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第153集-道在蝼蚁、稊稗、瓦甓、屎溺,真的吗?

【知北游】第153集-道在蝼蚁、稊稗、瓦甓、屎溺,真的吗?

00:00
12:0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道在蝼蚁、稊稗、瓦甓、屎尿,真的吗?


我们进展到《庄子知北游》的第八章跟第九章,第八章是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也都大致了解了是什么,但是听起来也相当抽象。你说: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相信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并不是很容易了解,也很难说清楚。因为庄子也一再强调:道是不可说的,道是不可能听得到,见得到的。那如果真的存在,在哪里?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在这一集里面,我们要分辨两组概念:第一组要分辨。事实上这个上一集已经大致提过。在舜请教丞说:我可以拥有道吗?这是。但是丞跟他说:你什么都不能拥有,你最好是悟道。悟道的话就比较接近了。我悟道了,我跟道合一了,而不是我去有那个道。我有道的话,我跟道还是对立的、分开的;我悟道的话,我跟道就合而为一了。所以第一组你要分辨


第二组呢,在这一集要说的更重要,要分辨。怎么说呢?你问我道是什么?那还不如问我说:道在哪里?所以这边所谈的重点从这边开始。里面会特别提到一个词,我们今天还在用的,但是用的时候我们会说每况愈下。好像一件事情越来越往下走了。而《庄子》的原文在这里说的是每下愈况。你今天至少把这个成语,原来怎么说的,现在什么意思都可以用。但你要分清楚原来的意思更重要。


我们先看看〈知北游〉第八章丰富的内容,是怎么回事。


东郭子请教庄子说:所谓的道,在哪里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一定要说个地方才可以。庄子说:在蝼蚁中。东郭子说:为什么如此卑微呢?庄子说:在杂草中。东郭子说:为什么更加卑微呢?庄子说:在瓦块中。东郭子说:为什么愈说愈过分呢?庄子说:在屎尿中。东郭子不出声了。


庄子说:先生的问题,本来就没有触及实质。有个市场监督官,名叫获的,他向屠夫询问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答案就是用脚踩在愈往腿下的部分而有肉,这只猪就愈肥。你不要执着在一个地方,万物都是无法逃离的。至高的道是如此,伟大的言论也一样。『周全、普遍、统统』这三个语词,名称相异而实质相同,所指的是同一种状况。


让我们一起遨游于无何有之乡,混同万物来谈论,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啊!让我们一起无所作为吧!恬淡又安静啊!漠然又清幽啊!平和又悠闲啊!我的心思空虚寂寥,出去了不知到达何处,回来了不知停在哪里;我来来往往啊,不知终点何在。翱翔于辽阔无边的境界,运用最大的智力,也不知边界何在。


主宰万物的道与万物之间,没有分际;物与物是有分际的,就是所谓万物之间的分际;无分际的道寄托于有分际的物中,就像有分际的物寄托于无分际的道中。以盈虚衰杀来说,道使物有盈虚,而自身没有盈虚;道使物有衰杀,而自身没有衰杀;道使物有始终,而自身没有始终;道使物有聚散,而自身没有聚散。””


你看这一大段材料当然可以分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就是很有名的道在哪里?庄子的标准答案就是四个字无所不在。这四个字一定要记得。学道家很喜欢问是什么?但听不太清楚。那真的有道的话,就要问在哪里?


我们都以为道应该在昆仑山上或是在天上这种伟大的地方,就跟古希腊时代,他们认为神很多,在哪里?在奥林匹斯山上、在神殿里面。但事实上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Thales,624-546 B.C)就直接说:神就在我的厨房里面。所以他在厨房的门楣上就贴一句话请进,里面也有神明。你看,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真正的神明当然是无所不在;道也是无所不在。


东郭子这个人他就要问:今天一定要说清楚,不然不放你走。庄子就说:道在蚂蚁身上。我的天啊!道怎么在蚂蚁身上呢,一脚踩就踩了好几只啊!那你这么惊讶吗?庄子继续说:道在杂草里面。路边很多杂草,你根本看不上的,连花都不算。那你很惊讶吗?他继续说:道在瓦块里面。你说怎么那么过分呢?最后,道在屎尿里面。


庄子的脑袋之好,简单分析一下你就知道,蝼蚁就是一般的生物昆虫,还算是动物之一;那你还想问在哪里是吗?杂草,遍植物里面最没用的东西;还问吗?那就矿物了,在瓦块里面,无生命的东西;还问吗?在屎尿里面,是废物啊。所以你看,他的答案从动物到植物到矿物到废物,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思维,一路路往下,别人当然不敢再问了,因为不知道你会说出什么可怕的答案了。


