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易道远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28、易道远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00:00
15:07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看上去特别简单的朦胧诗,题目叫《远和近》,是朦胧派诗人顾城写的,其实就是只有24个字的大白话,是这么写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诗通过视觉变换表达对远近“距离”的不同感受。以它的最直白最简单文字表达了最复杂最深刻的道理,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谁也没办法说明白到底在讲什么,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成为诗坛之谜。但是,我后来尝试用易道远近去解读,颇有些找到感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易·系辞传上》第六章,我先朗读一下:“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xī],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我们先看开头四句:“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意思是说:《周易》的道理十分广大,用它来比拟遥远的事物,是没有止境的;用它来比拟近处的事物,是宁静而可以验证的。用它来比拟天地之间的事物,是十分的完备的。这里面就讲了远与近的辩证关系,“迩”是近的意思,与远相对,有一个成语叫“遐迩闻名”,就是远近闻名,遐是远,迩是近。


 开头一句“夫易广矣大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个命题简单地说就是“易道广大”。由纪晓岚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如果你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你一定会立马成为纪晓岚的铁粉,剧中纪晓岚风流倜傥,伶牙俐齿,知识渊博,关键还是一位大帅哥,不少美女为之倾倒。可是正史上的纪昀纪晓岚却是其貌不扬,又近视,说话还结巴,并不受乾隆赏识,而且还有很多怪癖。这些都不说,但有一点是不错的,那就是纪晓岚的确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他对中国文化史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主修了《四库全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纪昀率领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名“四库”。其中经部主要是易、书、诗、礼、春秋五经著作,注意《易》是排在第一位的。《四库全书》共收录约3500种图书,36000多册,约八亿字。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


编完《四库全书》,接着又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中对易类说的介绍就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书、算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就来自《系辞传》的“夫易广矣大矣”。为什么易道能无所不包?就是因为易道来源于宇宙自然、万事万物,所以能反推到宇宙自然、万事万物。接下来,《系辞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易道广大”:“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一个是从远处说,一个是从近处说,一个是从天地之间说。构成递进关系。


先说远处,“以言乎远则不御”,也就是说,用易道来说远处的事物,是没有止境的。“以”是个介词,用的意思,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也就是易道。“御”本义是抵挡、抵御的意思,“不御”没有东西能抵挡它。“御”引申为中止。“不御”就是不止,没有边界,没有它涵盖不到的地方。


再说近处,“以言乎迩则静而正”,用易道来说近处的事物,是宁静而端正的。“静而正”字面意思很简单,清净又正确。“静”是针对上一句的“不御”而言的,不御就是动,就乾坤两卦而言,乾卦偏于动,坤卦偏于静,乾卦偏于远,坤卦偏于近。“正”,可理解为端正、正确,又可理解为验证,“正”可通“证”,所以这一句的意思也就是,从近处来说是,它是静止并且可以验证的。这两句从远近、动静不同角度说明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说完易道远近,我们再来看顾城的《远与近》,顾城这首诗通过“你”“我”“云”三者之间的距离变化,表明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在物理距离上“你”和“我”的距离近,“你”和“云”的距离远,但在“我”的感觉中,在心理距离上恰好相反,“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你”和“我”的距离很远,“你”和“云”的距离很近。对诗中的“我”和“你”的关系有人说是恋人,有人说是普通人,有人说反映了人心本性。这就是这首诗留下的神秘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有一天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突发奇想,我把这首诗稍微改动一下,主语“你”不变,把“我”和“云”都替换成“易道”:“你看易道时很远;你看易道时很近”。其实无论你怎么看,“易道”就在那里,它远到无边又近到无间,所以你看易道如果觉得它远那它就远在天边,如果觉得它近那它又近在眼前,其实这一切只跟“你”“我”有关,而跟“易道”无关。


这又让我想起那首传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诗,《见与不见》,其实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写的,但因为它的语言风格、它所表达的那种佛理禅意太像仓央嘉措了,所以人们愿意认为就是仓央嘉措写的,诗是这样的:“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我经常问我的研究生、我的私塾班弟子,这是什么诗?大家总是回答:“情诗”,我就会大喝一声“什么情诗!这就是中观!”这首诗的原作者扎西拉姆·多多说诗灵感来自莲花生大士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多多说“我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真的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的是龙树菩萨的“八不”中观思想,八不就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这和《心经》说的六不是相同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八不也好六不也好,其实都是在说般若空義,是在说佛法的缘起性空。


   “易道”同样也是如此,无论你见或者不见,易道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然也不远不近,不动不静,同时又可远可近,可动可静。


《系辞传上》第六章说完了“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接着说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天地之间,“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用易道来说天地之间的事物,是完备的。说明易道无所不备,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万理具存,万法具足。“易道”远到无边又近到无间,它其大无外,又其小无内。那么“易道”为什么有这种伟大的作用?又是怎么发挥这种伟大作用的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曾桐

    易道无处不有,无所不备,无时不在,它用在那里,不生不灭,亦近亦远

  • 王文贤_n6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老师讲的好棒点赞,佛菩萨加持!

  • 王文贤_n6

    有智慧有道理,老师讲的周易和黄帝内经养生之道有规律,还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那么有智慧,百听不厌!

  • 王文贤_n6

    易道无处不到,无所不能无所不有,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张教授讲解周易博古通今儒释道相互结合,太投入了,天地人,精气神十足,仔细听讲受益无穷感恩感谢老师无私分享点赞永远坚持学习!

  • 朮强

    易道无所不备,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万理具存,万法具足。

  • 王文贤_n6

    张教授讲解周易真好,贯通儒释道三家,道德情操高尚!点赞支持加油喝彩!

  • 知非lyu梦菲

    远到无边,近到无间,都融通着同样的周易之道!

  • 扶阳而上便是美

    张老师讲的太透彻融入生活,让一个没看过易经的人都了解了易经,必须要多听几遍

  • 春江水暖ing

    贯通儒道佛,讲得好!

  • 于航97

    易道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我们要好好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