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丨《枢纽》:东亚海陆相合的枢纽:中国3000年来长盛不衰的秘密

社科丨《枢纽》:东亚海陆相合的枢纽:中国3000年来长盛不衰的秘密

00:00
32:12

东亚海陆相合的枢纽:中国3000年来长盛不衰的秘密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由施展老师策划,来自清北复旦剑桥的《人文通识100讲》重磅上线啦!
从政经史哲等7大维度,全方位提升你的思维宽度。
点击直达课程详情页>>>

12月1日-12月5日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期间购买,还可享受5折优惠!
活动限时5天,喜马拉雅VIP会员还可再叠加会员8折!
点击领券购买>>>


精华笔记 


一、三大地理空间


1、中原


1.1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尤其是洛阳、郑州、开封一线。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聚集人气和财富,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


1.2中原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政治概念。它是最高权力——皇权的象征。谁占据了中原,谁就是正统,具备统治天下的合法性。


1.3长城沿线是中原王朝扩张的极限。这是因为,中原王朝以农立国,而只有长城以内,才适合以农业为主要的生活方式。


2、内亚


2.1内陆亚洲,指整个蒙古高原,中国的东北、新疆、西藏,以及中亚大部分地区。这片区域的共同点是降水量低,无法单靠农业生存。内亚地区的主要生活方式是游牧或半游牧,人们无法长期定居,而要逐水草而居。


2.2内亚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可能出现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内亚的统治和管理方式,和中原有根本性差异。


2.3长城沿线加东北地区,是中原和内亚之间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兼具农耕和游牧双重性,兴起于这里的政权,摸索出了二元治理模式,即根据中原的特点治理中原、内亚的特点治理内亚,创建了比中原王朝更庞大的帝国。


3、海洋


3.1传统中国被认为是大陆型国家,海洋文化欠发达。


3.2明清时东南沿海人口激增,不少人外出谋生,掀起了“下南洋”的风潮。中国的经济同东南亚紧密地勾连起来。


3.3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和现代文明,都通过海洋进入中国。 海洋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中国的枢纽地区,转向了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即东南沿海。



二、三轮结构性变迁


1、封建社会


1.1始于殷商,定型于周代。呈现为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周天子占据顶端,往下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士。靠礼法维系金字塔的稳定。 


1.2西周灭亡,礼崩乐坏,金字塔崩溃,郡县制取代封建制。诞生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1.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直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制才被完全铲除。


2、豪族社会


2.1汉武帝穷兵黩武,大量农民破产,依附于豪族。豪族包括地方豪强、军事贵族、世家大族等。他们凭借强大的人脉网,控制地方、把持朝政,形成了豪族社会。


2.2魏晋时期,豪族社会达到顶峰,皇帝基本被架空,高官都出身豪族,朝政由几大家族掌握。


2.3进入隋唐时期,皇帝通过科举制提拔寒门子弟。皇帝与豪族之间的天平,开始向前者倾斜,并最终在宋代恢复了中央集权制。


3、平民社会


3.1宋朝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这就让平民子弟能够通过考试,跻身官场。


3.2由于没有了诸侯和豪族的制约,中央集权制在平民社会极大地加强了。朝廷所拥有的财政收入,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以及驾驭官僚集团的能力,都达到了空前高度。所以中国再也没有长期分裂过。


3.3形成了强朝廷与弱社会的格局。



三、古代中国的统治思想


1、儒法之争与儒法互补


1.1儒家强调礼法、主张仁政,在天下大乱之际,缺乏实用性。法家强调君主要用严刑峻法驾驭臣民,最大程度地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夺取天下。实施法家最彻底的秦国,把自己打造成一架战争机器,吞并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法家过度依赖武力征服和严刑峻法,导致统治成本极高,很难持续。秦二世而亡。


1.2儒有三大优势


1.2.1用比较低的成本,确立社会秩序。


1.2.2儒家的仁政学说,保持王朝的长治久安。


1.2.3儒家的忠君思想,对君主有着巨大吸引力。


1.3法家驾驭臣民的统治技巧,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中原王朝真正的统治思想,是杂糅了儒家和法家的帝王术。这叫儒法互补。


