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烤白薯,就着西北风吃才过瘾

113 烤白薯,就着西北风吃才过瘾

00:00
22:41

 

烤白薯,就着西北风吃才过瘾

 

数九寒天,走在大街上,最美的事儿,就是马路边儿买块儿刚出炉的烤白薯,跟手里捧着,边走边吃。

 

这时候,您千万不能怕烫,咬着牙,忍着烫,把白薯掰开,一股热气,混合着白薯的甜味儿、香味儿,直喷到人脸上。

 

 

真正好吃的还得是红瓤儿白薯,水分足。搁在炉子里边烤出来,瓤儿是稀烂的,根本不用拿牙咬,光用嘴吸就成,烤白薯的行话管这叫一兜儿蜜

 

 

眼下大街上、开了不少专门卖烤白薯的店,都是拿电炉子烤。不过这种吃法我老觉得,没有小时候马路边上,大汽油桶烤出来的,站在西北风里吃过瘾,解馋。

 

我小时候,北京卖烤白薯的,多数都是京郊农村的农民。有的农民闲不住,想多赚几个活钱儿,冬天就进城,卖瓜子,卖花生,卖白薯。

 

再往早了说,100多年以前,那时候卖烤白薯,都是把大铁桶,还有装生白薯的筐,搁在两个轱辘的木头小推车上,推着走街串巷地卖。

 

 

谁要是说想吃烤白薯,就可以叫住他,卖烤白薯听见有人叫,就得把手推车撂下,拿那种特别长的,铁条做的大剪子,把白薯从铁桶里边夹出来,用草纸托着。

 

白薯递给您以前,必须还有道手续,就是得拿个干净的小毛刷子,把烤白薯上头的炉灰、浮土什么的,扫干净了,然后双手托着递给您。

 

 

用煤渣子烤白薯才是极好的

 

眼下大街上这种铁桶烤白薯不怎么看得见了。这里边一个意思是说,现在烤白薯用的那个铁桶,好多都是装化工原料的,吃了致癌。

 

再一个就是说,烤白薯用的那个煤,烧了以后本身就污染环境,还污染白薯,对人身体不好。

 

 

以前的烤白薯,没这个问题。因为那时候没有汽油桶,烤白薯的铁桶就是干净的铁桶。

 

再者说,烤白薯用的那个煤,也有讲究。您不能说,我要卖烤白薯了,直接去煤铺买几块煤,拿回去点着了就烤。那种煤叫生煤,里边的化学成分特别多。烤白薯的煤,讲究必须用乏煤

 

 

过去凡是有大锅炉的地方,像什么钢铁厂,锅炉房,包括铁路上的老火车头,每天定时定点儿,都得倒煤渣

 

有那穷人家的小孩儿,每天也是定时、定点儿,跟那儿等着人家倒煤渣,从里边捡烧剩下的煤。拿回去,自己家烧也成,卖钱也成。

 

 

老北京管干这行儿的人,叫捡煤核儿的,以小孩居多。这种煤等于是在炉子里边已经炼过一回,化学成分就少了。

 

过去卖烤白薯,用的煤,就是从捡煤核儿小孩儿手里买的乏煤,省钱,还对身体没害处。

 

白薯码的有层次感,烤出来才好吃

 

白薯,烤着吃好吃,煮着吃更好吃。老北京卖煮白薯,也是双轮儿木头车上头儿,放个直筒不带烟筒的炉子,炉子上架一口大铁锅,铁锅里头再码上白薯。

 

码白薯是个技术,铁锅里没有屉,等于直接是把白薯码在铁锅里。必须得按大小个儿,码出层次感来。

 

 

最后的效果,就跟拿白薯砌了口井差不多,中间是空的,四周都是白薯,围起来一个圈儿。这个圈儿里,只放一块白薯,行话叫锅心儿

 

做煮白薯,必须得用麦茬儿白薯。就是每年阳历6月前后,收完麦子,跟手儿在麦子地里种的白薯。

 

麦茬白薯的特点就是个儿都不大,稍微见点儿热气儿,就能熟,不费火,甜度还高。

 

 

煮白薯跟烤白薯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煮白薯的锅里有水。煮到锅里的水只剩下锅底薄薄一层的时候,就算成了。

 

这时候,白薯的糖分,好多都渗到水里去了。锅底下剩那一层水,又稠,又粘,又甜,跟糖浆差不多,里边还泡着刚才咱们说的那块锅心儿。

 

卖煮白薯的,留这块儿锅心说白了,就是为多赚几个钱。锅心儿这块白薯,整个是跟白薯糖浆里泡着煮出来的,那肯定比锅里别的白薯都甜得多。

 

 

乾隆,吃货里的霸道总裁

 

烤白薯、煮白薯,全国各地都有,不过好像还就是老北京做出来的最地道,最有文化底蕴,白薯里边含着的故事也最多。

 

就拿烤白薯来说,民间传说,北京原先没有这种吃食,烤白薯,最早是山东人发明的。

 

话说有那么一年,乾隆带着纪晓岚这帮人微服私访,走到山东济宁那边,夜宿平阴县城。

 

 

