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绝不能忽视党建主题!

省考申论绝不能忽视党建主题!

00:00
04:03

          国考结束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对申论产生某种误会,认为申论考试会走向“公文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随着考试岗位分级分类,今后不同考试的重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所一直遵循的渐进化规律,在省考没有明确岗位分级分类的地区,结合今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备考时还是要对党建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准备。当然,必须提醒大家,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党建一定是面试的重要内容,如果铁了心走公考这条路,党建知识属于应知应会,早着手早准备准没错。

                                                              摒却舒适自升华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

          【解析:第一段,开头,引入。“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些词我们并不陌生,上学那会儿演讲也特别喜欢用这些词做题目。不过,要想把这些内容和政府工作、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担当等结合在一起,咱们原来所掌握的那些学校知识,就会显得少、写出来的格局也可能有点不够了。因此,研究这个主题,升级自己原来的知识,就很有必要。

          本段重点注意这句:“……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首先从这句话我们读出,“忧患意识”和我们的党史是紧密相连的,它不仅可以作为论据,而且刚刚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强调了这一点。了解这个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党的这一重要会议也很有帮助。同时,在这句话中我们还可以提炼“……是……也是……的结构,放在文章开头结尾里面都很好用。

          另外,总书记的这句话大家不用整句背诵,但把里面的“用词”认真记一记,如“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舒适区里安逸自得,意志与斗志会被慢慢消耗。早早意识到并跳出舒适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获得先发优势。不满足既有成绩,摒弃了守成心态,勇敢从舒适区走向荆棘路甚至无人区,实际上就是不给发展设限、不给未来划圈、不给梦想套上桎梏。如何主动跳出舒适区,实现自我迭代和升级?需要善用“常反思”“常超越”“常突破”这三把金钥匙。

          【解析:第二段,论点段。先记第一句的结构,原句是:“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可以提炼出:“……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句话在很多话题中用来下定义、强调重要性,都可以直接套用。二是注意我划线的“在舒适区里安逸自得,意志与斗志会被慢慢消耗。早早意识到并跳出舒适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获得先发优势”,这句里面用了对比的方法,先说“在舒适区里怎样怎样”,后面又再说“早早意识到并跳出舒适区怎样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效果不俗。这篇文章特别喜欢用这个写法,大家可以多看看、琢磨下。】

          常反思,就要善于自我反省。走出舒适区,首先是走出思想的舒适区,具有一种反求诸己、检身若不及的自我要求,保持以今日之我伐昨日之我的心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保持本领恐慌的意识,经常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基层工作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经常反思是否做到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如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常反思,就要善于自我反省。这段用词非常考究,一是“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二是“检身若不及”,出自《尚书·商书·伊训》,意思是检查自己,总觉得自己有不足,强调人要经常反省自查。三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就比较常听了,出自《论语》,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样强调自我反省。我们常常读人民日报时感叹作者用词用句之精妙,可自己写时却怎么也用不上、写不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深究词句的出处,没有理解词句背后的历史和深意,导致记忆和理解过于浅表。因此,我在这里为大家标注了具体出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增强记忆和理解。

          另外,附赠大家一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也是同样的意思,同样是很棒的论据。】

          常超越,就要敢于自我革命。个人成长也好,事业发展也好,往往都是在超越过去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开创新办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常见一些县长、镇长直播带货“农产品”“土特产”,帮助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促进消费的作用,这就是紧跟时代节奏、创新探索的成果。

          【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常超越,就要敢于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经常用在党员干部自我修养、提升方面,不过本段把这个词和“创新”联系在了一起。想想道理也很简单,只有在“心态”上能做到自我革命,才能在“举措”上践行创新。这段内容要和下一段做好区分,因为下一段里主要写的是个人价值观方面的进取。也就是说,两段内容一个是“工作上的创新”,一个是“思想上的更新”,偏偏里面的很多词在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还可以换着用,大家在抄写的时候,要注意辨析。】

          常突破,就要勇于自我迭代。“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惰性思维让人困于舒适区,沉溺安逸、不思进取,最终如“温水煮青蛙”。唯有涵养苦干精神,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才能跳出舒适区,突破惰性思维,用自己的辛苦换群众的幸福。还要看到,新生事物往往还不够完善,大多还是1.0版本,这也同样需要我们敢于尝试、勇于突破,通过一次次淬炼与重组,方能实现迭代和升级。

          【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常突破,就要勇于自我迭代。先注意“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它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立志追求不容易实现目标的人能够取得成功,做事不回避艰难险阻的人才能不断前进。再看“惰性思维让人困于舒适区,沉溺安逸、不思进取,最终如“温水煮青蛙”。唯有涵养苦干精神,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才能跳出舒适区……”可以提炼结构为:“惰性思维让人……唯有涵养苦干精神……才能……”有没有发现还是用了前面我给大家说过的“正反”对比呢?其实,掌握一种好的写法方法,然后重复使用就可以支撑起一篇好文章。

          另外,再注意“淬炼与重组”和“迭代和升级”这两个词可以用在“创新”“个人进步”“奋斗”“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等很多话题里。】

安于现状,只会畏惧退缩;创新迭代,才能勇往直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力走出舒适区,积极学思践悟,直面挑战、超越自我,就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解析:第六段,结尾点题。先看第一句:“安于现状,只会畏惧退缩;创新迭代,才能勇往直前。”还是用了前面给大家讲的“正反”结构,而且句子对仗,读来朗朗上口。接下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句话很万用,可以转化成:“新时代是……的时代”,空格里面直接填文章主题就可以。从漂亮的句子中提炼出结构,加强对结构的记忆,可以极大的提升我们在考场上的反应速度。】

          【本文选自2021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并根据申论考试要求进行较大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