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51.光武的复兴

中国历史真相 | 051.光武的复兴

00:00
21:59

本期内容:

1. 王莽被杀,新朝灰飞烟灭

2. 与更始帝刘玄决裂,刘秀称帝

3. 刘秀度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4. 刘秀为什么能令天下大治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在刘秀的哥哥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杀了之后,刘秀是既没回去给哥哥报仇,也没独立,反而又变回了老样子,就是那个知识分子模样的怂货。他老老实实地跑到了宛城,替他哥哥向刘玄谢罪说,我哥哥实在是罪大恶极,您杀得好,杀得妙。同时为了避嫌,刘秀也不和任何原来刘縯手下的将领接触,相当于是向刘玄表明心迹,虽然你杀了我哥哥,但我对您,可还是忠心耿耿。


不仅如此,这哥们除了一点儿也不悲伤,还积极地向阴丽华求婚,最后欢天喜地在众人的祝贺声中抱着美人进了洞房。

           

                                  一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场比昆阳大战更惊心动魄的赌博。昆阳之战也就是一天,而这一次在宛城,几十天之间,时时刻刻都在提着脑袋和刘玄玩游戏。刘玄为什么杀刘縯,当然是因为刘縯太能干了,太得人心了,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那么以刘秀昆阳之战的战力,刘玄应不应该杀了他?当然应该,可是刘秀的主动归来,低调认怂的种种表现,以及想娶阴丽华的那种迫切,让刘玄相信了这小子只不过是偶尔爆发了一次,而且踩了狗屎运,不足为患,换句话说,刘秀又一次赌赢了。


昆阳大战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王莽的政权失去了所有战斗力,就在同一年,也就是公元23年秋天,更始军杀入长安,王莽于乱军中被杀,存在了14年的新朝灰飞烟灭。


王莽同学在被砍了脑袋之前,进行的最后一项救国运动很奇葩,我们不得不说一下。那就是他率领文武百官和一大群仍然追随他的百姓来到长安南郊,大家一起对着老天爷鼻涕一把泪一把地痛哭,他自己称之为哭天大典。我估计老天爷也很郁闷,我都让黄河改道,给你那么明显的警告了,可是你不知悔改,这时候你就是哭死,我也没招儿了啊。


王莽在临死之前,最想不通的就是为啥自己这样一个道德模范,不贪污不受贿,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极其简单,作为领导人,个人品德实际上就是给老百姓看的,表面文章而已。你真正的执政能力,如何制定让老百姓受益的政策,并保证执行,那才是关键的关键,可惜的很,历史这个老师在王莽的这张卷子上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不及格。


汉书上说,王莽死后,他的身体被士兵们砍成了无数段,而脑袋被老百姓踢来踢去,甚至有的人把他的舌头切下来吃掉了,原文是“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可谓是又恶心又悲惨。但有一件事你绝对想不到,他的脑袋后来居然被收藏起来,一直保管在历代皇帝的库房里。


按照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国宝级的文物,保存了多少年呢?《晋书》里面说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刘老幺当年砍白蛇的那把宝剑,孔子老人家穿过的一双拖鞋和王莽的脑袋,都是那时候的国宝,在这次大火中付之一炬,一共保存了272年。为啥要保存?那自然是为了教育后代,大家没事的时候都过来看看,篡位者的下场,看,脑袋还在这儿呢。


                

                                           二


绿林好汉们进了长安,刘玄这小子当上了皇帝,住进了长乐宫,可是这时候,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他派刘秀以大司马的名义去巡视河北,那时候说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郡县,说巡视就是好听的了,实际上,当时河北大大小小的政权都是不服从更始帝刘玄的反对武装,所以,刘秀的真正任务是去抢地盘。


为什么说这个错误不可饶恕?接着往下看。


我们不知道刘秀这个人真正有当皇帝的念头具体是哪一年,但史书上记载的,就在他去河北的路上,一个当时也有点名气的,叫邓禹的家伙追上了他。刘秀就问这个邓禹,说我这个大司马有任免官员的权力,您是来向我要官的吗?邓禹说不是,我不想当官,刘秀说那你追我追得这么辛苦干啥?我又不像汉哀帝那样搞基。


《后汉书》上说,当时邓禹回答是,愿明公“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这就是明明白白地劝刘秀自己称帝了,而刘秀的反应就是四个字“光武大悦”,所以,我们说至少刘秀去河北的时候已经有了脱离绿林军,自己当皇帝的念头。


