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熏香、熏衣…香是风雅人的标签

【焚香】熏香、熏衣…香是风雅人的标签

00:00
15:57

音频文稿 


你好,我是张国立,欢迎你来听我讲古代人的生活。


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会注意到书中很多人物,他们的衣物、房间,经常是香喷喷的。贾宝玉就很喜欢拉住姐妹们的袖子,闻上面的香气。可见在古代,熏香十分常见。


古人对香料的使用,源头非常久远。根据学者们的研究,香的起源大概有三种。


一是为了祭天。我先前讲占卜的时候,也提到过,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是国家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燃烧香料,散发气味,传到天上,让天上的神祇能享受到人间的贡品,实现人与天的沟通,这是香料的一大用处。


二是为了驱除蚊蝇。这个就具体多了,没有祭祀那么玄乎,古代没有现代的驱蚊水、灭蚊器,夏天,或者炎热潮湿的地方,各种苍蝇蚊子满天飞,容易传播病毒,引发疾病。比如端午节,传统来说,家家户户要挂艾草,就是为了驱蚊。




三是为了辟邪。一些地方习惯在屋子里挂一把桃木制成的剑,说是有辟邪的效果,使用香料辟邪,也和这个差不多。


香料这三种古老的源头,似乎和后世优雅的熏香,没多大关系,您别急,中国人对香料的使用,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用的香,像什么香水、香精、香料,很多都是化学合成的,古代可不一样,基本上都是天然的,利用植物、动物来获取香料。汉代以前啊,中国本土的香料种类并不多,当时中国人的香料主要是植物香料。《诗经》里提到的只不过萧、兰、鬯等寥寥数种。《楚辞》里提到的多一些,有江蓠、秋兰、椒、桂、杜衡、木兰,等等,这些都是香草类的香料。


到了西汉,张骞通西域,很多物产从西亚、西域传入中国,比如苜蓿、葡萄、核桃等,与此同时,很多香料也传了过来,而且这些香料不同于中国本土的植物类香料,大多是树脂类、动物类香料。中国人能用的香料种类,一下子变多了。汉朝有点儿身份的人,上至皇室贵族,下到普通商人,都对香十分痴迷。西汉的未央宫,皇后居住的地方叫椒房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使用椒这种香料,和泥和在一起,涂在墙壁上,有一股椒的芳香。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她居住的昭阳殿,用各种香料熏染,香味能维持一百多天不消散。


不只是宫廷大规模用香,宫廷之外的达官贵人,也对香料爱不释手。西晋有位大臣叫贾充,位高权重,是当朝的司空。贾充征召韩寿做了他的幕僚,这个韩寿长得英俊潇洒,才思敏捷。贾充很欣赏他,宴请宾客,常常让韩寿作陪。酒宴上交谈议论的时候,韩寿总是口若悬河,对贾充的提问也对答如流。贾充有个女儿叫贾午,她经常在父亲开宴会的时候,偷窥外面的动静。贾午看到韩寿,一见钟情。一来二去,贾午和韩寿搭上了线,两人私定终身,偷偷约会。


贾充家里,有一种皇帝御赐的西域奇香,这种香啊,一旦染在身上,很多天都散不去。有一天,贾午偷了一丸西域奇香送给了韩寿。韩寿佩戴在身上,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别人闻到了都很奇怪,也引起了贾充的怀疑,他想,这种香,皇上只赏赐了我一个人,韩寿身上怎么会有呢?就派人调查这件事,韩寿没有隐瞒,交代了他和贾午的私情。贾充顺水推舟,把贾午嫁给了韩寿,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还留下一个典故,叫做“韩寿偷香”,我们常用的那个成语,窃玉偷香,其中的偷香也指这件事。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香料的喜欢,实际上,魏晋时期的人确实很爱用香,著名谋士荀彧,风度翩翩,是位美男子,很注重自己的仪容,喜欢熏香,把自己弄得香喷喷的,香到什么程度呢?据说百步之外都能闻到他的香味。他坐过的地方,香气三天都不散。说实话,现在要是谁身上有这么浓烈的香味,还真让人有点儿受不了。古人却把他当做时尚的代表,很多人模仿荀彧。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又一大波国外的香料传入中国。比如,砂仁、茉莉、豆蔻、干姜、丁香等香料都是当时传入的,中国人能用的香料更多了。宋代人写了大量总结香料特点的书,丁谓的《天香传》,沈立的《香谱》,曾慥的《香后谱》,陈敬的《陈氏香谱》,颜博文《香史》等等,太多了,出现这么多香料研究著作,证明了当时香料品类很多。


