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还是赤芍?发汗又有什么奥秘?

白芍还是赤芍?发汗又有什么奥秘?

00:00
24:25

《伤寒九十论》·辨桂枝汤用芍药证第一

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医曰:此赤芍药耳,安可用也?予曰:此正当用,再啜而微汗解。

论曰:仲景桂枝加减法,十有九证,但云芍药,《圣惠方》皆称赤芍药,孙尚药方皆曰白芍药。《圣惠方》,太宗朝翰林王怀隐编集,孙兆为国朝医师,不应如此背戾,然赤者利,白者补。予尝以此难名医,皆愕然失措。

谨案:《神农本草》称,芍药主邪气腹痛,利小便,通顺血脉,利膀胱大小肠,时行寒热,则全是赤芍药也。又桂枝第九证云:微寒者,去赤芍药。盖惧芍药之寒也。惟芍药甘草汤一证云白芍药,谓其两胫拘急,血寒也,故用白芍药以补,非此时也。《素问》云:涩者阳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伤寒脉涩,身热无汗,盖邪中阴气,故阳有余,非麻黄不能发散。中风脉滑,多汗身寒,盖邪中阳,故阴有余,非赤芍药不能劫其阴邪。然则桂枝用芍药赤者明矣。当参《百证歌》。


桂枝汤

桂枝三两,白芍(原文为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包包爱笑

    感恩罗博士,笔记分享

  • 鹊桥飞雪

    罗老师所说的医案更是直接拉近了我们与一些些先辈们的距离。有时候就像是看到大家一起在交流,感觉到很高兴。 我也来说说我吃桂枝汤的过程,是因为我那时候动不动就出汗,而且都是大汗淋漓,都是上半身出,然后下半身不出,说是热吧,但是比如说袖子拉上把手这个弄出来,或者是解开衣服,凉快一下,又是怕冷的。那时我一直以为是我气虚和身体差的原因。也吃过很多补药,没什么感觉。就是在听倪海厦讲桂枝汤的时候,他说可以没事吃吃。我想我又这么容易出汗,那就吃一下看看。熬好药,直接喝了一碗,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感觉。我再倒了一碗,然后在喝了两口,就感觉后背有点发热,要出汗了就不喝了。之后容易出汗,这个毛病就没有了。

    溪水_778 回复 @鹊桥飞雪: 正是,倪海厦老师说的有事没事吃吃桂枝汤,我家常备桂枝汤了😊😊😊

  • 古一凡1981

    国家中医应该让罗大伦博士这样的人来重新编排中医课程及教材,这样中医才会有希望。

    听友196744099 回复 @古一凡1981: 教材读完了,啥也不会,就会考试了

  • 炙甘草_ih

    可惜群方之首的桂枝汤竟然没有中成药,今人真是愧对医圣啊!!!

    孤狼_qso 回复 @炙甘草_ih: 有桂枝颗粒的

  • 听友209185498

    经常感冒,反复感冒,终于讲伤寒论了。

  • 大唐中医_杨金天一

    九字歌诀 罗师再讲桂枝汤辨二芍 34 师云张仲景时无白赤(罗) 35 唐时白芍为补赤为泻 36 张锡纯云赤芍深山生 37 今园中为白野生赤芍 38 本经言通仲景用赤芍 39 师云无热调营白即可(罗) 40 使用桂枝汤减量为宜(罗) 41 服三分之二需饮热粥(罗) 42 微微汗出营卫自调和(罗) 43 切忌大汗贪杯尽剂服(罗) 44 无汗方可续喝两三剂(罗) 45 油腻五辛切勿再食用 46 师云空腹不宜强发汗(罗) 47 切勿大汗淋漓逞刚强(罗) 48 师云愈后宜稍服求稳(罗) 49 表虚桂枝一次多有效(罗) 50 不仅外感内伤多有效(罗)

  • 溪水_778

    感恩老师的奉献!说的真详细,花了很多功夫。倪海厦老师也说了,白芍赤芍功能都差不多,倪师常用白芍。😊

    溪水_778 回复 @溪水_778: 倪海厦老师说的有事没事吃吃桂枝汤,我家常备桂枝汤了😊😊😊

  • 听友216605006

    罗老师讲解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 幸福旅途j

    讲得实在太好了

  • 1863491dkjk

    一路同行,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