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韩非子丨小寓言,大智慧

17-3 韩非子丨小寓言,大智慧

00:00
15:24




正文


中国古代的一些哲学家是特别会讲故事的,通过一些故事来表达非常深刻的思想,这个在西方叫寓言,中国引进以后叫寓言故事。韩非子就是一个讲寓言的高手,这一堂课我们就从韩非子书中间择取几个寓言故事,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第一个在韩非子《五蠹(dù)》这篇文章里面,其中讲了守株待兔,讲了个宋国人在一次干活的时候,走在地边儿忽然发现一个兔子撞到树桩上撞晕了,很高兴捡回来。在当时那个生产力的条件下,能够吃肉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白白捡了一个兔子回到家,从此以后这个宋国人就开始不干活了,就整天在树桩等着。


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想说什么?把一个偶然性的事件当做了自己生活中的依赖,或者说把生活中间一个偶然的幸运,当作了人生的常态,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要想发展得好、成长的好,需要靠什么?一个偶然性的幸运它不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要把人生幸福的基点放在勤恳、踏实、有安身立命的真本事,靠自己点点滴滴的奋斗来支撑起自己的幸福人生。而绝对不是简单地依靠一个所谓偶然的幸运,建立自己人生幸福大厦,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个故事,是在韩非子的《外储说左上》,在这里面其中讲了几个故事,一个是买椟还珠。买椟还珠是楚国的人要把一个非常好的夜明珠,卖到郑国去,郑国人看了以后特别高兴,结果把那个非常好的盒子给留下来,把那个珠子还给楚国人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盒子,雕了很多雕刻,上面抹上檀香,把盒子做得特别美,这个词叫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就是一个人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中的内容。这也是一种风气,就是浮躁,包括今天也有这样的情况。我在大学当辅导员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件事儿,这个是我学生,这个小女孩儿挑男朋友就一个特点长得帅就挺好,她找了个男朋友就是她认为最帅的。谈了一段时间以后,不是很合适,谈朋友期间谁也不能保证谈一次恋爱一定走向结婚,不合适分手是很自然的事情。结果这个小男孩身陷其中,不答应,不答应怎么办呢?简单的纠缠就罢了,更严重的是这个小男孩就抓着这个女孩的头发往墙上打,满脸是血。


所以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很善良的人,哪怕分手了会痛苦,也不至于对别人大打出手,谈恋爱失败以后出现人身伤害,多半都是当初谈的时候(被)颜值迷惑了,而没有认识到一个人的真诚、善良、与人为善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买椟还珠,它其实就是批评了一个人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对内在最有价值的东西忽略了。当然了年轻人喜欢表象的东西都理解,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东西,实际是(才是)真正内容的东西。


第三个故事,就是讲曾子杀猪。曾子的媳妇儿到集市上去,小孩跟着哭,可是家长不愿意带他。于是这个妈妈就骗孩子说你不要跟着去,我回来以后给你杀猪吃,孩子一听有肉吃,就不哭回去了。结果回来以后曾子就把猪给杀了,杀了以后他媳妇就很心疼,因为当时猪是一个重要的财产。这个时候曾子就教育她,他说孩子跟谁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品质、诚信等等都是跟着父母学的,你承诺了,最后不去兑现,孩子从你身上学什么?撒谎,包括一系列不好的品质都会延伸出去,所以承诺了就得做到。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就是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如果放在整个孩子的教育中间,叫做学校教育重要,家庭教育绝不可忽视,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或者健全的心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


第四个成语叫郑人买履。这又是讲郑国人的故事,买鞋的时候到了集市上,忽然发现忘了带尺码了,他就匆匆忙忙地告诉摆摊儿的那个人,说对不起我回家拿鞋码去。别人听了就笑说你拿鞋码干吗,你穿穿不就得了吗。他说不不不,我一定要把鞋码拿来我才知道哪个鞋适合我。当然这是嘲笑这个人迂腐,实际这背后就是告诉我们做事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鞋码就相当于一套理论形态,比如我们讲一番理论,理论讲的再好,合法性和正当性来自于实际。也就是说那个鞋码无论是42、43,那个东西只是两脚而产生的鞋码,但是最合适的还是你的脚,而不是鞋码来决定我们买什么鞋。


