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67《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00:00
25:03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读《礼记 孔子闲居》,讲五至、三无。三无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五至“与《诗经》息息相关,”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志之所至,《诗》亦至焉;由《诗》而兴起好善的心,恶恶的心,兴于诗便可立于礼,所以《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贵于井然有序,乐贵于中正和平,没有序便没有和,所以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通乐,乐民之所乐,因此能哀民之所苦,所以”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这个哀乐之间的关系就如一片慈悲之情,如果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快乐的慈心不曾圆满的话,那么,不忍任何一个众生受苦的悲心也不会圆满。


不从这个高度,从世俗人情来讲,亲朋好友的欢聚有多么欢快,与他们的离别就有多么悲伤,尤其是逢遇战争的漫长的离别,尤其是生离死别,二者本来就是并存的,只想取快乐,不想有悲伤,只想拥有,不想衰损的人生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想说这番话是因为今天这首诗中的欢乐与悲伤,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对其更有一个流传至今、广为人知的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诗更唤起我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在外的情怀。从18岁到北京读大学开始,数年之中一直被思乡之情、思亲之情所苦,离开故乡的时候是杨柳依依的盛夏,回来的时候是雨雪霏霏的严冬,学习这首诗,内心中有柔软的痛楚,而又由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深思与研习,这种痛楚更是蔓延到一切感受这些爱别离之苦的生命身上。


这首诗一共六章,每章八句,我们把前三章放在一起来学习。因为三章的前四句有一个共同特点,第一、第三句相同,第二、第四句出现了一个字的变化,反反复复,却又不是单调的重复,看起来是外在风物的变化,其实是内在情感的累积和增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


我们先从“采薇”开始。历史上最著名的采薇而食的故事发生在伯夷叔齐身上。《史记  伯夷叔齐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由于孔子的赞叹“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名闻天下古今,后人势利的有说他们太傻的,正直的有批评天道不公的,比如这篇文字的作者司马迁就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进行了质疑。对此我只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像一刀子下去马上出血那么直接快捷,种子种下去是要经历不同的时间才能成长成熟成庄稼的,善恶果报也是这样,因果甚深,但绝对不虚。


这个且不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采薇而食仅可以暂时果腹,靠其长时间保命恐怕是不行的。我们在《草虫》篇也学过“”陟彼南山,言采其薇“,可见,当时的人们经常采薇聊以充饥。那么,“薇”到底是什么呢?就是野豌豆苗,冬天发芽,春天长大。从“作止”经过“柔止”,再到“刚止”就是薇的生长过程,作止,发芽冒出地面,柔止,还没有成熟时很柔嫩的样子;刚止,由柔嫩而变老了,老了就变硬,所以用“刚止”。一年一年,眼见得薇菜由作而柔而刚,时间一次次从严冬到春天,但是“曰归曰归”,说要回家了回家了的心愿或者是允诺却迟迟没能实现。

岁亦莫止”,莫,通暮,眼见得又到了岁末,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节吧。

“心亦忧止”,君问归期未有期,如何能不愁忧满怀呢?


“岁亦阳止”,阳,阳月,夏历四月以后,也就是说,从岁暮到四月,小半年时间又过去了。《诗集传》中解释:“陽、十月也。時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名之曰陽月也。”,“尔雅”也说“十月为阳”,所以这个“阳”到底是四月还是十月呢?其实具体的时间是无关紧要的,紧要的是日日月月在流逝,而归期依旧邈邈。


就如同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有各种说法,有说是周文王之时,也有说是周懿王之时,还有说周宣王之时的,因为在这几个朝代都有过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但是,无论怎样的时代背景都已经远去,而戍人之思却是长久的,所以方玉润说得很有道理:“大抵遣戍时世难以臆断,诗中情景不啻目前,又何必强不知以为知耶!”


第一章后四句: 

靡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如此这般漂流在外,像个没有妻室的单身汉一样(靡室靡家),连安居休息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不遑启居),原因是什么呢?“玁狁之故”。猃狁就是位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北狄,相当于后来的匈奴人。


《诗集传》中解释这几句:

“然凡此所以使我舍其室家、而不暇啓居者,非上之人故爲是以苦我也。直以玁狁侵凌之故,有所不得已而然耳。蓋叙其勤苦悲傷之情、而又風以義也。程子曰,毒民不由其上,則人懷敵愾之心矣。”

不是因为朝廷的逼迫才受这份苦,所以这里面有一种同仇敌忾的心。


第二章后四句: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烈烈,如火一般地焚烧着,忧心如焚;载饥载渴,漫漫征途,饥渴交加的情况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戍守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安定,所以没办法派人回家问讯家人是否平安。“靡使归聘”。


第三章后四句: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王事没有个停歇的时候,怎么能够安居一下呢?与第一章的“不遑启居”是一个意思。


由于王事而无法顾及家事,长久在外无法归回,因此对远离的家人充满忧思与歉疚。“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集传》说:“此見士之竭力致死,無還心也。”,这里面有家国情怀,也有深明大义,国家不安定,誓不回还。