2、藏传佛教


2.1法家和儒家都诞生于中原,是适合中原的统治模式,但不适于内亚。


2.2清朝统治者对内亚的统治,是通过与内亚最强大的势力——蒙古诸部落联盟实现的。而蒙古部落普遍信奉藏传佛教。所以,清朝统治者就用藏传佛教,巩固对蒙古的统治,进而控制整个内亚。


3、清朝统治思想的两面性。


面向中原地区,他们是儒家传统的捍卫者,也是法家学说的实践者;面向内亚,则用藏传佛教凝聚人心。将这三者统合起来,就构成了清王朝的统治思想。


总结:采用二元治理模式,使得中国能同时统治中原和内亚,成为超大规模国家;三轮结构性变迁,即从封建社会转向豪族社会,再转向平民社会,这种自我革新的能力,保证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书           名:枢纽——3000年的中国

作           者:施展

主    讲   人:池骋

主讲人简介:资深媒体人、历史研究者

主           播:刘波林

策 划  编 辑:袁博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北地胭脂06

    里面有一个观点很奇怪,大汗由藏传佛教领袖授予,谁控制了藏传佛教领袖谁就控制了蒙古族部落,所以,清朝皇帝上台就册封藏传佛教领袖。只是统治实力决定了能册封,而不是想册封就能册封藏传佛教领袖! 另外,藏传佛教和蒙古族关系这么大吗?

    末日君再来 回复 @北地胭脂06: 蒙古人接受黄教之后,非常崇奉。大量人力物力都投诉到这上边来了。康熙就明确说过,统御蒙古人就要借用黄教。另外,蒙古西藏宗教领袖的头衔有很深的历史传统,你随便封,蒙人不认可的。只是取得认命权,不可能乱封。不仅不乱封,康熙时期还帮忙清理自称是活佛的人。

  • 南無克蘇魯理中客天尊

    我是在X道买的课 直接听施展老师讲的 觉得几条主线抓的很好 条理清楚 能自圆其说 不知道学界内部是怎么评价的 不过比其他的通俗说史要强太多了 后来又买了书还没看...过来只为点赞👍

  • 散人_z5

    最后的结论不可靠,显然工业文明如果不靠外部资源输入与倾销市场的话,内卷化会更快更严重,经济危机的破坏力堪比农民革命。所谓追求全球化,无非是要在全球工业体系中做支配者地位,才能勉强维持罢了。

    大能猫12 回复 @散人_z5: 实在不好意思说,中国90年代就生产力过剩了,生产力过剩有很大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反正过剩,印钱解决

  • vrv1khct20c0pvtvvvyb

    让蒙古劳动力都出家,直接打垮了大蒙古,牛

  • 婷婷美的

    地理超大规模,东南亚,下南洋,因武力重心侧重不同,海洋,列强,诸侯割据,集权,后,缩小诸侯领地,地方大户,因地方百姓外界环境恶劣追随,科举制,漫长,重文轻武后,元明清,没有诸侯和豪强,集权,国强民弱,巩固,儒家法家,在战国背景下法家胜,过度依赖武力严刑,不长久,儒家各安天命,仁政,长久稳定,绝对皇权的,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法家,藏传佛教领袖,寺庙固定,统治力强化,农业经济,自我革新,经济结构没变化,内卷化,农业,临界点,战争消耗人员,工业化全球化才能。

  • Tina甜甜_S

    这书最早是在罗胖的跨年演讲上听到,没想到竟又不期而遇!循环播放了好多遍。

  • 生如夏花_i97

    动乱的时候主要用法家思想统治、儒家思想辅助,和平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法家思想协助。

  • 末日君再来

    古中国的确是地区中心。现代中国扛不起这个高度。

  • 1526376esvi

    感觉视野很高远

  • 一块圆的方糖

    最后两分钟听得冷汗涔涔,所以内循环还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