不过光有当皇帝的念头还不行,还要实力。到了河北之后,刘秀才发现自己是一穷二白,那咋办呢?这哥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了的办法就是一句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不惜牺牲色相。为了联合真定王刘杨,他以极其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而且不久在他称帝之后,他还立这位郭圣通为皇后,这个时候,距离他把那个口口声声此生最爱的阴丽华娶回家还不到一年时间。


说到这里,我就想问你一个问题啊,如果老天爷不帮忙,刘秀在娶了这位郭圣通小姐之后,突然翘辫子见了阎王,我们后世要如何评价这个人?我想呢,历史书上肯定会这么写,一个拜倒在仇人脚下,胆小怯懦不敢为哥哥报仇,而且为了荣华富贵极力往上爬的无耻之徒。


可是历史并没有这么演,刘秀最终在河北壮大起来,并且公开和更始帝刘玄决裂。公元25年6月,“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今天河北邢台柏乡县这个地方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国号仍然为“汉”,也就是他把自己定位为汉家继承人,接过来的依旧是刘老幺的衣钵。这一年刘秀31岁。所以,更始帝刘玄最大的错误就是被刘秀给骗了,既没看出他的野心,也没看出他的能力。



 

51-1 光武帝刘秀画像


在唐朝之前,人们习惯叫刘秀建立的这个朝代为后汉,所以当南北朝的范晔写这段历史时,书的名字就叫《后汉书》,但是在唐朝之后,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东汉。原因也不复杂,刘秀称帝当年的十月份,他带着军队打进了洛阳,也就是古代人认为的天下之中,刘秀决定定都在此,从地理位置上说,洛阳在长安的东边,那自然是一个叫西汉,一个叫东汉。

 

                                              三

 

虽然把一顶皇帝的帽子戴在了自己的脑袋上,可是没事的时候四下里看看,刘秀就不免生出一个感慨,这天下的皇帝老子也忒多了,除了在西安的绿林军好汉更始帝刘玄,还有山东赤眉拥立的傀儡小皇帝刘盆子,河西五郡的老大窦融,河南梁地的梁王刘永,陇西的隗嚣集团,还有西南巴蜀地区的公孙述,这几个都是个头大的,那些不太起眼的占个县城就敢三宫六院称帝的更是多如牛毛。


就在刘秀因为敌人太多而烦恼的时候,老天爷又一次出面替他解决问题来了。


赤眉、绿林两大军事集团因为彼此看不顺眼,在关中爆发了激烈的火并,最后是绿林军彻底失败,更始帝刘玄投降之后被赤眉军杀掉,而胜利了的赤眉军也被严重削弱,被刘秀的部下冯异赶出关中之后,只能向东南方向退却,最后被早有准备的刘秀包了饺子,十几万赤眉军残余完全归顺刘秀。


据说上缴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阳的城西,与旁边的熊耳山一样高,刘秀同学发了大财,而且更让他惊喜的是,赤眉军交上了从更始帝刘玄那里得来的传国玉玺,这玩意就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出去喝酒吹牛只要亮出来,就有无数人马上跪倒在地叫你大哥,相信你是天命所归,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继绿林和赤眉完蛋之后,从公元26年到公元29年,在大将军耿弇的建议下,他先后平定睢阳的刘永,青州的张歩和海西王董宪。完事之后,刘秀很兴奋,对耿弇说,原来你给我这个建议的时候我都不确定能成功,可是还真办成了。原话是:“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久志者事竟成也。”这句话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其实要我说,还要加上一句,咱是天命在身,如果失败了那才是怪事。


可即便这样,老天爷还觉得这孩子的进展不够快,就又给他送来一份大礼,河西五郡的窦融归降。


这个窦融其实和刘秀还有一点点关系,我们前面讲过一个叫窦漪房的牛掰老太太,汉文帝的老婆,汉景帝的亲娘。窦融就是这个老太太弟弟的后代,而我们的刘秀同学是汉景帝的七世孙。这层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也成了刘秀手里的资本。


他在给窦融的信里这样写道:“孝景皇帝出自窦氏,定王,景帝之子,朕之所祖。”说完了关系,接着就对窦老太太和窦氏家族一顿猛夸,意思就是咱俩那可是七八代人的交情啊。偏偏窦融就吃这一套,思前想后一番,最后带着部队归降了刘秀。


这次投降,对于刘秀极为重要,就像他在信里说的那样,“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意思是窦融的地位足以左右天下形势。这里顺便说一句,这位刘秀刘大皇帝是不折不扣的成语帝,有关他的成语有三十几个,而且基本都是常用的,像上面那句话就是“举足轻重”的出处,但我们主要是讲历史,不讲成语,遇到的时候我会说一下,真感兴趣你可以自己去看看,挺有意思的。


