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古典的乐章

第二篇章 古典的乐章

00:00
12:37

微信公众号:@听古典

添加助手微信:zhushou100wen (完更时领取本课程资料PDF)




第二篇章  古典的乐章


1750年到1820年这段时间,被称为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不同于巴洛克音乐的矫饰浮夸与宏大的戏剧性特征,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表现出清晰自然、严谨有序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做一个整体勾勒,搞清楚三个问题:


①古典的含义

②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征

③及其形成的原因。


古典的含义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古典音乐”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一回事吗?这两个“古典”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在我看来,“古典”这个词是有这着两层含义:一个是狭义的,一个是广义的。


从狭义的角度(即历史的分期)来看,“古典音乐”就是专门指巴洛克时期以后(从巴赫逝世的1750年到1820)这70年时间的音乐。因为“古典”(Classical)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原义是“古罗马最上等的公民”,而后将其引申为了“模范、典范”的意思,是指“第一流的或高质量的东西”。那么,凡是具有这种模范与典范性、一流或高质量特征的作品,就可以被称作为“古典”。


而在1750-1820年这段时间发展出来的音乐体裁(比如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成为了后来音乐史发展过程中争相模仿的典范。因此这段时期的音乐就被称作“古典音乐”,而在历史时期上看就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这里的“古典”Classical 中的C是大写的。


但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是广义角度的“古典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具有一定水准的、具有永恒意义的、具有一种超越时空之美的音乐,都可以叫古典音乐。因此,广义层面的“古典音乐”具有一种经典性,也可以理解为“经典音乐”。这里“古典”classical中的c是小写的。就历史上看,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都可以叫古典音乐。


这就是“古典”的两个含义。


我们总结一下:“古典主义时期”中的“古典”是狭义的理解,就是指1750-1820年这段特定时期内具有“模范与典范性”的音乐。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古典音乐”则是广义的解释,具有“经典音乐”的内涵,是指“严肃的”或“高雅的”音乐,与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予以区分。



看图就能一目了然了。





西方音乐史是一个最大的概念,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是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的音乐,狭义上的“古典音乐”仅指1750-1820年这段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


用几个词概括便是:理性朴素、清晰自然、温和典雅、严谨有序。此时的音乐“收敛”了一些,不像巴洛克音乐那样繁复、绚丽与耀眼,而是多了一些“理性的冷光”。


大家会觉得,这些词都是非常笼统的感受,那么古典主义的音乐具体是如何表现出这种理性色彩的?


我将其拆解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平衡性,一个是规范性。


这里有一张表,可以对着表格听下面的讲解。




平衡性


所谓“平衡性”体现在:主调音乐的发展,对位法的消失与通奏低音的消失。之前的巴洛克时期,复调作曲发展到了高峰,复杂的对位法和通奏低音使得整个旋律显得繁复,要在各个声部的对比中才能找寻到旋律发展与演进的线索。那么各个声部其实是处于失衡状态的,一会这条旋律上去了,一会另一条旋律又起来了,此起彼伏。


而主调音乐则不同,有一条主旋律声部作为主线,其他声部是陪衬与辅助的。即次要声部必须要服从主声部,从而就达到一种平衡感。你的耳朵听到就是一条主旋律的演进,跟着这个主旋律往后走,就不会失衡。


于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晰悦耳的,是更容易让人记住。比如我们听莫扎特听贝多芬,一些经典的旋律我们都记住跟着哼出来,但是你听巴洛克的一些复调曲目,听很多遍也哼不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就是说音乐的发展变化是规范的而不是随意的,作曲是要按照严格的格式进行的,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主要体现在曲式和旋律两个层面。


曲式上,这一时期的奏鸣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等曲式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不同的曲式都要遵循着不同的结构方法。比如,古典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通常遵循四个乐章的模式(1.快乐章  2.慢乐章  3.舞曲性质的乐章  4.快乐章);再比如“奏鸣曲式”,是针对某一个乐章的曲式结构,由三个主要段落(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以及尾声构成。


那么如此以来,不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音乐模式吗,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音乐的套路,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讲究起承转合。而作曲上有了这套“起承转合”的规律后,作品就呈现出了一种结构性和逻辑性。作曲风格更加理性,音乐的情绪变化都被统摄于这套总体性的规则之中。


而在旋律层面呢?


