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

00:00
03:58

不遗余力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在长平交战。赵军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初战失利。

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上卿虞卿说:“长平之战,我军吃了败战,折损一名都尉。

我将要领兵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样?

楼昌说:“这样做没有用,不如派遣使者去求和。”

虞卿不以为然,说:“楼昌说要去求和,是认为不求和我们赵军必败。可是求

和谈判的主动权在秦国手里,大王您认为秦军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赵军呢?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地攻打我国,一定是想要打败我们赵军的。

虞卿接着说:“大王请听我说,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带着珍宝去联合楚国、魏国,楚王、魏王想得到大王的珍宝,一定会接纳我们的使者。赵国使者出使楚国、魏国,秦国一定怀疑天下诸侯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秦国就会恐慌。这样,去秦国求和一定能成功。”

赵王没有采纳虞卿的建议,与平阳君商议妥当求和的事项后,就派遣郑朱去秦国求和。秦王接纳了郑朱。赵王又召见虞卿,对他说:“我派遗平阳君去秦国求和,秦王已经接纳了郑朱,你认为怎样呢?”

虞卿回答说:“大王的求和不会成功,我们赵军必定失败。各诸侯国派遣的祝贺秦国战胜的使者都在秦国。郑朱是显贵的人,进入了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会把郑朱去秦国求和这件事宣扬给诸侯们看的。楚国、魏国认为赵国派人去秦国求和,肯定不派兵援救赵国。秦国知道各清侯不派兵救赵国,所以求和不能成功。”

果然,应侯把郑朱去赵国求和这件事,宣扬给祝贺秦国打胜仗的诸侯国的使者们看,最终不同意求和。长平之战,赵军大败,秦军围困赵国都城耶郸,被天下人耻笑。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使出全身解数来将它们解决,而不是听天由命。

【释义】遗:留。余力;没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出处】《战国策·赵策》:“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

【近义词】全力以赴 尽力而为

【反义词】留有余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朋友账号拒私聊

    🙂🙂🙂

  • 听友258498237

  • 玉桂狗星空下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