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第十一讲】树成材则被伐,祸福之间的换位思考

【人间世·第十一讲】树成材则被伐,祸福之间的换位思考

00:00
15:22

本集文稿 


实际上我觉得大家听这个课你得理解一点,那就是庄子他还是针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状况在说一些话,你不要把他的思想从纯形而上学角度去理解,不要认为庄子脱离了社会现实,在谈一个人生境界或者是哲学问题。


在庄子那个时代,他面临的社会情况,各种素质不等的君主横行于世,或者说就像他借孔子的口说的,人脱离不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父母的爱,一种情况就是你总是处在某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这就是人最大的两个羁绊。而且,那个时代又是在统治上或者说管理学、组织学上比较混乱的时代。


所以庄子在谈论这种人性,或者说人心的解脱与超越的时候,他也非常关注现实上的自我保全,这种情况或多或少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


今天有人建议,拿“我的前半生”写一篇用道德经分析的文章,我的前半生这部剧,我对它的评价是这样的:一流的导演,超一流的编剧,一流的演出,一流的技术,包括剪辑、拍摄等,异常狗血的剧情。


我为什么说它的编剧是超一流,就是说他给每一个变化在前面都找到了原因,每一次背叛前面,如果你如果仔细看的话,编剧都埋下伏线了,并不是说莫名其妙地就背叛了,前头都有原因。而且,编剧有点道家思想,就是说在里面不讲善恶,只讲演化,但是为什么就偏偏演化成那种破烂的样子,是让人很难理解的。


我们还是往前面稍微复习一点。因为在“不材有寿”之前,基本上讲的是怎么面对君王的一些吩咐,或者怎么和君王相处,“不材有寿”之后基本上直接就讲这个世界上有某一类人,他因为无用反而是得了大用,这个也是有的。


所以他举了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讲这个叫做神树的故事,就是在土地庙前头,或者社稷庙前头的大树,它毫无用处,它是一个散木。小木匠们迷惑于它的身形的优美,大木匠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啥用也没有。


这个树听了大木匠的说法之后,还略有不满,以至于托梦到大木匠的心里,跟他说:你其实是个散人,你才是一个无用之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可能连自己都保全不了,而我这个散木反而是可以保全自己的。


所以从这里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太多的元素是从庄子这样来的,包括我们后来说想自称叫什么散人,五湖散人或者什么。你叫某某居士还好,如果你叫散人的话,如果考察原意的话,就意味着你不打算跟体制进行任何往来了,对吧?因为你是无用来保全自己。太有用了,一辈子卷在里头。这个是关于 “不材有寿”的故事。


下面就到南伯子綦的这一段,它也是一个关于不材之木的故事。



正文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庇其所藾lài。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舐shì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chéng,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解读


南伯子綦,应该是前面人物的变称。他跑到商之丘这个地方,见到有大树长的跟别的树不一样,底下可以乘凉,可以庇护住1000辆车。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呢?这个真是“异材”,你看它的细枝子,他“拳曲”在一块不能做栋梁,你看它的根干部分,你就算把它解开,也做不了棺材;谁要是舔一舔它的叶子,嘴巴就烂了,叶子上都有毒;闻一闻的话都让人醉了,三天不醒。


子綦在庄子上,定位是个至人。至人对它的评价就是“此果不材之木也”。这果然是不好用的木头,但是正因为如此,这才可以称之为大——这是它的大的优势。哎呀,这才叫神人啊,你看它过的。体味这句话,你看它过的逍遥自在啊!


人世间的事情有时候说不清楚,就是说你得到了这个,然后你就得怎么样?就得又去做那个,得到了那个,然后你就得去做更多的。你永远休息不下来的,至于最后说到底得到什么,谁知道?天知道。


所以,我想请大家权衡一件事情:如果让你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内心很愉快很安静,没有什么大的享受,也没有什么大的灾祸,平平安安地快乐地过一辈子,和在职场风云当中,像唐晶一样,或者像子君或者像凌琳一样拼搏,获得一种满足感,每天处在一种焦虑当中,有时候往前冲杀,有时候又觉得能够享受片刻的闲暇,甚至有时候有温情相对,这两种生活大家会选哪一种?


这是个开放式的问题,我并没有说选哪种就错,选哪种就对,但是我是会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的,考虑到底该选哪一种。


过去刘备去找诸葛亮,诸葛亮出门的时候,就跟他童子说,把家里的田看好,地种好,树都管好,过几年我就回来。有人在这段下面就评价说,此真神人也,就说他不是奔着名利去的,他只是没办法了,出去先办点事,然后还是想回来好好过日子的。


诸葛最后的结果呢?以身殉国,对吧?点了七七四十九盏北斗长明灯,没有续得了命。实际上你如果查诸葛的后来的情况,他的家族基本都是殉职了,他的儿子也殉职了。


所以,各位,到底是这样好呢,还是做一个渺无名望,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当然有些世道你也安稳不了),我就说如果可以的话,你愿意选哪一种呢?



正文


宋有荆氏者,宜楸qiū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jū猴之杙yì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sǎng者与豚tún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解读


不祥是为大祥。


宋国有荆氏所居的地方,就是说这个地方以荆氏命名,这个地方的水土比较适合于种楸树、柏树和桑树。好多人都来这里求“材”若渴。


稍微就是有像一个手腕粗的木材,就会有训猴的人来,因为手腕粗的木材特别适合做栓猴子的桩。如果有三围、四围粗的就是说比较大的木头的话,就会有寻找栋梁的人来,把它砍走做栋梁,这些都是可怜的树。


有七围、八围粗的,那么富贵人家就会来求这个树心,求树干的心做什么呢?做棺椁。最大的材是用来做棺材的,也就是“求椫傍”。


所以这些树就都没有享受到它的天年,而中途就夭折在斧子下头,这个就是“有材之患”,谁要你是这个材呢?


