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自卑心理:别用自个短板比别人长板丨哈佛博士实用心理学

07自卑心理:别用自个短板比别人长板丨哈佛博士实用心理学

00:00
11:42

    欢迎收听哈佛岳晓东教授的心理学课,学点心理咨询,你也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喜欢本节目,请订阅、转发、评论,和更多喜欢心理学的朋友一起互动。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岳晓东,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自卑心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对比,有对比,就会引发自卑。考试考了全班第一的你,面对年级第一的时候,你可能感到自卑;毕业后辛勤打拼的你,听到昔日同窗收入比你高时,你可能感到自卑;内心憧憬着白马王子的你,看着身边的好友一个个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你可能感到自卑。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对自我的评价偏低,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你一定听说过广为流传的短板理论,说的是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长。很多人把它解读为,一个人的短板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很容易关注自身的短板。更甚的是,很多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那块短板,去和别人比,恰巧那却是别人的长板,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来访者小丽,记得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我刚递上水,她就说在我所有认识的人里,我是最自卑的那个人。这让我惊讶万分,我瞬间将目光投向了她。要知道,小丽可是当年以总分第四的成绩考入985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旁人眼中,她是全身闪耀着光芒的人中之凤啊,怎么在她自己口中,竟成了最自卑的那个人了呢?她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有这样的感受?


   在与小丽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是村里唯一考上名校的人,可以说是全村的榜样和风云人物。虽然其貌不扬,家境平平,但学习上的出类拔萃是她多年来最大的自信来源和精神补偿。可到了大学之后,面对来自各地的武林高手,她失去了学习上的优越感,心理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因而陷入了空前的困惑。


   除了感到学习力不从心以外,她还感到自己的见识也远不如别人,和同学越来越聊不上,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带着土里土气的口音,觉得周围的人都在鄙视她、嫌弃她。渐渐地,她认为来好大学读书简直就是来接受羞辱。可她没有意识到的是,正是她的自卑,让她会有意无意的回避老师同学,使周围的人没有机会接近她,比如每一次上课她都会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下课就匆匆离开教室,吃饭也常常不在饭点上,每天晚上都会在图书馆待到大家都睡了才回寝室,她下意识的将自己和他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心墙。然后又对自己独自孤独的状态,理解为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不接纳和排斥,如此恶性循环。


   无论你的成绩是好是坏,成就是高是低,这种类似的自卑念头我们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有过。我们都总想着怎么去克服它,消灭它。和大多数人一样,小丽最初也是带着这样的期待来找我,我告诉她,这个目标可没法实现,我们需要改一个词,把消灭自卑改成战胜自卑。小丽疑惑的问,这有区别吗?


   战胜自卑,并不是要排斥它、消灭它,而是拿出勇气去接受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现在请你跟着我一起去了解自卑的三个特性,或许能帮助你更好的接纳它。


首先,自卑不是你的专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卑的时候,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不同而已。这是自卑的普遍性。自卑会引发攻击,这种攻击可能是对自己的,也可能是对别人的,比如有的人表现出极度不自信,总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有的又表现出极度强势,用外表的强悍来保护脆弱的内心;还有的人喜欢通过贬低他人,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可相反,有人喜欢过度的称赞别人,让人觉得对方和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这也是种自我价值的保护手段。这些都很有可能是自卑的外在表现。当你发现自卑是我们共同的困扰时,它是不是就没那么可怕了?


因此我还建议小丽参加了学校的新生个人成长工作坊,听听其他刚入学的新生,尤其是和她一样来自小地方的同学,有没有和自己一样的困惑呢?在随后的那次咨询中,小丽告诉我在她参加的15个人的工作坊里,就有4个人和她情况类似,因此他们还互相分享,讨论,并结成了互助团体,共同去图书馆,一起参加社团。这种心里互助的团体在外国非常盛行。小丽感叹道:我早就应该参加这样的团体,那样我也不会被困扰几个月了。


   第二个自卑的特性,我叫它平衡性。自卑的对立面是什么呢?是自信。我们都在追求自信而摈弃自卑,但其实,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一个人徒有自信而全无自卑,会变得忘乎所以,飘飘其然,反之,一个人唯有自卑而全无自信,就会变得缩手缩脚,一事无成。可能你会问我,那自卑和自信在一个人的性格中各占多少才算平衡?这很难回答,我经常说一句话,叫缺自信补自信,缺自卑补自卑,它的平衡点在于你的社会适应,也就是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中,让你和你周围的人都能感觉良好。