到了公元31年,刘秀的敌人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盘踞在巴蜀,定都成都的公孙述。他是和刘秀同一年称帝的,今天四川有一座白帝城,名字就是公孙述起的。这小子说了,经常看见当地有一口井上面有白气缭绕,于是就自称为白帝,并且把当地改名为白帝城,大诗人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说的就是这个白帝城。我倒是觉得可能是公孙述的眼睛有毛病,比如说老花眼、白内障什么的。


第二股势力就是陇西的隗嚣,此人本来已经归附了刘秀,而且在刘秀中原大战忙的焦头烂额,白帝公孙述几次出兵攻打刘秀时,都把白帝打了回去,可以说为保证刘秀后方无忧,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当刘秀逐渐掌握了中原的主动权之后,他居然要求隗嚣去洛阳京城里当官享福。


大家也都不傻,隗嚣自然知道这是刘秀要解除他的兵权,所以就婉拒了。派了一个使者去洛阳,一来谢罪,二来也想看看刘秀到底是一个啥样的家伙,这个使者就是后来的伏波将军马援。此人一到洛阳就被刘秀的气场给镇住了,马上变成了刘秀的死忠粉,对刘秀说:“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意思是刘秀和刘老幺一样,都是真龙天子。


等他回到隗嚣这里,和隗嚣聊天时就不断地替刘秀吹牛,隗嚣就问他,刘秀这么好,和高祖刘邦相比如何?马援回答说:“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这番话很有意思,说刘秀不如刘邦,因为刘邦办事没有绝对的规矩,刘秀喜欢亲自处理政务,办事有规矩,并且不喜欢喝酒。


隗嚣听完之后就有点懵圈,老马啊,你这番话的言下之意,好像说刘秀那家伙比高祖还厉害啊。随即就醒悟过来,老马的意思本来就是刘秀比刘邦还厉害,这是正话反说。随后隗嚣就进一步地表示了臣服,把大儿子送去洛阳当人质。


到了公元30年,刘秀一统中原之后,就做出了更过分的举动,他让隗嚣去打公孙述。实话实说,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卸磨杀驴了,这个计策实际上就是驱虎吞狼,坐山观虎斗,你咋说都行,就是一句话,想让隗嚣和公孙述两个家伙打个你死我活,然后他刘秀坐收渔翁之利。


隗嚣自然是不愿意,《后汉书》里说他“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我觉得呢,愿不愿意天下统一我们先不说,在两人关系里,隗嚣的诚意实际上要远远大于刘秀,至少人家儿子都送来当人质了,但你刘秀呢?不仅让隗嚣去卖命,而且和大臣们讨论隗嚣和公孙述的时候,公然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也就是闲杂先不考虑这两个人,以后再收拾他们,这也是成语“置之度外”的出处。


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分明就是把我和公孙述都归到敌人那一档了,早死晚死,我隗嚣早晚都是一个死,那还不如我现在就反了得了。公元31年,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彻底背叛刘秀。打了两年,兵败之后不肯投降,“恚(hui4)愤而死”,就是俗话说的活活气死了,从此之后,陇西归了刘秀。


这里多说一句,所谓陇西就是陇山以西的地方,差不多就是今天的甘肃,古书上也叫陇右,为啥?因为咱们中国人讲究的是面南背北,祖宗们一直认为南面代表了阳刚、尊贵,北面代表了阴柔、低下,连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这样一来,当你面向南方的时候,西边就在你右手边,所以陇西和陇右就是一回儿事,同样的,江东和江左也是一样的,这种地名的叫法我们以后会经常听到。


隗嚣一死,刘秀当然不能放过巴蜀地区的公孙述,他在给大将军岑彭的信里说,“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意思就是打败隗嚣之后,哥们你千万不能满足,要再接再厉,马上南下平定巴蜀,这就留下了另一句成语“得陇望蜀”。当然,后面那句“每次发兵,头发胡须都白了不少”既是感慨,形容征战的艰难,也是鼓励,很容易激起将士们的共鸣和豪气。


结果就是,巴蜀的这个成家政权还不如隗嚣,仅仅抵抗了一年,公孙述就战死,剩下的全部投降。


 

51-2刘秀攻蜀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公元36年,在王莽死后的第13年,西汉末年四分五裂、战火连天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国号还是汉,皇帝还是老刘家的人,姓刘名秀,字文叔,因为死后的谥号是光武,我们一般称之为光武帝。

 

                                           四

 

