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为什么不愿意子孙当大官

三十七、为什么不愿意子孙当大官

00:00
12:00

     为什么不愿意子孙当大官


曾国藩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愿子孙当大官,只希望子孙成为一个君子,或者说是绅士。


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天赋很好,从小读书就特别聪明。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在家书中汇报了一件让他感到非常惊喜的事。什么事呢,这一年曾纪泽才十岁,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他自己突然写了一首四言诗。四言诗是上古的诗体,诗经时候的诗体,比如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是比较古奥的,不好掌握,何况这首诗的内容是还歌颂大舜征讨有苗这段非常古老的历史,写起来就更难了。但是曾纪泽这首诗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文采。曾国藩看了之后,无论如何不相信是曾纪泽自己写的,寻思一定是有人代笔,或者是抄的。所以第二天,他又和一个朋友一起专门给曾纪泽搞了个面试,当场出题,让曾纪泽当场作文。结果曾纪泽作出来的文章居然文清句顺,斐然可观。曾国藩非常高兴,赶紧给老家写了封信报喜,说:


“纪泽儿将来小有成就,亦未可知。”


就是说看来曾氏家族后继有人,这个孩子确实有点天才,将来应当会有些造化。


曾国藩他老爹曾麟书一听,更是乐坏了。为什么呢?因为老曾家的人读书都特别笨。曾国藩考了七次秀才,才考了个全县倒数第二名。曾国藩的几个弟弟,读书也都很笨。


现在老曾家终于出了一个天才了,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啊。所以他马上就写信给曾国藩,嘱咐他将来一定要让曾纪泽认真学习八股文,一定要在科举上考个好成绩,他说,“此后教纪泽读书,定要作八股。”


曾国藩的父亲给他写这样一封信,非常正常。因为让孩子当官,光宗耀祖,光大门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曾国藩却不是这样想。对曾纪泽的人生道路,他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所有的男人,都以当官为最高的人生志向。传统时代和今天不一样。今天一个人可以发展的渠道很多,可以当公务员,可以经商,可以搞科研,搞艺术。但是在古代,只有科举当官一条道算是正道,其他都不是正道。所有的男人,都以当官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其他任何职业,包括诗人、画家、医生、科学家,其实社会地位都不高。杜甫千载以来一直被称为“杜工部”,就是因为他做过“工部左拾遗”这样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官。李白我们今天都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大诗人,而在当时,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是非常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当上官,没有实现在他安邦治国的理想。而张衡的科学贡献,也是直到中国近代化之后才被写入教科书,在传统时代,其实是根本不为人所注意的。他的科学成就,在当时仅仅是当做一桩奇闻轶事记载下来的。张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记载,是因为当过侍中、当过河间相这样的大官,同时文章写得好。在过去,即使是商人,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之后,也要马上去捐一个官,获得一个头衔,才感觉光荣耀祖,心安理得。


但是曾国藩却不愿意让孩子当官。这里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曾国藩自己身为官场中人,他对当时官场的势利和虚伪太了解了。他看到,大多数读书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结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禄,发了家,晋了级,但是丢失的却是初心和人品。可以说,大部分官员,都成了贪官。好好的一个孩子,你何必眼睁睁地看着他成为坏人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曾国藩认为,从家族发展角度来讲,让孩子当官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当官风险太大。在中国社会,风险最大的事就是当官,特别是官越大,风险也越大。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曾国藩自己不是总结过吗?整个中国历史上,立了大功而又能善终的,只有郭子仪一个人。在官场上,大官出事儿是很大概率的事。曾国藩在家书中曾经说: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也就是说,我细想过,一般天下这些做官的人家,一般只一代就把福都享尽了。他们的子孙开始是为人傲慢不务正业,继而荒唐放荡,最终死于沟壑,不得好死,能够多享一两代福气的都很少。


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那些经商的人家,勤劳俭朴者能延续三四代;耕种读书的人家,谨慎朴素者能延续五六代;孝顺和睦的人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如今我蒙祖宗保佑,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深恐我这一代就把福气都享用光了。所以经常教导弟弟们及儿子辈,宁愿我们是耕种读书、讲求孝友的人家,不愿做官宦之家。


曾国藩还说:


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是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


也就是说,国潢经常因为我升了官或得了差,就说我是家里的肖子贤孙,殊不知这并不算真正的肖子贤孙。如果说这样就算肖子贤孙,则李林甫、卢怀慎那样的奸臣,何尝不是位极人臣、暄赫一时,难道因此他们就算得上是贤肖之人了吗?


