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20.7|王晴佳:金箸玉筷

【第三季】20.7|王晴佳:金箸玉筷

00:00
09:08

筷子的制作 


我先从筷子的质地来讲起。我们的研究,都是用考古和文献两边相互印证的。一开始的时候,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文化时代一些用骨头制的筷子,但是根据我个人的感觉,这些骨箸也许还不完全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筷子。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筷子是以取食为主要功能的一种餐具,当然筷子本身也可以用来打鸡蛋等等之类的。


那么接下来就牵涉到筷子的制料问题,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筷子。新石器时代是用动物的骨头,后来用象牙,象牙筷子其实非常早就有了。到了隋唐时代我们发现基本上都是银制的筷子,也有一些青铜制的筷子,其他的铜制筷子。但是古人可能很早就知道铜制筷子不太好,会变颜色,所以银筷子最受人尊重,而且在整个东亚文化圈大家都知道银筷有一个好的地方那就是可以测毒,这非常重要。除了金属筷,还有些用很高级的木料制成的筷子,比如乌木筷子,最常见的筷子还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考古资料上有,但不是很多,如果你单单依据考古资料的话,会感觉可能金属筷古人用的更多,但事实上从“箸”(櫡)的写法来说,基本上都有一个竹字头或者木字旁,甚至两个都有。当然也有一个字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示筷子一开始是辅助性餐具,就是“筯”字,这个字一直用到宋代,后来慢慢被取代了。但是这个取代的过程,从文献里面来看的话,也许能够证明筷子的地位开始提高了,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辅助性餐具。


奢侈的象箸 


象牙筷子与商纣王的奢侈生活联系在一起。战国时代韩非子说了这样的话,叫“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说商纣王使用象箸让箕子感到很恐怖。他做了一个推理,就是说如果你要用象箸的话你一定要用很好的碗,然后你要用很好的碗的话,你要吃什么东西对吧?所以也有人把商纣王时代的食物称作酒池肉林,然后等等之类的话,那么花费就非常之高,这样的话你的生活肯定非常奢侈,国家肯定是治理不好的。后来司马迁也做了非常精彩的描述,把这个故事也讲了一下,就是说商朝的灭亡,跟纣王用象箸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象箸就带上了一种奢侈的色彩。其他地区也有这样的说法,我查过韩国的文献库,里面也多次提到象箸,而且从上下文来看的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箕子


既然象箸能够代表奢侈生活,有些富人就喜欢去购买象箸。但从使用角度来说,象牙筷子并不是非常实用,因为它比较容易变色,用的多的话会裂,而且比较滑,夹食物的时候不是那么方便。但是稍微富裕一些人家,可能还是会保存一两双象牙筷子。如果只是让它作为一种收藏物来保藏的话也有问题,它还是会变颜色,还是很难清理。

 

爱用银筷的东亚 


那么银箸的话呢,我刚才已经说了隋唐时期出土的有87双银箸,其他质料的筷子出土的比较少。我的推理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人们都相信银筷有测毒的功能,另外就是我刚刚说了铜制筷子会变颜色等等之类的,不太好。所以银箸比较受人欢迎,特别受富人的欢迎。为什么朝鲜半岛居民喜欢用金属筷子,那根据我的研究证明,他们其实是受到了银箸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是隋唐文化的影响。我们也说了,整个筷子文化圈的形成跟唐代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隋唐人多用银箸,这也跟他们与中亚和西亚的交流是有关系的。当时金属器皿传到了中国,然后又从中国传到了东亚的其他地区。朝鲜半岛的两班贵族可能比较早就接受了隋唐时期中国人对银箸的爱好,然后他们也就使用了。文化上有时候有一种攀比或者往上看的心理,所以朝鲜半岛居民很早就开始喜欢用银箸。


现在来说的话,他们喜欢银箸,但是很多人没钱买银箸,所以他们用金属筷。另外一个原因,从饮食上面来讲的话,隋唐时代人们喜欢吃肉的习惯比后代更加普遍一些。有一些研究唐代饮食的专家指出,皇帝喜欢赏赐给大臣肉,特别是羊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代的金属筷其实也是很符合他们的文化渊源的。因为他们是从中亚那边过来的,是鲜卑族的后裔。游牧民族的文化习惯可能跟金属餐具的流行是有关系的。因为如果是吃肉类的话,筷子需要更坚实一点,更耐久一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金属筷从那个时候就一直保留下来。但是有一个叫比较难以解释的问题,我在另外一个课题上会讲,就是说隋唐时候的银箸,有的形式是日本人所谓的两口箸,两边都有点尖,为什么中国人也会有?

 

金玉的象征 


还有一个是金箸。纯黄金是不可能制成筷子的,所谓的纯金筷子其成分可能90%是黄金。史书上记载的金箸一般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礼物。唐玄宗时期有一个宰相叫宋璟,为人非常正直,是个清官。在一次宴会上唐玄宗送给他一双金筷子,宋璟不敢推辞,但还是有非常大的忧虑,因为金箸是比较昂贵的。皇帝见他有所犹豫,就说了这样的话,就说我其实不是为了赠你黄金,我是用金箸来表彰你的正直,筷子是比较直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在唐玄宗时代,金箸甚至其他的筷子都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正直的品格。后来金箸多作为皇室礼物,中国王朝送给越南的礼物当中也会有金箸,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表达正直。



宋璟


最后我想讲一下玉箸。中国人和朝鲜半岛居民很早就开始推崇玉,这是比较奇特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对玉这么推崇,而且玉在其他地区好像没那么受重视。


玉基本上是很难制成筷子的,因为很难把玉做的这么细,我想古代应该也有人尝试过,但是制成以后可能不易保存,另外实用性非常差,因为大家都知道玉比较脆,它很容易断。玉箸其实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生活,唐代诗人杜甫写过金盘玉箸,用金盘玉箸来表达奢侈高贵的生活,还有就是用玉箸来表达女性的眼泪,表述一个女子思念家乡或者边关的丈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昨夜星辰z_

    来啦

  • ireiii

    又见李唐鲜卑说…严肃史家最好不要把这种争议巨大的话题说得这么肯定吧?

  • 宝贝o叮当

    难道我是沙发🛋️🛋️?超棒的课,火前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