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第17章:伟大的母爱(完)

【钝感力】第17章:伟大的母爱(完)

00:00
09:48

母爱集钝感力之大成。


经过分娩的疼痛从自己腹中生出的孩子,无论做


什么事都让母亲觉得可爱,亦可原谅。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在最后一章,我们当然应该探讨一下母爱。母爱为什么能够集钝感力之大成?很多人或许觉


得不可思议,但是读下去后,我想大家自然就能明白。 


喂奶

孩子生下以后,母亲自然要一直守在孩子身边,进行各种各样的照顾。


在育儿过程中,美好的事情、辛苦的事情、郁闷的事情、讨厌的事情等等,可以说数不胜数。


例如,亲自给婴儿喂奶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作为母亲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在给婴儿喂奶的时候,母亲敞开胸膛,露出自己的乳房,让孩子将乳头含在嘴里。这一场景,作为最能体现母爱的经典画面,无数次地出现在西方画家的笔下。同时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喂奶肯定是她最为心满意足的时刻。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作为一个女性,喂奶的姿势可以说多少显得有些放肆或不够雅观。至少从男性的立场来讲可能如此。


然而,做母亲的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因为喂奶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天职。因此,无论多么漂亮的母亲,此时都会无所顾忌地敞开胸怀,在这种时刻,母亲只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欣喜,几乎没有什么羞涩或难为情的感觉。


母亲的这种行为,正是一种钝感力的表现。换言之,没有钝感力的话,是绝对做不到的。


“为了让孩子喝奶,根本无暇顾及难为情之类的事情。 ”母亲们肯定会说。事实也正是如此,她们的心中没有掺杂半点儿虚假和言过其实的成分。


而此时男人能做的可能唯有惊讶、感叹而已。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在人面前裸露自己乳房的女子。再开放的女子,就算在海边一般也都会戴着乳罩。但是一旦到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即使周围有人在场,母亲也会毫不犹豫敞开自己的胸怀。


这种举动如果不能称之为钝感力的话,那么应该叫作什么?我们只能认为,作为母亲的自信和自觉,使女性掌握了钝感力。 


夜里的哭闹

在婴儿哺乳期间,母亲在各个方面都与孩子紧密相连,几乎完全以之为中心了。看着正在为哺育幼小婴儿而整日操劳的母亲,我们真可以想象她们已合为一体了。


比如给孩子换尿布,不仅一天当中要换 N次,要接触孩子的大小便,而且为了随时掌握孩子的身体情况,还要闻其气味,确认大小便的形状、颜色等等。


这种事情恐怕只有母亲才能做到,而且只限于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再喜欢孩子的女性,也不会去闻别人家孩子的大便的。更不用说没生过孩子的男性了。


能让这种充满母爱的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动力,正是她们所具备的钝感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女性分娩后觉得孩子无比可爱,并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哺乳期间,母亲当然还要不断受到孩子哭闹的困扰。


实际上,小孩困时、饿时、热时都会哭。小孩的哭声既是诉说,又是撒娇,更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当然,实在精疲力竭、应付不了的时候,对于哭闹的孩子母亲也会生气,甚至还会频频发火。一些母亲甚至会在这个时候患上育儿期神经衰弱症。


但是,绝大多数母亲对孩子的哭声并不怎么介意。相反,在她们听来,那不是单纯的哭声,而是孩子对自己的呼唤,是爱的留言。


这种逐渐习惯孩子哭声的过程和状态,正是拜钝感力所赐,也只有母亲才能适应。所以那些对多数人来说难以忍受的哭闹声,在母亲听来,却算不了什么。这种迟钝的反应和钝感,是上天单独赋予母亲的能力。


即便是孩子的父亲,也未必充分具备这种钝感力。虽然程度比他人好些,可也做不到像母亲那样,能够平静地接受小孩的哭闹。因此,他们常常在晚上从不时哭闹的孩子旁边拿起枕头逃到别的房间去。


此时,他们还总是把责任推给公司,“明天还有工作,所以我要去别的房间睡觉”。 


可爱的污渍

孩子稍微长大之后,就到了所谓的离乳期,但是母亲那出色的钝感力却并没有衰退。母亲仍要寸步不离地喂孩子吃饭,可孩子却未必听话。


即使母亲把精心准备的松软米饭、容易消化的鱼肉或蛋黄等喂到孩子嘴边,孩子也不会老老实实吃到嘴里。有时刚以为孩子要把勺子里的米饭吃掉,可孩子突然又不愿意起来,有时还要把饭菜吐出来,有时则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


母亲在这种时候总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不是给孩子换脏了的围嘴,就是把洒在周围的米饭捡起来,有时甚至将饭放进自己嘴里。


说实话,这种事情普通人很难做到。这里“普通”两字指的是母亲以外的人,也就是和孩子没有关系的人。对他们来说,孩子吃饭时的情景又脏又乱、不堪入目。


这种行为除了钝感力以外,恐怕没有其他的解释。


经过分娩的疼痛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让母亲觉得可爱,亦可原谅。


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母亲当然并不是对任何脏乱状态都变得钝感,只有自己心爱的孩子的污渍,才能使母亲变得钝感。 


原谅孩子的母亲

以上谈到的母亲对于孩子的钝感力,仅是冰山一角。孩子无缘无故的撒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现出来的任性、自大,所有这一切母亲都可以做到原谅和宽容。


在所有的事情当中,母亲最为坚强、伟大的,就是对于自己犯了罪的孩子也能原谅的宽广胸怀。


对于那些犯罪之人,一般来说,所有人都会感到憎恶、不可原谅,并要求他们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时对于那些四面楚歌的犯罪者来说,唯一能够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使其在心灵上得到救赎的,就是犯罪者的母亲。只有母亲,才能坦然自若地面对自己孩子犯下的罪恶。她们可以毫不胆怯地握住罪犯的手,和其一起哭泣,互相安慰。


而且,大多数人不会批评母亲这种自私的钝感力,这种静静的守护,任谁都不能对其进行责骂和非难。


母亲与子女之间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是由最为强大的钝感力形成的,我们这样说并不过分。


生过孩子的女性和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以及没有自己孩子的男性,这三者拥有的钝感力存在着决定性的差距,这些差距将会对这三者今后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上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围绕钝感力进行了论述,由此我们可以知晓,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斯特拉迪

    一本把免疫学,心理学,情商,五官科病理,直男癌男权主义简化为钝感力的奇书,典型的文科思维包装的像科学,太可笑了!

    磁性小耳朵 回复 @斯特拉迪: 对!听完好无语

  • 浮子_3D

    这章写的不好,很奇怪,母子情怎么叫钝感力呢?那是血脉相连,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能用钝感力囊括么?

    小熊熊138647 回复 @浮子_3D: 从另外一种角度解读

  • 好声音不如好情绪

    内容真的很日本!呵呵

  • 听友262180903

    主播声音很好听 但这本书阐述的观点和内容就像强行拼凑 像坨*一样

  • 米粒呀呀呀

    作者为了突出钝感力的好处,有的论据也太牵强了

  • 早睡早起保命

    这个人对于女性的表述真让人不舒服

  • 大声告白_sc

    很难继续听下去了

    城市书房QD 回复 @大声告白_sc: 结束了

  • 小肥虾上线

    关于孩子,我觉得父亲的钝感力才是最强的。发生什么都不动如山。

  • 闲临牗

    有时候觉得渡边淳一还是蛮大男子主义的,有性别优势和借口

  • 九尾么么

    他怎么知道做母亲的不难为情,他做过吗?母亲有什么办法呢,不喂奶让孩子一直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