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丨《学习树》:用游戏代替说教,让沮丧的孩子爱上学习

亲子丨《学习树》:用游戏代替说教,让沮丧的孩子爱上学习

00:00
29:27

用游戏代替说教,让沮丧的孩子爱上学习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喜马讲书”重金招募撰稿人,详情点击进入>>>


精华笔记 

斯坦利·格林斯潘提出,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将孩子的感觉系统、运动系统、情感、思维能力这些因素都综合起来,一起研究。


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学习树”,树干、树根、树枝代表着构成孩子学习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习树的树干是主体,它代表孩子的思维能力,负责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考;信息从哪里来呢?孩子需要通过学习树的树根,也就是感觉系统获取信息,比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就像树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和养分一样;学习树的树枝代表阅读、数学、写作和组织能力等基本的学业技能,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要想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核心是要增强思维能力,弥补感觉系统上的不足,最后才能让这棵树开花结果。


一、学习树的树干是如何工作的;


树干代表的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作者将这个过程划分为9个层次:


第一层是注意世界,孩子在出生以后,他会注意到妈妈的笑脸,注意到不同的声音。


第二曾是参与世界,到孩子两个月左右,孩子会发出“啊,啊”的声音吸引大人的注意,他们开始要参与到大人的世界了。


第三层是互动,到了孩子四个月左右,他们就会和我们有互动了。


第四层是共同解决问题,比如他想要一个玩具,够不着,就会拉着妈妈的手,指向自己想要的玩具。


第五层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到两岁左右,孩子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语言之后,就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六层是逻辑思维,孩子能够找到因果关系了,学会问“为什么”,也能够回答别人的“为什么”。


第七层是多因素思维,到了四五岁,孩子会给一种行为多个解释这时孩子进入了高级思维的发展阶段。


第八层是比较思维和灰色地带思维。灰色地带思维说明孩子在向精细思维过渡,领会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细微和复杂之处。


第九层思维是反思性思维,也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进行反思。



二、那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思维能力呢?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共同玩耍。游戏时间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彼此交流感情、分享快乐和亲密接触的机会。


进入孩子的世界之后,该怎么引导呢?作者强调父母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只要做三件事情:顺从、挑战和拓展。


第二点,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还要教他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细微差别。


父母可以和孩子谈论不同的情感。如果孩子理解了自己情绪的多样性,他就能开始理解别人的情绪,从而能合理地对待自己的情绪,这对于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学业也有益处,它能帮助孩子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动机,或者历史中的人物形象。


了解了树干,接下来我们来看树根是怎么工作的。


学习树的树根指的是孩子的感觉系统,也就是听觉、视觉、触觉等。我们分别来谈谈听觉、视觉、动作这三大感觉,以及调节感觉系统的敏感度这四个方面,解读它们是如何影响思维系统的。


先来说听觉。孩子学会说话首先依靠的是听觉。接收声音,模仿声音,再和这个声音代表的词语配对,从而认识一个词语。


但有时候,孩子知道自己想要发出什么声音,他口腔以及口腔周围的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发音口形,这时候孩子的发音就会不准确。


还有一些孩子,在听到声音、将声音转换成大脑中的指令这个过程中存在问题,这是因为孩子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


再来说视觉。视觉出现问题,不是说孩子看不清东西,而是说孩子看到的东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信息,继而无法转化成大脑中的指令。


孩子的动作,也是影响思维发展的因素之一。孩子动作笨拙、不协调,不仅仅会让孩子运动能力不强,他还可能会引起规划和排序的问题,继而影响孩子的执行力。


最后,孩子是否能调节感官的敏感度,对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孩子的感觉器官会反应过度,让他们对某一类事物非常敏感。比如对声音敏感的孩子,受不了教室的喧闹声。


还有一些孩子反应不足,当有人给他发出指令或者与他聊天时,声音要特别大,才可能引起他的注意。


还有些孩子,他们总是需要不同的感觉来刺激,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安静地坐着,他们喜欢东奔西跑、打打闹闹。


父母们该怎么帮助孩子弥补感觉系统方面的不足呢?


