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熊猫用上“脸部识别”技术

保护大熊猫用上“脸部识别”技术

00:00
03:34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发表文章称,智能科技正在帮助中国保护大熊猫。

自从世界自然基金会 在1961年将可爱的黑白相间的熊猫形象作为该组织的标志以来,大熊猫就一直是动物保护领域的象征。在中国开展数十年的密集保护项目后,大熊猫已经不再是濒危动物。然而,由于数量相对较少,大熊猫仍未脱离险境。对野生大熊猫来说,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栖息地的减少。尽管约54%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了保护,但在野火等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显得非常脆弱。

如今,动物保护人士希望借助智能科技保护大熊猫的未来。为保护熊猫栖息地,四川省林草局和华为公司共同开发“数字熊猫系统”,并从去年2月开始将该系统部署在四川各地的森林和草原中。这种即时报告系统有助于在工作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发现野火火情,向护林员和消防部门发出警报,以使他们能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并监视野生动物的状况。与此同时,另一种智能技术——脸部识别——也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识别熊猫个体。肉眼难以分辨大熊猫长满绒毛的脸的区别,但计算机算法能识别它们的差异。

这套系统利用596台摄像机、45台红外摄像机、无人机和卫星收集数据,并将它们存储在云端。动物保护人士和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监视、跟踪和研究野生动物,并发现野火热点。该系统为四川省14万一线护林员、林草系统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帮助。

在投入运行后的前5个月,该系统就发现了651个野火热点,当地森林火灾同比减少71.6%。尽管名为数字熊猫系统,但该系统并不只是为大熊猫提供保护。它覆盖刚刚设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的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是中国1800只野生大熊猫的家园,还是另外8000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包括小熊猫和金丝猴等濒危野生动物。未来,数字熊猫系统还可能被应用到该国家公园位于陕西、甘肃两省的区域,从而为保护其他濒危物种提供更多帮助。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大熊猫保护和繁育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基地副主任侯蓉表示,如今这里的大熊猫数量已从最初的6只增加到200多只。并且,通过与其他动物园和保护基地的合作,截至2021年10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已达到673只。她希望智能技术能帮助研究人员解决一项日常艰巨任务:识别个体大熊猫。她说:“即使在大熊猫基地,也没有一个工作人员能分得清所有大熊猫。”

为开发熊猫脸部识别系统,侯蓉与一个团队合作五年,测试相关算法,并通过来自218只圈养大熊猫的6400张图片库优化这些算法。脸部识别技术也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获知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迄今开展的熊猫数量统计工作都是通过步行完成。最近的一次统计在2014年,多达2000名参与者在3年时间里调查了436万公顷土地上的野生大熊猫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5048

    你在乱播,拉黑

  • 1395048

    没有证据,删除

  • 我是i坤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