唐朝除了宫廷大量用香,大臣们处理政事的朝堂也会用香,甚至科举考试的考场,也要焚香。宋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沉香、檀香、龙脑、麝香这些名贵香料被大量使用。宋代的祭祀种类非常多,什么郊祀、祈谷、社稷、封禅、祭祀太庙,等等,不同的祭祀焚不同的香,比如南郊祭天用沉香;北郊祭地用上和香。


焚香这么风雅的事,当然少不了当时的文人墨客,苏轼就很爱香,他还亲自研制了一种“苏内翰贫衙香”,配方是:白檀香四两,乳香五粒,麝香一字。玄参一钱。炭细末一两,加进去炼好的蜂蜜,放在瓦罐里密封,再埋入地下封存一个月。


宋代,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大量使用香料。比如当时很多女孩子,会把兰这种香草加入护发的头油当中,兰油护理头发,能散发迷人的香味。《陈氏香谱》还记录过一种香发木樨油,是把木樨花和清麻油混合在一块儿,配制而成的。很多人家会摆着香炉,焚上一把香,熏被子和衣服的熏炉,也是常用品。大量的宋词都能表现当时人对香料的使用。李清照《渔家傲》写道:香脸半开娇旖旎;谢逸《鹧鸪天》写道:红晕香腮粉末匀。都体现当时妇女用香料装饰面部。周密的《大圣乐》写道:暗忆兰汤初洗玉,衬碧雾笼绡垂蕙领。说的是女人们在泡着兰花的水中沐浴;吴礼之《蝶恋花》写道:眼细眉长云拥髻,笑垂罗袖熏沈水。说的是女孩子用沉香来熏衣服。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焚香、熏香,香料还用在各种宗教活动中,这个容易理解,你看我们现在去庙里礼拜,也不得上三炷香吗?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这一天被称作浴佛节,很多地方要“浴佛”,给佛像洗澡,浴佛用的水也是用香料熬制成的,还专门有本佛经叫《浴佛功德经》,里面提到了浴佛水的要求,它说:要浴佛像的时候,需要用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沉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香料,在干净的石头上磨成香泥,再制成浴佛用的香水。古代很多寺庙,就是按照这套规定来浴佛的。


古代香料还有一些更实用的功能,比如治病。中医里有大量的熏香方剂。这些中药熏香疗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自然挥发,散放出香气, 古代也叫悬挂法、佩戴法。比如古代传染病爆发的时候,会采集很多香料药材,一般是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这些香料,做成一个香囊,戴在小孩子身上,古人认为它们的清香,能够驱虫、避疫、防病,民间还流传有带个香草袋, 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另一类是通过燃烧释放出芳香,比如烧艾草来驱赶蚊虫,就是类似的应用。


女子化妆、驱蚊防疫、熏衣熏被、浴佛、祭祀,这些都是我们提到的香的用处,在古代,香还有一种你不大会想到的用处,那就是保存尸体。《水经注·河水》记载, 西晋太康年间, 有人偷偷挖掘了东汉末年的荆州刺史刘表夫妇的墓, 发现墓里头刘表夫妇的尸体,保存完好,看上去活生生的,墓里的香气,三四里远都能闻到,一个多月都没散掉。这种浓郁的香气,来自墓里埋的几十石珍贵香料。专家据此推测呀, 我国从东汉后期开始,可能就发明用香料保护尸体的技术。 


宋代以后,用香料预防尸体腐烂就更流行了。人们一般会把樟脑、龙脑、檀香、乳香、丁香、沉香、安息香、苏合香等许多香料放在墓室和棺材里。这些香料, 都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挥发性, 当它们溶解在渗透到棺材里的水份的时候,会形成棺液,棺液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 


从考古发现来看呀, 松香用的最多。古代的松香,它含有大量的油树脂,细腻致密,容易凝结,密封性能很好,非常适合尸体保存。再加上松香来源多, 容易得到, 所以啊,很早就被人们用来防潮御湿。在宋、元、明这些朝代,大部分尸体保存完好的墓葬中,、棺材里都能看到松香,可见这种香料在古代经常被使用。


好了,关于古人用香的这些事儿,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果粒橙一枚

    这集可有意思了

  • 欧皇凯撒

    听张国立老师的讲述,总感觉纪晓岚就在身边,说实话,我很喜欢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

  • 听友69765985

    张老师的声音可以听的进去。

  • 梅舞翩翩

    这集最实用

  • 他与琵琶皆失

    张老师讲的很好

  • lmxs不辞冰雪为诗热

    为张国立老师充会员

  • 彩虹糖咪咪

    熏香的历史这么悠久,有趣

  • 听友243473263

    古人真是很聪明,比现在的人诚实,起码不会采用各种化学成分祸害人,目前我们缺乏天然物品,甚至我们的食物都让人无法放心。

    Nitrolove 回复 @听友243473263: @喜马社区

  • 果粒橙一枚

    想到了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 山川见彩虹

    请注意了,中药苍术的“术”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