这一时期,旋律通常是由两个长度相同的乐句构成,具有了周期性反复的特点,比如每两个、四个或八个小节反复一次,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对称性,听起来非常工整。


总体上来说,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平衡性与规范性,使得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了清晰流畅、朴素自然、严谨有序的听觉特征,在结构与形式上体现出了理性的色彩。因为我们也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散射出的是一种“理性的冷光”。



特征成因:历史文化因素


下面我们去讲讲产生这种音乐特征的原因,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层面去剖析。


(1)理性思潮与启蒙主义


18世纪中后期,理性主义思潮盛行,启蒙主义运动展开,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这些都成为音乐风格转变的历史文化因素。


在思想层面,辉煌的德国古典哲学应运而生,理性与逻辑发展到了巅峰;启蒙主义者以理性为武器,对传统信仰与权威加以批判;追求真理与发现自然法则,成为那个时代的要求。


而理性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便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到确定性,探寻变中之不变的那个东西。因此,深受理性思潮大环境的影响,音乐上也要寻求一种规律性与模式性,找到音乐的套路和规则。于是,各种具有逻辑性的音乐曲式就得到空前发展,因为这些曲式正是音乐规则的体现。



(2)音乐大众化


再加之,这一阶段欧洲各个国家的新兴市民阶层壮大,音乐已经不再单纯供王公贵族享用,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为了音乐的受众。音乐走向了一个民众化与世俗化的方向。此时的欧洲,出现了许多新兴剧场和音乐厅,人们可以举办公众音乐会;近代钢琴也出现于大众视野,人们还可以在家演奏音乐。这使得音乐的受众更广泛了。


那么既然音乐更加大众化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便成为了音乐创作的主导方向,在作曲上作曲家要更能抓住听众的耳朵才行。什么样的旋律能抓住听众的耳朵?当然是主调音乐了。复调音乐会让人听得昏昏欲睡,只有主调音乐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于是,更加清晰明朗的主调创作技法就成为了音乐风格的主流。



一个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第二篇章的导论课,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可以仔细消化一下。


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便是:深受理性思潮与启蒙运动的影响,音乐家告别了巴洛克时期繁复绚丽的作曲方式,而走向了以主调作曲为主的、具有逻辑性的古典作曲风格,音乐旋律更加清晰悦耳,结构对称严谨,体现出理性的色彩。


在本章,我们将介绍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几位音乐家。其中,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本章的重点,他们三位被誉为“维也纳三杰”,我们也将全方位、立体地去呈现他们作品。当然有必要提及,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


下期节目,我们就先从格鲁克对歌剧的改革切入,开启“古典的乐章”。


感谢收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虫雪碧

    文本和表在哪呢?

    书杰 回复 @青虫雪碧: 点击“简介”,展开后就有了

  • 平平淡淡1923

    讲的很好。逻辑清晰,语言言简意赅,总结很到位!有收获!

    书杰 回复 @平平淡淡1923: 谢谢支持了

  • 为人民服务ABZ

    两百年前,维也纳是西方音乐之都,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书杰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书杰 回复 @为人民服务ABZ: 非常好的问题,后面安排了一期会专门讲维也纳

  • 毛娃娃_vc

    古典音乐的每一个曲目都有自己的故事,如同小说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 路无定

    书杰老师太棒了,从哲学一百问第一季连载的时候就开始听了

  • 和叶子一起听世界

    怎么听第二篇章其他节目!!?

    书杰 回复 @和叶子一起听世界: 这个课目前还在更新中,每周一三五晚更新哦! 后面的内容 会陆续上线的

  • 小东邪邪

    醍醐灌顶,我之前就一直很纳闷,为什么我再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有时候旋律怎么也哼不出来,我还觉得是自己五音不全的原因,现在终于明白是复调音乐的原因。

  • 1562490dhvz

    主持人知识丰富,声音温文尔雅,极具魅力,听这期节目受益非浅!

  • 泉哥哥1

    按这个范式活着说套路现代还能写出古典音乐吗?

  • Humblelight

    讲的好清楚,很有收获。

    书杰 回复 @Humblelight: 谢谢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