所以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一生快不快乐,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在于你找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明理,只有明白了道理,人生才能快乐。所以他多次说: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因此他一直没让曾纪泽学八股,没让他考科举。他给曾纪泽的家书当中还这样嘱咐他说:“八股文、试帖诗皆非今日之急务,尽可不看不作。”千万别学八股。


不愿做大官做什么呢?曾国藩说,“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希望你们成为君子。什么是君子呢?“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君子在任何环境下,不管是富还是穷,都能找到快乐和内心宁静的人,这些快乐和宁静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


同治元年(1862),曾纪泽已经二十四岁了,曾国藩给他写了封信,说你既然不愿当官,那么你这辈子,不妨效法王羲之、陶渊明那样,就在家里享受读书的乐趣,“襟韵潇洒”,终老田园,这样过一辈子,也很好。他说:“尔既无志于科名禄位,但能多读古书,时时哦诗作字,以陶写性情,则一生受用不尽”。


像曾国藩这样不功利的家长,不仅在当时非常少见,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我们今天的家长,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么成功呢?挣大钱,当大官,住大房子,开好车,这叫成功。但是曾国藩的标准不一样。他的成功,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


这是曾国藩家教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小让孩子有一个高远的胸怀,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希望他们成为绅士。而不是执着于事功层面的成功。


这一点对整个曾国藩家族都有重要影响。到现在,曾氏家族学者特别多,从政的很少。大家看,政界,别说高层,就是省一级,地市一级,有曾家后人吗?没有。不光大陆没有,台湾也没有。都是在学界。


曾家后人中,有人统计过,一百多人都非常优秀,都是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如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是著名教育家,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宝荪,是中国第一个在伦敦大学获得理科学士的女生,做过湖南省第一女师校长,也是著名教育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是叶剑英的夫人,当然叶帅呢有过很多夫人,所以她是叶剑英的夫人之一,做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此外,曾宪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就在我现在的清史所工作过。曾昭抡,高教部副部长,著名化学家家。曾昭燏yù,南京博物院院长,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和考古家学。


俗话说:“富不过三”,曾国藩家族历经一百多余年而长盛不衰,人才辈出,这在中国社会中是很少见的。这和曾国藩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雷厉风行121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他比学习成绩好不好,考不考得上好大学重要的多。拥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人格形象就瞬间崇高、伟大。管他什么主席、书记、院长、院士、教授、专家……,一旦没了骨头,做了丧脊之犬、狗汉奸,那就是中华民族的败类,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yogu

    真正的爱孩子,是希望他自由自在。

  • 虾大萌

    本章值得反复学习!

  • 格格恶魔

    曾国藩的儿子智商高可能反应出他们的母亲智商高,给他们他们家带来的好基因

  • 18103525prd

    杜甫有过一个名义上的工部员外郎头衔,唐朝从来沒有工部左拾遗旳官职,左拾遗是言官,和工部无关。

  • 听友201099040

    曾国藩能善终,不是个案,慈禧太后不杀功臣,是一个很有手段和格局的成熟的政治家,嚣张跋扈如左宗棠,贪财如李鸿章,曾国荃,张树声等功臣全部都是善终,备极哀荣。后人出于政权合法性需要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有失公允,夸大了慈禧的历史负面影响,对慈禧的正面贡献没有充分肯定。

  • 随遇而安2583

    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这才是真君子。我心安处便是吾乡,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 威灵仙姐姐

    好听

  • 1399258kksr

  • 若素说

    哇,上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