乾隆晚上吃完饭,也是闲的没事,就上街溜达、溜达。跟大街上溜达了没多大工夫儿,冻得跟小鸡子似的。

 

就在这时候,也是大道边上有个卖烤白薯的摊子,白薯烤的火候儿正好,外焦里嫩,皮儿上滋滋冒油儿。

 

乾隆闻着味儿就过去了,站在西北风里边,3大块热气腾腾的烤白薯吃下去,不光不冷了,脑门上还见了汗了。

 

乾隆皇上龙心大悦,当场就把卖烤白薯的破格提拔当御厨,以后就专门负责在御膳房烤白薯。烤白薯由此传到了北京。

 

 

白薯是从菲律宾偷渡来的中国

 

您要问这传说到底真的假的,我只能告诉您说,不见得是真的。真要较真儿说的话,乾隆皇上可能才是最早见过白薯的一拨儿北京人,他知道白薯这种东西,应该比山东人早得多。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白薯这才搭他的顺风船,传到了欧洲。17世纪以后,西方人开始往东南亚殖民,白薯这才又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船,传到了今天的越南、缅甸、菲律宾,这些地方。

 

 

后来白薯真正传进中国,得特别感谢一位福建人,这个人叫陈振龙

 

陈振龙是明朝万历年间,福州长乐县青桥村的读书人。不到20岁,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没想到后来再想往上头考举人,考进士死活就考不上了。

 

陈振龙一咬牙一跺脚,干脆弃学经商,出海做生意得了。到了菲律宾以后,陈振龙发现西班牙人引种到当地的白薯挺不错。

 

 

产量高,还容易种,中国的老百姓要是有了这个东西,那就不愁闹饥荒,饿肚子了。就想着弄点白薯种儿,带回中国去。

 

有那么两回,陈振龙偷摸儿着跟身上藏了块生白薯,打算带回中国,还没出海关,就让西班牙人给没收了。

 

 

陈振龙私底下一合计,生白薯带不回去,那我带段儿白薯秧子得了。他就找了段儿白薯秧子,夹带在船上用的草绳子里边,带回到福建老家。

 

白薯秧子带回来那年,正赶上福建全省大旱,闹饥荒,陈振龙赶紧给福建巡抚上书,建议在全省推广种白薯。

 

福建的老百姓,靠着白薯,熬过了这场饥荒。大伙为了感谢陈振龙的救命之恩,集资给他修了座祠堂,这座祠堂就叫先薯亭

 

 

雍正把白薯当花养,从来都不吃

 

公元1730年,清朝雍正八年,阴历四月二十七,福建的地方官最早把白薯带到北京,当贡品送给雍正皇帝。

 

雍正没太把这玩意儿当回事,白薯到了北京以后,就是种在圆明园里边,当花儿那么养活着,纯为看个新鲜,没什么人吃。

 

 

直到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河南大旱,闹了饥荒了。75岁的乾隆皇上实在没辙,只能刷了道圣旨,号召全国各地的地方官都帮着出主意。

 

福建的地方官一琢磨,我们这儿的白薯就不错,就又给乾隆上了道奏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河南,推广种白薯。

 

 

还特意把陈振龙的后人,80多岁高龄的陈世元,从福建老家调到河南,现身说法,推广种白薯的先进经验。

 

白薯从此传遍了全国各地,咱们今天才能跟马路边上,随随便便,花不了几个钱,就买块烤白薯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愛浪漫

    我爷爷在我父亲七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奶奶就是靠着去火车站捡煤核把我父亲和姑姑拉扯大。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起,时隔多年听到谦大爷再次说起,倍感亲切。奶奶今年85岁了,祝她老人家身体安康。

    听友113705865 回复 @愛浪漫: 好人一生平安,祝老人家一生平安

  • 迷一样的男人灬

    谦大爷,能不能更新的快点儿,晚上睡觉没得听实在是难熬呀,您和桃儿的相声都已经来回来听了好多遍了

    隔壁郝仁 回复 @迷一样的男人灬: 哈哈哈,钢丝的真实写照

  • 北京了了而悟

    这说的,隔屏都闻到香甜的味道啦

    ata炭一 回复 @北京了了而悟: 哈哈😄我也是耶

  • 泰迪熊宝宝fy2020

    谦哥谦道千万语,品世上人间百味;养鸟养马养大鸡,享秀色美酒佳肴

  • 谭伟_97

    白薯叫土豆,红薯才叫地瓜

    赵梨 回复 @谭伟_97: 土豆不是马铃薯么

  • 0011333

    我小时候都是扔灶火坑里,埋碳灰里,夏天暑假那会就去白薯地里刨几个,找个荒地找点树枝子刨个坑白薯扔里点柴火在炭火灰里闷着,半小时一小时就可以了

    助聋器 回复 @0011333: 看着好好吃

  • 零度燃烧8575

    白薯还是偷来的烤着吃最香

  • 萤火虫Snowy

    有叫红署叫山药的吗??我婆婆就管这个叫山药,管山药叫麻山药。

    萤火虫Snowy 回复 @萤火虫Snowy: 哦哦。。

  • 听友107152589

  • 朱珠jojo

    烤白薯不见明火没有烟火气,吃着就差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