庄子就自己去发挥了。说市场监督官到市场里面问卖猪的说:哪一只猪最肥?你今天说一只猪肥不肥,一秤就有了,但古代没有这么大的磅秤,所以他们有经验的就踩猪的腿。踩猪的腿,你不能踩大腿;踩大腿,哪一只猪大腿不肥呢?就要往下踩小腿,最后踩到猪蹄边,越往下踩还有肉,可以让你说还有肉的那只猪就愈肥,原文叫做每下愈况。你看,是古代检查猪肥瘦的方法。


庄子讲道,为什么讲到检查猪的肥瘦呢?你要再加一句:用脚在任何地方踩,都是道啊!都有道啊!这是庄子要说的。后面继续发挥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已经看到了:要去哪里遨游,要混同万物,一切都无穷无尽!你要恬淡安静!漠然清幽!平和悠闲!都没有问题,我们通通觉得非常好,重要的是主宰万物的道跟万物的区分太重要了。


道跟万物不一样,万物之间彼此有区分但都差不多,所以道本身没有任何增加减少、有开始有结束、有聚有散通通没有;万物都有,有开始有结束、有增加有减少、有起伏有高低,这就是庄子要强调的,也是我们一再提醒各位朋友的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所有的一切都在里面,而所谓所有的一切就是万物,它都是变化,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


所以,这一集你学到什么?学到了是无所不在的,并且知道说每下愈况原来就是用来形容在哪里。今天讲每况愈下是另外一个引申的用法,意思完全不一样。


再接着,我们看到第九章,这章材料很短,所以我大概解释一下内容,你听了就懂了。它里面提到四个人,但是有一个人一开场就死了,两个人向这个老师学习,妸荷甘跟神农一起向老龙吉学道。老龙吉死了,神农觉得说,我都没有听到什么伟大的言论。第四个人来了,这个人是厉害的人物叫做弇(yǎn)堈吊。大致上这一分你就知道大概内容是什么,我们就把它内容简单说一下。


妸荷甘跟神农一起向老龙吉学道。神农靠着桌子,关起门来白天睡觉。妸荷甘中午推开门进来说:老龙死了!神农扶着拐杖站起来,又碰的一声丢下拐杖,笑着说:老师知道我鄙陋虚浮,所以舍弃我而死。完了!老师没有留下启发我的玄妙之言就死了啊!


弇堈吊听说了这件事,就说:悟道的人是天下君子所归附的对象。现在老龙吉对于道,连一根秋天毫毛末端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得到,他还懂得藏起他的玄妙之言而死,又何况是悟道的人呢!道,要看却没有形象,要听却没有声音,谈论它的人说它是幽深黑暗;可以谈论的道,并不是道啊。””


就这样结束了,这个内容其实对我们念过《庄子》这么多材料的人来说,实在是并不难。它这边所说的是什么?老龙吉是老师,他过世了没有留下什么精妙的言论。事实上他也留不下什么样的杰出的言论,所以弇堈吊就强调这一点:他至少知道藏拙啊。那学生就很麻烦了!


神农,当然不是古代的神农氏,但是名字是一样的。神农显然年纪也不小了,扶着拐杖站起来,又碰的一声丢了拐杖,然后他笑着说,他的笑是一种哭笑不得的笑。说:老师根本没有留下给我什么玄妙的言论。事实上他老师藏拙。不是天下所有的老师都悟道的。


庄子讲寓言的时候,他也会讲出一些人,他知道自己的鄙陋,就是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就藏拙吧!最后结论就很简单,可以谈论的道并不是。所以老师不说话反而是说了一些。


所以这一集,我们学到关于道是无所不在的,这一点就很够我们去想了。


下一集的主题是:道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之大盗

    既然道无所终穷无所不在,就先悟自己的道,救赎自己永断循环。谢谢老师

  • 听友376468418

    “东郭子“是我们一般常人的思维模式,一定要追问“道”在哪里?如此问问题,就表明还没有“道”心。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以及描述了“道”与万物的区别与关系,只能让人去意会。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2000多年前庄子把人、宇宙万物、超越界“道”三者的关系就悟透了。令后人心生敬仰与望其项背。

  • 呆呆up

    “老龙吉”即首章之“狂屈”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呆呆up: “狂屈”得意忘言。

  • 用户Ichen

    道是一切的來源與歸宿,道無所不在,人可安矣

  • 易道思维

    每下愈况。

  • 听友240997361

    道这么好玩,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严肃?

  • 知和合

    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