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培养三个工作习惯——细、反、知

听|培养三个工作习惯——细、反、知

00:00
09:49

      欧博到底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欧博是在帮助企业做一种训练,而且我们在企业做六个月的时间只是训练的开端,六个月的变革结束以后,企业自己还要继续训练下去。训练什么呢?就是让企业的人养成一种有效的工作习惯、工作风格,即通过一件件的事情去培养企业人细化、反复、觉知的习惯,形成一种企业工作风格。如果企业在项目结束以后还能把这种工作习惯和工作风格保持下来,那就能够解决企业的很多问题。

      好的工作习惯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细、反、知。细,就是细化;反,就是反复;知,就是知道、觉知。

      欧博做事培养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细”。“细”不是靠脑袋想出来的,是到现场跟员工一起讨论才做得到的。

      我们的平平项目就是这样解决品质问题的。平平公司是做食品的,品质方面存在包装漏气的现象。我们项目组老师就到现场去看,发现食品袋在运送带上运送的过程中,一袋袋的食品会经常倒下来,而袋子还没有封口,袋里的油水就会流出来,这样就容易导致封口不严,出现漏气,导致食品变质。这是漏气包品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的原因靠“想”能发现吗?不能!只有到现场看到问题,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们知道是食品袋倾倒产生的问题,就可以在食品袋之间牵一条绳让它竖着不能倒下去,问题就解决了。

      要把细节做到位,就要养成一种到现场看的习惯。物料有没有?要到现场看一看,要去进行账面排查、实物排查和实物的滚动排查,或者到前工序去看一看,到车间实地去查、去对单。

      看了以后还没有发现问题怎么办?继续看,看得更细。一次没看出来,多看几次;一个人看不出来,大家一起来看,就一定能发现问题。

      我们要培养的第二个习惯就是“反”,即反反复复的意思。

      我们通过不断地看,越看越细,然后看到了问题、看出了对策。但很多管理人员在这个地方又犯错误了,以为想出对策就解决问题了。实际上离解决问题还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压根还没开始,为什么?

      有了对策,还需要反反复复地检查执行过程,并且每天查,不厌其烦地查。

      所以解决问题,第一不要想当然,要现场看;第二不要寄希望于想对策,要反复查。要相信,我在这个地方反复做了一千次,比你在这个地方只做一百次的效果好。

      我们要培养的第三个习惯就是“知”。

      不管是细还是反,都要做到知。有的人为什么一天到晚反复做同样的事,但却反复犯同样的错?因为不觉知,不觉知做事的过程,不知道错在哪里。

      时刻保持“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到,很多管理者对企业里面的细节和数据并不清楚。例如,那张订单的货究竟能不能按时出,他不知道;产品做到什么程度、做到哪道工序,他不知道;今天到底做了多少,他不知道;产品配不配套,他不知道……很多企业的计划部只管制订计划,却不管计划的完成情况,导致生产的尾数越欠越多。

      所以,别以为“知道”那么容易做到。你制订的计划,人家有没有完成你要知道;欠了哪些尾数、应该什么时候补回来你要知道;返工的产品应该什么时候完成你要知道。不光你要知道,还要让大家知道。所以,管理人员要养成“知”的习惯。

      细、反、知,是欧博的三个工作习惯和风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效益型组织倡导者

    现场知情

  • 听友76926293

    讲得非常到位

  • 痛并快乐这_y7

    声音好听

  • 仇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