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白话文】致二子:教二子养生在宥

139.1【白话文】致二子:教二子养生在宥

00:00
07:56

导言  

这封信是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曾国藩自山东济宁城中写给身在南京的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的。在这封家信中,曾国藩告诫侍奉母亲西行的儿子少在路途上留连游玩,多回家看看,并再次就养生问题发表了自己意见。

白话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日接到纪泽从清江浦寄来的信。二十二日李鼎荣到我这来,又收到一封信。二十四日,我又收到你十九日抵达金陵那天所寄来的信。得知船行驶得很快,你病也大体痊愈了,我感到十分欣慰。


年级大了才知道圣人教导孟武伯问孝行一节的道理千真万确。你虽然体弱多病,然而只适合清静慢慢调养,不应该胡乱服用猛药快速医治。庄子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意思是说“听说任凭天下自然而然发展的道理,没听说天下还需要人为治理的道理。”苏东坡将这两句话视为养生的方法。你熟悉语言文字之学,可以试着对“在宥”二字做一番训释、解读,好好体会、品味一下其中的道理,就会明白庄子、苏轼都想表达顺其自然的意思。养生也是这样,治理天下也是这样。如果不断的变换药方,服用各种药物,无缘无故地一年到头猛补身体,病本来可能很轻微,却因为胡乱吃药想要消灭病症,强行让自己出汗,这就像商鞅治理秦国,王安石治理北宋一样,(太多人为强制的因素,违背了自然的规律),丧失了自然的妙趣。柳子厚所说的,名义上是喜爱他,实质上却是在危害他;陆务观所说的天下本来没什么烦人的事,都是庸俗的人自己惹来的麻烦,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苏东坡的游罗浮诗中说:“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后一个“存”字,正好就符合庄子“在宥”二字的含义。大概因为苏氏兄弟父子都很注重养生,暗中吸取了黄老之学中精妙的道理,所以称许他儿子不同于常人的奇志。凭你的聪明才智,难道还不能把这个道理想透吗?我教育你要从睡眠、饮食这两方面下功夫来调养身体,看上去道理似乎很粗浅,但是却是能合乎自然的妙招。你以后不要轻易服用补药,身体自然会一天天的健壮起来。


我十九日刚刚抵达济宁,就听说河南的贼匪企图逃窜到山东的消息,因此我决定暂时住在这里,不再着急赶往河南了。贼军在二十二日已经进入山东曹县境内,我调动了朱星槛的三个营来济宁负责保护、警卫的工作,潘将军的部队则腾出手来,赶赴曹县去剿灭“贼军”。必须等到“贼军”被赶出了山东省境,我才会调动军队向西进发。


你陪着、侍奉你母亲到西边去,应该做好回老家的打算,不应该在湖北留连、迁延。官宦人家,往往贪图享受,喜欢在省外行走,轻易就把家乡抛弃,这样做眼下获得的快乐并不多,将来可能会受累的地方却不少。我们家应当尽力革除这种风气,避免各种以此而生的弊端。其他的事情就不一一说了。


涤生手示,二月二十五日。


李眉生二十四日那天抵达济宁,跟我见了面。四叔、九叔寄给我的两封信我现在给你寄过去,让你看一看。别人寄给纪泽的四封信、还有王成九的一封信也都给你们寄过去,到时候请一并查收。


解读  

曾国藩时常为儿子曾纪泽体弱多病的情况忧心,在这封家信中,他提到的孟武伯问孝行一节出自《论语》中的《为政》章,原文为,“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大致意思是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这句话主要是要强调孝顺的子女应当爱护、调养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虽然曾国藩很希望儿子调养好身体,不要让自己为此担心,但他却并不认为服用药物可以让人在短期内强健起来。他认为想要调养好身体要有道家“在宥天下”的心态和观念,在日常的睡眠和饮食上多花工夫,力争做到饮食清淡、睡眠规律,使自己的睡眠和饮食和自然保持一致,而不是通过服用各种药劲猛烈的补药人为的强制干预身体的机能,这是这封家信的主要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