我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在欧洲呆了几十年,六十多岁回来。回来以后他干一件事儿,他要促进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他就学西方那一套社区治理,到了社区里边给别人讲权力、讲边界、讲义务等等,当别人侵害了你的权利应该怎么去做。这是西方社会治理一个惯用的方法,听起来很好,结果他真正付诸实施的时候,发现基层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为什么呀?因为你给人家讲权力、讲边界,结果把中国几千年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给破坏掉了。


他说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他发现越搅越乱,越搞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越多,他说这违背了他的初衷。后来他读中国文化,忽然发现中国的社会治理绝对不是拿着一套所谓的理念指手画脚。后来开始讲和谐、孝道、邻里关系、助人为乐,讲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该吵架的不吵架了,该有矛盾的矛盾弱化了,夫妻之间和睦了,孩子和家庭更和谐了。他说他就深刻地通过他自己的社会实践,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是不可能拿着别人那套东西随便指手画脚的,一定要尊重传统。他说社会治理不是看理论多美妙,而在于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减少矛盾,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这个是最重要的。


所以鞋合适不合适,谁说了也不是真的,脚穿上舒服最重要,这是讲的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在韩非子的《难一》篇里边,其中讲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这个发生在楚国人身上,楚国人有卖矛的,我的矛最尖锐,别人一听不错,他又拿起自己的盾,我的盾最坚固,什么矛都刺不破。这个时候别人就问他了,你说你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都能刺破,你又说你的盾是最坚固的,什么都刺不破,那你的矛拿你的盾刺一刺会怎么样?一下子就尴尬了。


它这里面反映了一个逻辑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立的双方,绝对化的命题适合不适合?比如说矛和盾它是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最坚硬的,一个最锋利的,它的漏洞就出现了,就会产生矛盾,这个(是)逻辑学的问题。


习主席在去北京师范大学考察的时候,他曾经专门给记者讲,他说我非常反对教育的去中国化。习主席指出教育的去中国化最严重的后果,(是)中国的孩子渐渐地用西方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对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有极大的伤害。从那以后教育部开始注意,要看一看教材里边导向是什么?当然我们海纳百川,我们要把全世界的文明都学来,可是教育,尤其对国民教育,一个极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中国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中国人,那就需要在文化上下手。我们尽管要学习人类一切的文明,但是前提是中国人首先要传承好自己的文化,要烙下中国印,铸就中国心,培育中国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海纳百川。否则的话小孩还没有辨别力的时候,你都开始不断的给他渗透一些外国的语言符号、文化符号,中国的烙印和中国的根脉没有打牢的话,从长远来看,应该说国基都被动摇了,这一点给大家谈一下。


第七个故事说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见了四次,第一次扁鹊说蔡桓公是病在腠(cou)理,第二次病在皮肤,第三次是病在肠胃,第四次就病入膏肓。最后第四次扁鹊(看)见蔡桓公,起身就跑。


实际上这个故事有几点,第一个就是蔡桓公有病了,不让别人看,这个是讳疾忌医,就是因为想隐藏自己的病,甚至连医生都不想见。有些人身上有毛病,见到水平高的人,或者见到能帮自己的人,心里边很胆怯,唯恐别人揭自己的伤疤,这个状态,对我们成长非常不利。


蔡桓公因为害怕自己的病,因此连医生都不想见,这个状态只能让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我们都是犯错误的人,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但是我们见了水平高的人、德行好的人,人家批评我们、指责我们,没有问题。而不是说因为隐藏自己的缺点,而不敢见那些水平高和德行好的人,这样的话你就没有被拯救的希望了。


还有一个启发,就是事情的发展是一步一步来,那就需要我们在开始有苗头的时候采取措施,而不是说到了一定程度,尾大不掉,在很难解决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悔之晚矣。所以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尤其是谋篇布局的时候,很多细微的征兆反映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敏锐地捕捉到细微的症状背后所反映出的严重问题,及早的采取措施,这个词叫未雨绸缪。


