溶,这一过程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大量水疱,死亡一周左右,水疱胀满破裂,皮肤就会脱落,尸检人员甚至可以像摘手套那样将死者手上的皮肤剥离下来。


 尸体膨胀:人体内外的微生物会侵入组织,使尸体发生颜色的改变,并变得肿胀。微生物的活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气体,如果气体经由消化道离开,便会出现所谓的尸体“放屁”和“打嗝”的现象。若人体自然出气口因腐烂而闭锁,便会出现“巨人观”。


活动性腐烂:主要是食腐生物的作用,如蛆虫。


后期腐烂:这一阶段的划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界限,但此时基本上蛆虫已经吃饱了,从尸体上滚落下来,等待成蛹。


干燥遗骸:尸体基本上只剩下了骨骼、软骨和一些已经变硬的粗糙皮肤,就像古埃及的木乃伊。  


(2)破碎的尸体:


如爆炸、跳楼、车祸、被分尸等情况。对于这类尸体,尸检人员需要将尸块像拼图一样拼凑起来,以查看尸身是否完整。


2、外物及身体特征:死者身上衣着、首饰、钱包等外物,以及死者的体型、颜色、纹身、伤痕等身体特征都要仔细记录。


3、拆除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等。电池在火化时有爆炸风险,所以原则上如果选择火葬,是应该拆除的。

二、解剖检验

    因为本书作者的职业是“解剖病理学技术员”,主要负责一些物理性操作,一般不参与死因鉴定、病理分析等工作,书中也较少提及相关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解剖检验的方法及步骤。


1、解剖前的准备


(1)工具:换好新刀片的解剖刀、肋骨剪、开颅锯、吸水纸巾、各类剪刀和钳子、穿好粗白线的缝针,以及大量样本容器等。在尸检开始前要尽量将工具准备齐全,以免在进行过程中,身上带着血液和体液手忙脚乱地翻找物品。


(2)个人防护:原则上,为了保护自己,尸检时应该穿上无纺布解剖服、防水隔离衣、面罩、口罩、帽子、三层手套、鞋套等防护装备。但实际工作中,这样穿着太过闷热、麻烦,且佩戴口罩后不容易通过嗅觉来辅助判断死者的情况,所以很多尸检人员并不会这样全副武装。    


2、切开皮肤


(1)直线切法(中国常用的解剖术式):从下巴的正中间开始,一路垂直向下,直到会阴部上方来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经过肚脐时会向左侧绕开,优点在于方便快捷。    


(2)Y字切法:从两侧耳朵后面开始,切至两锁骨中间的凹陷处汇合,在颈部形成一个V字形,之后便和直线切法一样。优点在于缝合后可以被衣物遮盖上,更加美观。


3、打开三腔


(1)打开胸腹腔:将胸部的皮肤、肌肉等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从肋骨上分离,用肋骨剪将胸骨两侧的肋软骨剪断,随后取下胸骨,暴露胸腔。胸腹腔全部打开后,需要取出脏器,一般采用“整体法”,即将所有器官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取出来。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器官之间血管等连续管道的解剖学联系,便于观察各脏器之间病变的相互关系。


(2)打开颅腔:皮肤切口一般由一侧耳后,经头顶切至另一侧耳后,不会经过前额。之后向前、后翻开头皮,用电动开颅锯开颅。这种开颅锯有一个震荡式的刀片,有“欺硬怕软”的特点,即能够锯开坚硬的颅骨,却无法损伤皮肤等软组织。


4、缝合修复

(1)脏器归位:将取完病理检材的胸腹部脏器装进内脏袋中,再放回体内。大脑一般不会再放回颅内,而是用棉花塑造成大脑的样子来填充颅腔。


(2)缝合:留在皮肤上的痕迹则类似于棒球上的缝合线。

(3)整理仪容:缝合后会对尸体进行清洗,对于一些破碎比较严重的尸体,还可以用肤色的绷带将缝合接口包起来,让死者看起来更加干净、平和。

5、围产期尸检


解剖对象是胎儿及新生儿,可以明确其死亡原因,以提醒夫妻在备孕下一胎时是否可以采取措施来避免意外的发生。    

在很多文化中,死亡都是禁忌话题。但肉身通过食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方式加入了生态循环,生命在以这样的方式轮回着。从这一角度来看,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它也代表着新生。

同样,尸体检验作为一种还原真相的科学手段,也不应被妖魔化。死亡或许是悲伤的,但真相却不应因死亡而被掩盖。让证据开口说话,为无辜的人讨回公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便是尸体检验的意义。



书名:《尸检报告》

作者:卡拉·瓦伦丁

撰稿人:紫衣(基础医学院教师,神经病学硕士)

编辑:阿柑

主播:石头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之艺

总编辑:左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派大星_nrl

    文稿末尾的书名错了吧?

    喜马讲书 回复 @派大星_nrl: 感谢纠正,已修改。

  • 加效的蘑菇君

    吃东西的时候听 感觉特别下饭

  • 请叫我钓鱼小天后

    封面图片上的作者好像写错了😅

  • 梦不觉519732

    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养肉,犹堪值几钱。

  • 李家Da小姐

    本来是听贝多芬传的,晚上催眠用,忘记定时了。等睡了一觉醒来就在教我怎么解剖了,很好,不用睡了。谢谢

  • tmg_mp

    喜欢科普类。

    云淡风轻的小时光里 回复 @tmg_mp: 我也是

  • 老约翰中药店_

    听了这个更让人觉得应该珍惜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 沧海又已桑田

    教我们如何解剖尸 体

  • 1394515qqpf

    法医的工作很具挑战性……

  • 90冷冰秋

    听着很有程序,很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