   自卑的第三个特性,叫做发展性,也就是把自卑的负性能量,转化成为超越自我的积极动力。你可能听说过一本书,叫《自卑与超越》,那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是我们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阿德勒之所以提出自卑情结这个概念并写下这本书,其实和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阿德勒早年患有佝偻病,驼着背,弯着腿,五岁时还差点因肺炎夭折;而他的大哥高大、英俊、聪明、健康,各方面都比他强,一直是家中的宠儿,这使得阿德勒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正是靠着一股要赶超哥哥,获得父母肯定的决心和毅力,阿德勒不断挑战自我,最后名满天下,获得了比他哥哥大得多的成就,而他的哥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生活中的挫折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情,它也可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的不足,将外界的压力转化成对自我的激励。正如阿德勒所说:“自卑感是个人追求卓越的动力。”


   了解了自卑的特性,我们就能更好的利用心理学的小技巧战胜自卑了,在此我也把我教给小丽的一个小策略分享给你,那就是阅读名人的传记,找一个更高大上的比较对象。自卑源于对比,那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我们也要聪明的选择比较对象。因为在与自己身边的人对比的时候,给你带来的压力往往大于动力,太近的比较对象,容易引起我们的嫉妒心或好胜心,想把对方比下去,这样反而会过度增加我们的压力,当你发现比不上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把比较对象看成眼中钉;而如果比较对象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名人,我们对于把对方比下去这件事就没那么执着了,想的更多的是去接近榜样,反而能够更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往往更能形成超越自我的动力。


   回想我当年刚到哈佛读博的时候,其实也是极度的自卑,因为我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英语,不是心理学,到了哈佛一看身边都是科班出身的同学,让我完全提不起信心。幸运的是有一天我见到了我的偶像,谁呢?是我们行为主义的大师斯金纳,当时他也讲了自己也是学文学出生,但他并没有自卑。最后,他在我书上写了一句话送给我,让我终身难忘,写的什么呢?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他的出身,而在于他做了什么。就是偶像的这句话,让我一下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哪天要是你没自信的时候,你也试试把这句话写下来,细细的品一品。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短板,但不要揪着它不放,毕竟好的坏的都是自己的,你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我们是无法选择屏蔽自己的情绪的。当你敞开胸怀接纳了它,幸福也会围绕着你。


总结一下,这一讲里,我带你了解了自卑的三个特性:普遍性、平衡性和发展性,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审视自卑这件事;再通过读人物传记,改变比较对象,扬长避短及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短板,我想你一定能够接纳自卑的存在,实现自我超越。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请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也可以给我留言,写下你的感受和建议。谢谢你的收听,期待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萝芭Loba

    接纳自己的自卑,那它对我的影响也就没那么大了

  • 秋日午后

    已购买,听完.还有更新吗

    岳晓东心理工作室 回复 @秋日午后: 你好,感谢你的收听和支持,正课30讲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还会有一集结语,敬请期待

  • 1581560klnx

    我怎么付款包月了,还是只能停一小段??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

    岳晓东心理工作室 回复 @1581560klnx: 你好,可以联系我的助理协助解决 vx:gaoyue0406

  • 追赶企鹅

    通俗又专业,听完又像给心灵充满了电。谢谢岳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

  • Rainmissu

    老师讲的太好了! 我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读一个心理学课程 听了老师的课 更坚固了梦想。

  • 听友262793401

    岳老师,有没有适合孩子听的,青春期的女孩,抑郁症,愁死我了

    岳晓东心理工作室 回复 @听友262793401: 你好,可以添加我助理微信gaoyue0406咨询

  • 八月十二点

    请问岳老师有线上课程吗?

    岳晓东心理工作室 回复 @八月十二点: 你好,可以添加我助理微信gaoyue0406咨询

  • 1594281lfvp

    课程内容非常实用,非常棒,每天学一课,认真做笔记。以后也能教给孩子。

  • 听友233610467

    学习了,原来阿德勒也是和弗洛伊德一样,将父母的不评价升华成了个人影响力!

  • _暖遇心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缺自信补自信,却自卑补自卑。 生活的挫败并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