作者讲了很多方法,总结起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训练具体的感官。


如果孩子动作笨拙、不协调,可以让孩子从蠕动、到爬、到四肢行走、到双脚行走,进而开始前进、倒退、横行、转圈走,还可以让孩子改变速度,快跑、慢走、极慢走。


在训练具体的感官时,总的原则是从最基本的层次开始,让孩子获得控制感,再逐步转向更加复杂的运动步骤,让孩子不断调动思维去执行更难的运动方式。


第二类训练是让各个感官共同协作,帮助孩子将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效信息。


作者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有四个步骤,先后将视觉和运动、视觉和声音、声音和动作联系起来,最后再综合运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三、如何让树枝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也就是提升孩子的学业技能。


我将作者的方法总结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到问题所在。


我们以阅读为例,孩子的阅读方面存在问题,有很多细分的状况。


有些孩子超过两个音节的单词,就不知道该怎么发音,所以读课文很费劲。


有些孩子的阅读问题不是出在语音辨别上,而是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他们没有办法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无法理解书中人物的观点。


还有一些孩子的阅读问题表现在读不懂数学的应用题,他们可以流利地背出九九乘法表,但解不出乘法应用题。


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之后,作者提醒父母们不用急着帮孩子补足,而是要缓解孩子的焦虑,这是第二步。


对于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孩子自己也很着急。父母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这也是父母帮助孩子面对真实的自己的过程,让他了解一件事情是如何引发内心情绪的。了解了前因后果,他就会轻松很多,更有勇气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怀着恐惧之心去回避。


第三步,从树干和树根上帮孩子解决问题。我们仍然以阅读为例:


要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可以带孩子多体验生活,帮助孩子发展注意世界、参与世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


体验完生活之后,还是要回到阅读上。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孩子建立反思性思维。


如果孩子是感觉系统上出现了问题,父母可以针对性地帮孩子练习。比如孩子听音、辨音上有问题,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相似的发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总是想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扫清障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想要为孩子找出症结,对症下药。但往往,父母们自以为找到的症结,仍然停留在表象上。希望今天解读的这本《学习树》,能够为父母们提供更多的思路。


书           名:学习树:系统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新思维

作           者:[美]斯坦利·格林斯潘

主    讲   人:陈曦

主讲人简介:从事财经工作,多平台撰稿者

主           播:李欣

策 划  编 辑:陈艳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涂玉芳

    斯坦利·格林斯潘提出“学习树”概念,树干、树根、树枝构成孩子学习能力三个基本要素。 一、树干是主体,代表孩子思维能力 9个层次:注意世界(0-2个月),参与世界(2月-4月),互动(4月),共同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2岁),逻辑思维,多因素思维(四五岁),比较思维和灰色地带思维,反思性思维 二、树根代表感觉系统 三、树枝代表学业技能 父母帮孩子发展思维能力: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共同玩耍;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父母帮孩子弥补感觉系统方面的不足:训练具体的感官;让各个感官共同协作 提升孩子学业技能:观察孩子表现,找到问题所在;缓解孩子焦虑;从树干和树根上帮孩子解决问题

    涂玉芳 回复 @陳仔怡: 你好,我不是编者。因为评论有字数限制,我是简化了官方的精华笔记分享给大家的,方便工作忙碌的人迅速了解梗概。

  • 追逐的_80

    很久没见喜马讲书,更新亲子这一块了!望以后多点!

    陳仔怡 回复 @追逐的_80: 你是编者吗?

  • 婷婷美的

    对孩子发出简洁指令,耐心一些,运动,游戏,感官训练增加步骤,逻辑,缓解孩子的情绪,鼓励,多体验生活,参与世界,一起阅读,假设,换位思考主人公

  • CaseyJ

    要想成为参天大树,需要先从小树苗开始培养,这是个需要耐心与时间的过程

  • 泽弦ak

    身体的健康度是底层建筑

  • 云隐鹤

    不错,好书,边听边记笔记

  • 泉泓语

    这么好的内容,主播上不来气?背景太吵,可惜了。

    tracy_odd 回复 @泉泓语: 没有噪音啊

  • ss512

    这样的好书可以多来点

  • 1383239vehf

    感谢喜马讲书又解读了一本好书!

  • 听友220901406

    只能听解读 不能读正文

    陳仔怡 回复 @听友220901406: 解读的也不错😄,听撰文应该可以单独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