牛当中长着白额的,和猪当中鼻子长得特别长又翘起来的,还有那个人害了痔疮的,是不可以扔到河里面祭河神的。可见当时祭河神的规矩要求挺大的,先得检查有没有痔疮,有痔疮的不能够祭河神的。


那么这些“巫祝”,也就是这些祭司,认为碰到这些人是不祥的。碰见白额头的牛、长鼻子的猪和有痔疮的人,祭司们觉得很不祥,为什么?没有祭品了。但是对于这些猪、牛和人来说,却是大不祥,所以世间所认为的不祥,往往是神人所认为的大祥。



现代人的观念中,让自己显得有用已经成了一个魔怔,从三岁开始学钢琴拉二胡跳绳,到小学择校、中考跳龙门,参加知识竞赛、发明大奖,到大学期间考证考级,GMAT、GRE、托福雅思,争取奖学金,竞争学生会主席,申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报出国留学,为的无非是社会工作的一席之地。


从社会角度看,一个时期好的职位就那么多,大家就算跑得再用劲,最后总体的结果,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只是所有人,都累的趴下了,而且,也都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从个人角度看,一旦心里只有成功学这么一个价值观,他实际上也就陷入了了深刻的自我矛盾:一方面来说,生活是全面的,成功是为了让人能有更为轻松、更为新鲜的体验;另一方面呢,为了追求成功,人们又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时间与生活。这就好像头上戴了一个插杆的帽子,杆上吊着一块肉,为了吃到这块肉,就努力奔跑,但是无论跑得太快,这块肉还是在前方晃悠。


社会的问题,还是社会来解决。我们还是回到课中提的那个问题:假如有两种生活,一种是让你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内心很愉快很安静,无灾无祸,平平顺顺地;另一种是在职场风云当中,每天拼搏冲杀,每天处在焦虑当中,同时也能获得一些成就感,偶尔享受片刻的闲暇,不排除发生一些复杂的白领恋情,这两种生活,大家会选哪一种?



今天是大年三十,在老家过年,还是原地过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都有自己的考虑。我想说啊,回家过年是团圆,原地过年是新体验,各有各的好处。相比之下,原地过年好处可能还更多,比如说,没人催婚了,没人劝酒了,不用去同学聚会比高下了,有些活动,凑份子也可以免了。立春后天气越来越好,无论是休闲消遣,还是看书学习,出门锻炼身体,都挺合适的。这世间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快乐标准,咱们不管在哪儿,做什么,能够心安神闲,得意忘言,就是最好的时光。


好,各位听友,这次课就到这里,祝大家牛年大吉,万事如意,阖家平安,福生无量!感谢大家大家的聆听,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姜志远123

    个人先选择后者,差不多了再回到前者。毕竟不入世就谈不到出世,没经历过折腾,就不知道安静的美妙。借用一句电影台词: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儿来的世界观。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姜志远123: 是这个理儿

  • 韫水

    我比我弟大10岁,弟第身体羸弱,对他,我一直有求必应。 15年,弟弟买房,父母说他们的钱分散在外,让我先垫上,我不加思考同意。。 年后,父母突然要求我把垫付的几十万,送给弟弟。我先时愣住,而后坚决拒绝,获得“太自私”的责备。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斩断我对父母的信任对弟弟的爱护。满心的委屈,化作泪,化作怨恨,困着我。 听老师讲的这一课,再会看这荒诞的事情,是我的“有用“的因让事情演化到这般,如果不是我时时处处都觉得自己比弟弟有用,能干,父母不会起这个心,弟弟也不会如此依赖。 委屈和怨恨,像肥皂泡,瞬间消失。 如果自己不执著于自己的”有用“,这就是”无用“吧。 那么老师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黄明哲博士 回复 @韫水: 父母常有“劫富济贫”之心,然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才好。作为孩子本身,还是要牢牢地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丢失人生的主动权。

  • 红林常州

    要是可以的话,我会选择来去自如。因为有时候想想一点不体验到焦虑的话也就体验不到安稳的快乐了,但是千万不能为了逞强好胜而卷入深渊爬不出来。

    黄明哲博士 回复 @红林常州: 你加了一个更难的选项

  • CHRISTOMAMA

    每个年龄阶段不一样,人生领悟也不一样,但步入中年以后,应该大多数人都还是喜欢闲暇的生活吧,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只要天天开心,心情舒畅。

    黄明哲博士 回复 @CHRISTOMAMA: 安闲生活,第一乐事

  • 1223334566789

    君子不器。我必然选择第一种,毕竟也没第二种的实力,什么也不会,长伸两脚卧,看别人当精英

    黄明哲博士 回复 @1223334566789: 应该也有些人会发自内心地喜欢第二种吧

  • JKk道

    选择第二种还是要有点资格。不过不管个人资质如何,年轻的时候还是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下就是别太折腾自己。没经历过奋斗的平静也不是真平静,内心还是会浮躁。激流勇退后的平静才能享受真正的宁静

  • 听友183942961

    后者太苦,追寻到最后不过一场幻觉,那时才知真正的幸福是平凡的踏实

  • ivy666666666

    中国国内现有的竞争激烈,是不是也有国际外部环境挤压的原因。中国人不加油努力,其他很多国家的动乱、失败,或百年前的中国,都是惨痛的例子。生存已不是容易的事情。

  • 赵裤脚

    但识曲中趣,何劳弦上声

  • 小道大白

    有一颗想清福的心,怎奈还没有享清福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