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_57_和平的濒死状态(4)

昨日的世界_57_和平的濒死状态(4)

00:00
16:43

我被书中如此多被遮蔽的事实震惊和触动。茨威格书中有许多对自己生活片段的描述,有一些我们也用在了电影中。”——韦斯·安德森(著名电影导演)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在临终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于1942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彻底结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59137suks

    都0202了,当年先生您批评的一切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悲!这是文明的倒退!人类的耻辱!

  • 希希英语老师

    百年后的今天,人的尊严同样被践踏,被丢失。一切竟是如此相似。作者百年前已经剖析地透彻心扉。

  • 木木舜华

    其实也不能太苛责张伯伦,他们的克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吸取一战的教训:一战各国都不克制,自我膨胀,而造成了巨大的战争痛苦。不过还是失败了,没有避免灾难。

  • 发条橙_ov

    今天身边有很多嘲讽张伯伦的 ,没必要 ,张伯伦被耍了 意味着文明被野蛮践踏了,没什么好笑的

  • 野草莓仙踪

    不知道这是个例还是有普遍性。问过一位读书群的年轻朋友,她有空愿意去了解那些英雄事迹吗?比如抗战英雄。她给了三个理由。第一,缺少历史底蕴。第二,没有学习氛围。第三,历史故事有些遥远。

  • 聆听者天使

    张伯伦不想卷入战争 不想让年轻的孩子们去送死。但是很无奈

  • 听书的阿羊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1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主张推荐绥靖政策而闻名,而使法西斯主义气势大增,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加速原因。

  • alibbli

    “一开始都是些小事”。很熟悉的感觉

  • 听友421253303

    和平不是靠出卖弱国尊严换来的

  • 阳光耀吾

    那时悲惨的世界,让和平成为期盼,人类的命运啊!

    爱思考的熊 回复 @阳光耀吾: 只好战,走向毁灭。不好战,走向灭亡。作者该是理想和平主意者,可他忘了,或大大低估了人性的阴暗野蛮与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