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非非所断,彼非染故

397非非所断,彼非染故

00:00
17:17

非非所断,彼非染故等于我们,我们现在把三界分开,我们做人家公公的,儿子是第二代了,孙子。你看这个家庭假设有三代,三代烦恼不同,所以这个代沟来了。孙子绝不会,这个老人喜欢。有个人,这个公公很爱孙子,对孙子教养的很严格,孙子犯了错误,这个公公就把孙子抓回来拼命地打屁股,他儿子看到很心痛,可是爸爸打他的儿子也没有办法,他越想越气,站在旁边自己打自己,打了半天,他父亲回头一看,你发疯了,你干什么?他说你打我的儿子,我也打你的儿子。他自己打自己。你看,这么一个笑话的故事。是个大哲学!人的愚痴我爱,嗔念有这样的发挥。所以生“上地”的不缘“下地”,有“下地”的烦恼。“下地”,孙子、儿子,不懂公公、婆婆这个烦恼。所以生“上地”的烦恼,还有下界的烦恼。下界的烦恼倒没有“上地”的烦恼,所以欲界有欲界的烦恼。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现状,你看老头子老太太两个在家里,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儿女都出去了,所以我常说,两个人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总算一个科学家发明一个电视机陪伴你,不然坐在那里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那个味道很不好过啊,上界的烦恼。这是个比方,因此说“上惑不缘下者”他说这个理论不通,他因为没有真修持,没有证果,没有见过道,也没有见过天人境界。“彼依多分”,以大部分人来讲,“或别缘说”,或者另外修外道的境界,另外一派的理论而谈,不准确的。好了,这里,我们对三界了解了。 “此十烦恼。学等何摄?”这十种烦恼。这个“学”是什么呢?佛学里面有一个名称,“有学”、“无学”,真正学佛的或者非学佛的,真正修道的修行的,或者没有修道,没有修行的,这样的差别,这十种烦恼他是非学,无学,“彼唯善故。”他说这个不管你学道不学道的人,烦恼相同,所以非有学非无学等等。而了解了这个十种烦恼能够解脱了,这是纯善,到达善的境界。此十烦恼何时断呢?那么我们修行就是断烦恼啊,这十种烦恼怎么样才能够断的了?这烦恼是根本哦,贪嗔痴慢疑根本,我常提出来,你们年轻同学注意啊,你们新的学心理学的,学社会学的,学哲学的。懂了唯识以后,不能光讲过去死的唯识,有譬如十种烦恼。同现在的科学,人文科学研究配合起来,你会有新的发现,你可以在人文科学里头,做最新的一个科学家,就是看你有没有这个智慧,我是懒得帮忙,要帮忙你们,我想想骂你们年轻人,有好几位同学都是心理学的硕士,都在外面教书,回来我讲,没有事情?这个东西还不去研究啊?哎,老师你要指导一下,我说那我写多好。还叫你做?你做了不懂,开不了钥匙,有时候来问问,点你一句两句,还马马虎虎,都要叫我来搞,那我替你写论文,为你拿博士多好呢?所以你们注意啊,这个里头很多的好东西。现在讲十种烦恼,根本烦恼,拿现在新的科学分类,心理学的分类,一个贪字,一个嗔字,一个痴字,这个根本烦恼就产生很多很多东西。你看由现在国际政治,世界的变乱,各种这个思想和心理配合起来,归纳起来,分析的很清楚,那你可以变一个大哲学家,这个对于青年同学们的鼓励。鼓励归鼓励,昏沉归昏沉,没有关系。 现在讲修行方面,这“十种烦恼。何所断耶?”如何能够断?断了烦恼就得道了。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修法,修四果的路线、根本法则。烦恼不能断除,会证得真如之道不可能。等于我们尽管念佛打坐修行,学密宗学显教,你坐在那里,你的思1580想,你的烦恼断得了吗?断不了!坐在那里还在搞思想、搞烦恼,第一认为打坐就是道,认为做了以后很舒服,气脉通了,这是“身见”,对不对?这个就是“身见”,整个在受阴中,没有断了。我真的空啊,空的好,用功用的非常有进步 “边见”,没有一样脱离的开。所以不能断烦恼,不能证真道,因此这里提出问题。这十种烦恼何时断呢?怎么修行断的了?“非非所断。彼非善故”,大乘道理,小乘道理四个字“断惑证真”,“惑”是代表迷惑烦恼,所以佛经也叫烦惑,烦恼这个烦跟惑连起来,断了烦恼迷惑才证得真如见道,这是小乘的的极果。 唯识包括了小乘,还有大乘有法,他的答案“非非所断。彼非染故”,他说根本烦恼并不是切西瓜一样,切断了才分开。“非”并不是切断了才分开,“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做不到,“非所断”。 “非非所断”,也不是说不可以切断,也不能说绝对切断了,因为切断了说我没有烦恼了,空话!那这个烦恼是唯物的?它不是唯物的,它唯心的东西,它非断非常,所以“非非所断”。 “彼非染故”,因为十种烦恼根本,它染不住自己真如自性的本来的那个功能,譬如说,我们这个道体,自性这个心体,像一个玻璃镜子一样,一个圆球的玻璃镜,本来是清净光明,被后天的烦恼思想遮去了变无明,那么这个变成无明是把它遮住了,并不是这个水晶球,这个玻璃体透顶透底都是黑的。洗刷了这个烦恼,还我本来光明清净,就得道了。所以“彼非染故”。 “分别起者。唯见所断。粗易断故”,有些烦恼中,是我们后天的知识,分别心所加上的,分别心所生起思想理论观念生起的烦恼,见道以后,就可以断了,见到什么?见到空。见空性以后就可以断了。见道以后断了,真正见到空性。这个见到空性譬如说,有些同学说,哎呀,般若空,我的理论都懂,他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他的习气没有断除,那个不是你见道,那你的空的理的分别而知,还是分别心。所以分别心,我们说打坐为什么妄想杂想思想念头去不掉,就是分别心总归叫做分别心,分别心不能空,因为你没有见道。真见道空性的时候,分别心的烦恼断了。分别心的烦恼断了哦,注意哦,分别心是意识中间的烦恼断了。因为分别心,意识思想,分别里头的烦恼,他的现象是很粗的,也容易断。“若俱生者”,与生命同来的这个烦恼,譬如有人生来,脾气特别大,尤其你要研究这些,最好现在就修行,不是古代,你要了解自己,多跑妇产科去看看,两个地方一定要跑。你们真的修行的话,不是坐在家里瞎想佛学,妇产科多看,或者去工作一年吧,殡仪馆也去工作一年,你就看出这个人的俱生烦恼。有些人一生下来,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家伙将来坏蛋,这婴儿刚出娘胎就看出来了。他这个就是俱生带来的。那么有些人死的时候,你的表现,犯人、坏人,一生一死时候看的很清楚,所以我们几位朋友,像洪文亮医生,他在高雄,他是最有名的外科啊,骨科啊,同时他也是法医,高雄法院的法医,常常就解剖死人,那他说,他解剖的死人多了,冤枉死的人,有时候找不出来他为什么死了,被谁杀死的,就是法医要来了,法医来戴上口罩,要把身体解剖了,他还是学佛的了,他一边刀在死人身上割,割开来看怎么样受伤,还是刀把他杀的,还是子弹打的,还是什么弄的?法医要研究,他一边研究,一般对这个死人开来,解开看,人家不知道,因为他学佛,他已经在祷告,“老兄啊,帮个忙,1581合作,你自己给我一点提示,我要给你报怨啊,要告诉我凶手,到底谁害死你呢?”他常常啊,很怪!尸体上有些灵感,那他讲这些多得很啊,讲得活龙活现。所以我常常说,你来做个专题报告,讲给他们听听,好不好?他这个,那是经验很多,但是因为他有事,还有呢,他是会算八字,他说老师啊,我要解剖这个尸体,我常常问这个苦主人家,苦主就是这个人的家里这个人出了这个事情,这一家很痛苦,所以法学的名词叫苦主,我就问他这个死人的八字,你要给我讲一遍,我几次问了,他说,哎呀,给他一听,那好,给他算八字,这个八字为什么会凶死呢?他说现在我研究的,很有道理。他那个命,八字里面,会发生凶的,就是这样凶死。哦,我说你这个倒很科学的啊,兑现了。这个话大家不要听忘了。 俱生烦恼,同我们生命俱来的,每个细胞,每个神经里面到带的,有些人你看到表面,有了学问,有了教育,修养蛮好,诶,你碰到一点事,厉害关头,哦,他那个两个眼睛瞪起来比老虎都大,那个嗔相就来了。平常我说,哎呦,这个人好温柔,好慈悲哦,到那个时候就“悲慈”了,就咬人哦,俱生烦恼。这就叫做业,所以一个人的业,这个身上都带的,所以我说你到一生一死的地方去观察。搞清楚了才懂,才懂得自己修行,那么修行怎么修呢?修正观,现在看看自己有没有境界,现在看看有没有进步,看看你的这个细胞有没有变化,贪嗔痴慢在脸上都挂着。有些人是一脸青色,随时打人吵架的样子,有些人还面恶心善,面恶心善的人,你觉得他相貌难看,有的同学讲,某人相貌很难看,我说你搞错了。你仔细看看,他说老师怎么样?仔细一看,你看他丑啊?越看越可爱。有些人你说他好吗?越看越可怕。你自己看,看到业力,你看那些罗汉相,我们现在这里有那个十八罗汉相,贯休禅师画的,那个十八个罗汉都是怪动作,那个头脑袋骨头都不长整齐的。但是你仔细看,每一个罗汉,越看越可爱。慈悲,他的仁慈,都在那个怪相上表现出来了。要懂这个俱生烦恼道理。(慈悲)还没有开始,慢慢生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