韩非子在《说林》里边,还讲过一个故事,就是商纣王有一次吃饭,嫌普通的筷子不好,非得要用象牙做的筷子。这个事儿一般的人也不觉得什么,一个国家的王,喜欢用象牙筷子,似乎也没什么。可是当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的时候,他手下的几个大臣一下就意识到了,说这个国家要出问题了,别人说有那么严重吗?大王不就是想用象牙筷子吗?这个几个大臣就说,现在想用象牙筷子,这只是开始,将来随着个人欲望的膨胀,女人、地位、享受各种东西都会随之而来。更严重的是一个帝王一旦走向骄奢淫逸的道路,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就会很少的去治国理政。而且很多小人看到他贪图享受之后,会专门迎合他,这个国家会岌岌可危。历史结果证明什么?武王伐纣,一下子纣王就被推翻了。证明那些非常杰出的大臣,看得非常准确。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人叫隰(xi)斯弥,这个人见田成子,他陪着田成子站在他们家的房子上往四周看。田成子一看视野非常开阔,唯独看隰斯弥家方向的时候,他停了一下。因为隰斯弥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长得非常高。他觉得他这么有权势的人,四周是不能有什么东西阻挡它的视线,而隰斯弥家的大树正好挡住他的方向了,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但是他内心里面是有看法的,隰斯弥都看在眼里。回到家以后,他就告诉自己的仆人赶紧把这个大树给砍掉,这个仆人就拿着斧子砍,结果砍了没几下,隰斯弥马上告诉仆人不能动,不要砍了。仆人说主人,你要干嘛?你刚才让我砍现在又不让砍,为什么这样?隰斯弥就说了,他说我今天陪着田成子在房子上看没有(任何)东西遮挡他的视线,只有咱们家这个树,我就知道他内心里面动了个念头,他其实不高兴。他说如果我们今天把树给砍了,田成子就知道我窥测到了他内心里的变化。注意“察见渊(中)鱼者不祥”,一句话有些不该看到的看到了,这不是一个吉祥的事,会惹大祸。田成子这个人非常有野心、有阴谋,这种人最怕别人知道他内心里的变化,他说如果我把树给砍了,田成子就知道这个人把我内心的想法都搞明白了,下一步恐怕我连活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说这个树不要砍,我就相当于没有看出来他的想法。我告诉大家,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所以看破不说破。


最后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大家,人这一辈子要有大智慧,叫心里都明白,但是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说,说到什么分寸上,这种人情世故需要历练。否则的话一个人跟杨修一样,什么都表露出来,把聪明写在脸上,那就不叫大智慧了,那叫卖弄聪明。一旦卖弄聪明,恐怕就会惹祸。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静静燃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听友37379071

    我们很多人,都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很多故事里,都蕴含着大智慧。其中有几则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比如,守株待兔、曾子杀猪、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见蔡桓公。其中有很多智慧,需要领悟。 结合自己的一个例子给大家分享、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语文老师,有一次在做练习题时,老师要找学生,写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写到黑板上(没有学生去)。当时我们老师对我们说:“大家不要害怕自己做错,这时候就要去暴露自己做题时的问题。”当时听到之后,自己勇敢的去黑板上做题。 有时候,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也不是一件坏事。发现问题,勇敢去面对,及时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

    弘正学堂 回复 @听友37379071: 恭喜您喜获上周听课笔记优秀学员,麻烦您看到信息后联系微信:hzxt06,回复您的详细地址,以便尽快给您赠送郭继承教授的最新书籍《人生问题三百问——解决问题的智慧》(当代世界出版社),祝福吉祥如意

  • OK美梦成真128

    小的时候就听到老人们讲过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今天听来更加能深刻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郭继承老师讲的非常棒,

  • 沙溪岭

    不要怕人揭伤疤,未雨绸缪,循序渐进。

  • llx77780217

    老师“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我该说吗?

  • 雪晖雪

    烙下中国印 铸就中国心 培育中国魂

  • 靜心寂寂

    人生百态需要自己把握,向经典学习,向智者学习。把自己放低,以一颗谦卑之心问道。感谢老师

  • 清荷_3d4

    感恩老师引领中国大众走上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感谢您多年来传承中国文化的孜孜不倦的付出!祝您永远健康!快乐!

  • 细雨_o9

    今天是教师节,衷心祝福郭老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 清荷_3d4

    小故事大道理!坚定不移跟着老师传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