《资治通鉴》上记载,刘秀在公孙述死后,“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也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要没人主动挑衅,我就不再打仗了。就连后来北匈奴分裂,面对一个大好的,彻底消灭匈奴,可以立“万世之功”的机会,刘秀都没有心动,对上书请求出兵的大臣们说,“远事边外,不如息民”,咱们啊,还是好好过日子吧。


这个呢,一方面说明他希望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也是当时严峻的事实让他不得不放弃征伐。史书上说,经过二十年的动乱,饿死病死战死的老百姓不可胜数,当时的人口是“十有二存”,也就是从西汉末年的6500万,减少到1300万左右,可谓是惨烈至极,归根结底,王莽这个书生改革家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面对这样的情况,光武帝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采取老祖宗文景两位皇帝的与民休息政策。首先是轻徭薄赋,向两位祖宗看齐,30取1,也就是老百姓只交3%的税,然后鼓励种田,释放很多犯人、囚徒,给你手里塞一把锄头,你或者种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或者回去和一群地痞流氓大老爷们关在小黑屋里。除了那些天生的犯罪狂,只要不傻,一般都好好种地去了。他还多次下诏释放奴婢,让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家,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多GDP。


那么,你以为干了这些就可以了,经济就上去了?那你肯定忘了王莽为啥要改革。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比起文景之治,这时候社会上多了很多土豪,有着极其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这些家伙动辄占据着大片良田和西门庆嘴里“泼天一样的财富”,向下不断压榨老百姓,向上欺瞒和挑战政府,刘秀虽然建立了新政权,但是面对的问题和王莽几乎是一样的,因为战乱之中,土豪的生存几率比老百姓要大得多,他们没有消失。


刘秀的办法不是制止土地兼并,也不是强行分田地,而是度田,也就是丈量土地。你有多少土地,你就交多少税,如果你占有土地还不耕种,那你就要等着哭了。可是虽然他的方法和王莽的均田地不一样,但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土豪们的强烈抵制。


开始的时候是联合地方官,隐瞒或者少报,但是在刘秀的严厉追查下,这事儿逐渐地就干不下去了,官员们连吃饭都不敢和土豪在一个饭店了,看见他们就躲着走,那咋办呢?土豪们有办法,这些家伙开始传播各种谣言,煽动老百姓起来杀掉那些来丈量土地的官员,一起抵抗度田的政策。


《后汉书》上记载:“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害杀长吏。”面对这样的局面,温文尔雅的刘秀先生不见了,他化身为恶魔,一方面以铁血手腕镇压,各种血腥的酷刑施加到造反的土豪身上;一方面采取分化的手段,比如鼓励土豪之间的相互检举揭发,同时强行让那些特别豪的土豪搬家,东北的搬到广东去,给你同样大小的土地,赔偿你的损失,就是让你失去根基,只能乖乖听话。


最后的结果就是各种措施顺利实行,天下大治,到刘秀去世之前,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为东汉随后80年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我们这里就要问一句,王莽和刘秀两个人的区别在哪里?为啥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答案比较简单,就两点:


刘秀在一个时间段,只专注地做一件事,搞经济他就没去打仗,也没做啥政治改革,而王莽同一时间段啥都想干,按下葫芦浮起瓢,他忙不过来;


第二点就是人家刘秀任用的基本都是可以做事情的官吏,铁血也好,铁腕也罢,他们都是能干的,而王莽老先生手下却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官员除了按照书本去给他找祥瑞,实行所谓的仁政,剩下的都没啥能力,只是一些会空谈的,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历史事实早就证明了,越是急于想把社会打造成完美世界的,最后一般都把世界变成了地狱。


除了恢复社会经济,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光武帝刘秀为后人称道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他作为开国皇帝,没有大规模地屠杀功臣,那么,这是真的吗?如果是,为啥他这么慈悲?我们下集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拾起时光1

    越来越敬佩枫落白衣先生的播讲,其实是解读。

  • 假如明天来临1973

    不是念wei ao吗?隗嚣

  • MichelHe

    刘秀和朱棣的运气绝对能入选帝王运气榜前三

  • 汤圆缘

    领导力,有没有道德洁癖不重要,关键是有能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自己国家不受别人欺负

  • 1863286twrq

    感觉刘秀才是穿越回去的 一直扮猪吃老虎

  • 保温壶1

    一个政治家可以道德高尚,有军事才能,有文学才华,有经济头脑……但是政治才能是先决条件

    汤圆缘 回复 @保温壶1: 也就是其他可以没有

  • 白河秀才

    太精彩了

  • 化郎_7z

    白帝城在重庆市奉节县

  • 听友490405675

    王莽好像是一个失败的创业者

  • 回忆之前忘记之后_4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