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丨君子三乐

262丨君子三乐

00:00
12:3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君子的三乐是哪三个?  君子三乐,这是孟子的招牌思想之一。很多人听到快乐,常常想吃饱喝足,升官发财,富贵荣华应该带来快乐。没错,这些都可以带来快乐,但它有很大的竞争的压力,并且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说的“君子的三乐”是怎么回事呢?他有次大概是感概,看到战国中期各路诸侯都希望称霸天下,他就说君子有三种快乐,是连当帝王都享受不到的。

我们当然很好奇,想知道究竟是哪三种快乐超过当帝王的快乐。

我先把孟子的话简单说一下,第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第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第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第一,父母都还健康,兄弟姐妹都平安无事,这是第一种快乐。这个排在第一,说实在确实很多人都具备这个条件,但是我们就要问了,真的“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就让你这么快乐吗?这难道是一种很狭隘的家庭主义吗?一家人安和乐利,大家过得还不错,这样就是最大的快乐吗?这好像不太能说得通。因为,有些人可能从小家庭就未必这么理想,并且还有很多人具备这句话的条件,但他不见得快乐。

我在很多上课的场合,讲完这段之后就问现场的朋友,就说具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八个字条件的请举手,满场的听众超过一半以上举手。接着我再问,刚刚举手的朋友,有谁认为自己比帝王还要快乐的请举手。这个时候就没有人举手了,偶尔有一二位举手,也是不太有把握的。他会想我真的就比帝王快乐吗?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把它说清楚。

孟子的思想继承孔子,所以重要的观念就是掌握到人性是什么?所有的一切只要帮助我完成人性的,那才是真正的根本的快乐。

还记得我们一再强调吗?“人性向善。如果肯定“人性向善”,人生只有一件事要彻底做好,那就是“择善固执”。

因此,要了解什么叫“善”,那就是我们一再说明的,“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那么请问你家里父母都健在,到外面遇到年长的人,会不会觉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比较容易做到?看到别人年龄跟你父母差不多,你就很容易把自己的尊敬孝顺的心推广出去,这样跟很多老人家老前辈之间的适当关系不是比较容易做到吗?

那么兄弟姐妹都平安无事,你从学校开始念书,到社会上做事,有各种同业同学,你跟他们来往不是比较容易把对兄弟姐妹的情感推广出去吗?这样“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就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去实现,跟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这一点做到,代表你的人性,可以顺利的展现开来。那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所以,如果了解儒家的人性论,才能够进一步去肯定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没有什么灾难,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你可以更容易实现“人性向善”的基本要求。

第二个,孟子说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人,那是很大的快乐。后面这半句对下无愧于人,这没有问题。我们活在世界上,跟别人来往,内心没有任何愧疚,那实在是很愉快的事。我说一个简单的对照,英国一位作家查尔斯·兰姆,他曾经说过,别人说我是好人,但我自己不觉得,我想了很久才知道,为什么别人说我是好人,因为我做到三点:1. 我从来没有欠别人钱不还的;2,我从不打扰别人的聚会;3,我从不扭断小猫的脖子。

说实在,我们听了会觉得第三点蛮可怕的,谁去做这种事呢?但是,前面两点很有道理。 我跟别人借钱一定还,因为欠别人钱,别人一定很难过。我从不打扰别人聚会。但是请问你做到的对象无愧于人,那第一句话呢?什么是对上无愧于天?有人看到天会觉得惭愧吗?譬如,我今天要出门,下大雨,不要觉得惭愧,撑伞就好了。所以,儒家的“天”从来不是指单独的天空或天气,是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的天。

所以,这个时候你问自己,怎么样对上无愧于天?当然要想到《中庸》的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天给我这样的人性,请问我有按照“人性向善”的要求去努力择善固执吗?做到了就可以对上无愧于天。

孟子的思想,怎么都绕不开基本的人性论,这也是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把孔子没有清楚表述的人性的观念加以充分的说明,建构成“快乐论”的系统。

接着第三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里所说的“英才”并不是指什么重点学校、明星学校,世界上有名大学的学生,不是的。这些学校的学生会念书没有错,但是不是英才呢?我们就要了解,儒家从孔子开始,英才的标准为“有心上进者为英才”。

我在台湾大学教书40年,台大是台湾最好的学校,你说我教的都是英才吗?我不敢这样说。我看过很多好学生,但是,也有学生实在是不太上进。所以,在这个时候要了解,得到有心上进的人当学生,就好好教育他,这就考虑到人类后代的发展要越来越好,那还是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我是一个老师。像孔孟当然希望尽自己的责任把书教好,把学生教好,这样跟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充分实现。这也是一种善。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充分了解,孟子所说的君子的三大快乐,超过当帝王,是完全建立于他的人性论上,这是哲学家的表现。他有一贯的系统,不会这里说一套,那边讲另外一套,两套合不起来。没那回事。

我们再重述一下,

第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你到外面去跟老人家、跟同辈的来往,就更容易做到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能够换位思考,比较容易多体贴别人,体谅别人;

第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不怍于人”,跟前面的第一点可以连起来,但是“仰不愧于天”才是根本的重要性。为什么?因为是天给我这样的人性,我要求自己不断的努力行善,那是回应天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性基本的愿望;

第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以把儒家的思想、理想向后代传递下去,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对于后代人最能够负责的一点。

这三点做到,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做帝王要靠各种条件机遇的配合,而中国历代的皇帝平均年龄不到35岁,他们快乐吗?我不知道。

孟子还有另外一句话谈到快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你只要反省自己做到真诚,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

这要配合前面三点来说,重要的是第一句话,什么是“万物皆备于我”?意思就是说,活在世界上,要实现人性的要求,也就是这一生要好好做一个人,对世界所需要的很少,在我这里什么都不需要,我作为一个人具有人性,只要真诚,那就是最大的快乐。

如果要举例,那就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孔子曾经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说他每天吃一竹筐饭,喝一点白开水,住在陋巷里。像颜渊一贫如洗的情况,别人都受不了这样的忧愁,但是颜渊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渊是孟子这句话最好的验证。

我们这一集学会了君子的三乐是哪三乐,我们如果了解,也设法去实践,一定可以慢慢体验到,这样的快乐是什么样的快乐!像快乐这样的概念,如果你没有亲自实践体验,它只是抽象的。如果你真的去做到,那就不一样了。

下一集我们会介绍一个主题就是:真正发扬孔子思想的只有孟子。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