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要不要借大笔的钱给身边的人?(体验版)

第3讲:要不要借大笔的钱给身边的人?(体验版)

00:00
16:19

在这一节里,要讲一下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入侵。很多控制型的父母或者控制型的伴侣,在这一部分里,是比较常见的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入侵。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家有看过前几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樊胜美;因樊胜美而诞生一个流行的词,就是“扶弟魔”,也就是扶持弟弟的人。在樊胜美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视剧里,她的那一部分剧情,很多都是她会被父母要求,尤其是她会被家里的兄弟去要求为整个家庭付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她可能是唯一一个在外面挣钱的人,但是她却需要把自己所有的钱都往家里面放。

 

她的父母和她的亲人在问她要钱的时候,完全就是一副“这是你应该给我”的嘴脸。这其实就是控制性父母或者控制的一个典型。我们还会发现很多人会通过经济控制或者金钱上的控制来控制他们的亲密关系。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情况的话,你就要担心了,你就要去考虑自己有没有可能进入这样的关系之中。

 

像我刚才讲的例子,其实它既普遍,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假设你结婚了,当你需要把钱放到一个共同的账户里面去共同开销的话,这是你要主动做出的行为。如果你觉得这种行为是一个被迫的行为的时候,不管你的原因是什么,当你感觉到被胁迫的时候,你要留意你有没有可能陷入一段控制性的关系之中。而且这样的控制型关系,它是外界对我们的入侵。而且很多时候是冠冕堂皇的。所以你可能在道理上似乎找不出来对方的错误,但是如果你有这种感觉的话,你就要开始留意这件事情了。

 

有的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了,如果父母或者周围的朋友问我要钱,或者向我借钱,我都不能给?当我们要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底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也就是我们需要视情况而定。有些时候,如果你不给的话,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淡。但也有一些时候,你确实需要去帮助他们。当你能够明白,你帮助他们以及他们求助的原因,包括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所以要视情况而定。否则的话,如果对方不还,你会有损失。或者你去追债,要去撕破脸皮的话,会损害双方的友谊,也会损害双方的关系。如果不追债了,这就会直接造成你的损失。

 

之前提到过金钱上面的损失,包括你金钱的获得与使用的方式,实际上表达的是你可以有多少的生命能量,以及这些生命能量可以给你带来怎么样的生活。如果你花了很多的心血,花了很多的努力去获得这些生命能量,但是使用的方式却是在耗竭,使得自己变得更疲劳的话;这样的循环,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循环。

 

当讲到循环的时候,都会讲到流入与支出必须是一个平衡的状态。最好的状况是流入会比消耗的要大。这样的话,你才有余额可以去发展。余额,不管是你的精神余额,还是你的感情余额,还是你的在你的生命能量上面的余额,它是一个综合体。当你有这一部分余额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去发展。每个月,你会有钱剩下来的时候,可能才有机会去报一些学习班,去学习更多东西,可以去旅行,去看更大的世界。如果我们的边界经常被入侵的话,会使得我们的生命能量使得我们的金钱不受我们的控制,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怎么样才是视情况核定呢?我这里就给大家讲四点,首先第一点你要考虑的,他们要的数额,或者说他们需要你帮助的额度,是否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是否愿意去做这件事?果你觉得你是真的愿意去帮助他的话,哪怕可能稍微超出你的承受范围,但是如果你觉得确实有能力,可以去做出决策,你是可以把钱借给他们或者说帮助他们。但是,如果你承诺的是一个超出你的承受范围的,这里面的风险就非常高了,很有可能会把自己搭进去。所以,我们还是回到第一条的准则里,承诺的部分尽量是不超出你的承受范围的。

 

第三点,我是不是会有其它潜在的意图,这点大家要去考虑。当我们在做出很多决策,尤其是跟金钱有关的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有潜在的意图的话,那你要考虑是不是需要用钱来满足潜在的意图,还是可以用其他的,更光明正大的方式来满足这个意图。当我们可以这么去考虑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去减少由于人际关系而带来的钱财方面的损失。

 

第四点,对对方来说,是否是有利的。我们希望帮助别人可以去解燃眉之急,但是也会希望通过帮助对方,使其有所发展;而不是希望他最后成了一个不断向我们借钱的寄生虫。甚至说他会觉得,我们借钱给他,去帮他渡过难关是理所当然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随u喜

    听了听,这个课程很棒,很先进实用

    鲸鱼领航 回复 @随u喜: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做出更好的节目。如果您喜欢,可以购买完整版课程,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惊喜。祝您早日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