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一章里有常棣之华,有路,有车,有马,还有战争的捷报,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理解这个“路”字比较关键,“路”不是道路,而是指车,这种用法我们在《魏风 汾沮洳》中学过:“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抛却儿女私情,为家国大义而戍守征战的将士们也有很多凯歌高唱、气宇轩昂的时分。以沿途盛开的常棣花来起兴将帅之车马服饰之盛,也就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的含义。


戎车既驾,戎车就是兵车,一车四马,配甲士十人,三人立在车上,七人在车旁步行,步兵十五人随在车后,另外还有步兵无人保护辎重,所以一辆兵车上下前后要有三十人。


由车而马,四牡业业,业业,是高大雄壮的样子。


“岂敢定居”与前面的“不遑启居”、“不遑启处”也相呼应,随着战场的变动而迁移,一个月传来三次捷报,看来离结束战争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第五章: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以赋的方式直接摹写上一章的四牡戎车。四牡骙骙,与业业相同,还是强壮的意思。四牡翼翼,排列得非常整齐,一看就是兵强马壮,训练有素的一只队伍。以兵车为中心,它是将帅所依,因为将帅要站在车上指挥战斗,又是普通士卒所赖以庇护之处。兵士以车为掩护。“小人所腓”,这个“腓”本义是小腿肚,要读成庇护的庇也可以,因为这里就通庇字,同样的意思在《大雅  生民》中也有:“诞实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象弭鱼服,是写武器装备。象弭,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弓有有缘的有无缘的,这个“缘”是指弓的两端用丝线缠绕之后用漆涂上,不缠丝线,只用象骨装饰的就叫弭。


鱼服,是用鲨鱼皮做的箭袋。


行列齐整,武器精良,而且日日夜夜不敢懈怠,“岂不日戒”?处在警觉状态当中。为什么呢?因为“玁狁孔棘”,玁狁之難甚急。誠不可以忘備也。


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最为深情,最为著名、最为优美、最为感伤的就是第六章。

无须解释,反复吟咏之中,自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萦绕,且盘旋不去。


我们再来看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杨柳依依,春光正好,却是离别之时;雨雪霏霏,冬日肃杀,却是回归之日。百感交集,尽在这外在的风物之中。


日后此一句含义有颇多模仿,比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却到底只是模仿,而无有出其右者。


舞剧《孔子》中有一段《采薇》的舞蹈,轻歌曼舞,妖娆多姿,美得勾魂摄魄。但是呢,原诗中那样一种厚重的责任感,挥之不去的思乡思亲之情演变成了贵族们宴乐之时的赏玩,搔首弄姿的诱惑,厚重变得这么轻薄,深情变得这么廉价,这就是当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过是媚俗而已。夫子若看到这一段舞蹈,真不知当作何想啊。

由此联想到诗中的“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抛开那段时代背景,令我们无始时来流浪漂泊、不得安息的并不是玁狁之故,而是我执之故啊,由我执而见色求色,闻声求声,迷醉在如这段舞蹈一般非常浮华表面的华美之中,其本质却是“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又联想到那样一种回归故土的渴望,昔我往矣,过去的就如梦幻般彻底过去;今我来思,我早已非昔日之我,故土也早已非昔日之故土,其实根本就没有过我,也没有一个要来要去的地方。当我们彻底了悟这一点,无论置身何处,都是真正的归乡了。



以上便是我对这首《采薇》的解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24549988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bì)。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匆匆

    我戎未定,靡使归聘。战事没有结束,每经恶战,总有身边的战友受伤甚至死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战死沙场,我怎么敢向家人传递平安的家信呢?

  • 柳生飘雪

    老师,我跟你的想法一样!《采薇》舞蹈特别美,我看了好多遍,但是不得不承认舞蹈和这四句诗的意思完全南辕北辙。

  • 1394807mhee

    想买一本关于周朝历史的书,麻烦给推荐一下

    听友201806382 回复 @1394807mhee: 《春秋》一经三传,春秋经,公羊传,谷梁传,左转。《竹书纪年》,《尚书》也可以当历史书看。《逸周书》还有《战国策》、《国语》都是周代的历史,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 喵捻

    我怎么觉着有些急呢?

  • 春城闲云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 自在飞_za

    (11)烈烈: 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12)载饥载渴: 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3)戍: 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14)聘: 问候的音信。 (15)刚: 坚硬。 (16)阳: 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7)靡: 无。 (18)盬: 止息,了结。 (19)启处: 休整,休息。 (20)孔: 甚,很。 (21)疚: 病,苦痛。 (22)我行不来: 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23)常: 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24)路: 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 1830765xwdf

    老师更新的太慢了

  • 麓山散人

    您真是博学,通明。能将事理讲明白真不容易。

  • 勤读哉

    老师真性情!今天能明显感觉到您的感情起伏。读这么好的诗歌谁又能不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