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上善若水

028.上善**

00:00
19:53


大道无形无相,怎样有助于人们去认识祂、体会祂呢?老子以水做比,将大道“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上善之德加以说明,祂如水一般,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自得,这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入世妙法。修行也是如此,内在通关过窍的精密工程,靠的也是这无我无为的德性。

第八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持盈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我们看第八章的本文:上善若水“上善”是说,最高的德性或最高的善德,“若水”,好像水的德性一样。那么水到底怎么样呢?后面所说的这一段来类比,说一个人能够做到最好的德性大概像什么样子呢?就像水这个样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利益万物,但却不和任何万物去争自己的利益。它只是不断地滋润、不断地奉献、不断地付出,从没有听过说它说什么,它的功德有多大,或你应该对我如何如何,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个“所恶”就是大家最不喜欢待的地方,在最卑下最污秽的地方,在众人最厌恶的地方,一直保持得非常的安然。这个德性与大道的和光同尘极为相似。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跟道是差不多,“几于”是差不多,道的德性大概类似于此。


居善地,这个“善”有恰恰好的意思。居善地,是说它在寻找居处的时候,什么地方是它最安然的处所呢?它最善于随遇而安,什么地方都好。例如:它所遇到的洼地,一遇到洼地它就止住了,任何洼地它都不嫌弃的,大的洼地它也止住小的洼地它也止住,不挑的,不一定要怎么样才可以的。


心善渊,养心最善于存养在非常浑噩渊静的一种境界里面,好像那个潭水,看不透的,静静谧谧的,如它本自具有的空洞跟清澈。心善渊,当然水是不存什么心,不过现在是在类比,把它的清澈类比于一个人的话,他的心永远是这样的静谧、这样的无杂。这是一个比喻而已,水本身是不会思考的。心善渊,它的心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最好呢?它每次都会保持到最恰好的、最好的点,就像渊深的潭一样,那样的清澈、那样的静谧。


与善仁施与的时候总是也做到恰到好处的仁,不过多不过少,叫做“善仁”。那个善,恰恰好。像它无心的滋润着万物群生,不思任何的回报一般,总是恰恰好,过多了这个物也会烂。


言善信,说话的时候总是表达出最恰当的真诚。当然水是不会说话的,但它那个样子好像告诉我们些什么,我们比拟说它好像说话,它在告诉我们的时侯总是表达的非常恰当和真诚,一点都不虚华,像它的潮汐不失其时一般,非常有信用的,有真诚的。


政善治为政的时候总是做到最恰当的治理之道。当然它不会为政,不过当这个水吸入树木里面,而树木里面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恰当的时间它开花,恰当的时间它结果,它好像在里面治理一个很完美的一个世界,对不对?万物好像都受到它的滋润,受到它的管理,受到它的好处,这里面非常非常精密的道理,我们所不容易懂的,但它总是分配得最恰当好处,好像它在洗涤万物,可以为万物之凭准一般,总是非常恰当的,非常精密的。


事善能,做事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最恰当的效能,好像它能够载物,好像它能够洗涤,它不慌不忙,但总是能够表现出它最恰当的能力,它的效能出来,叫做事善能。


动善时,有所举动的时候总是最合时宜,好像它的随方就圆,它的动变不拘,圆的它进去就是圆的,方的进去它是方的,三角形进去它是三角形的,这是动善时,总是动变不拘的。


夫唯不争,故无尤。说有了以上这么多的德性,还不堕入我私,来跟人家争胜,因此能够无人怨,无诡责,毫无过错,而为众人之所宗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个尤就是过错,小的过错称为尤。意思就是说,连小的错也不曾发生,众人谈到水,总是有那么样多的感激,那么样多的赞叹。


我们看淮南子》的这一段,也是赞叹水的,它说: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说无形是万物之宗,而后它生化出来的已经比它次一等的叫做光。光,你看得到的但你还是摸不着,对不对?“其孙为水”,再变化出来再次一等的,你看得到而且你摸得到,就是说从无形而慢慢化为有形,而化为有形的第一个最类似于道的就是什么?是水。


皆生于无形乎,都从无形里面生出来的。夫光可见而不可握,看得到但握不着,但总比大道已经略近我们一层了,大道听不到,看不见,很难想像,摸不着,对不对?但变成光之后,好像有这么一回事,但是你要摸它,还是摸不着,但它化为水之后,水可循而不可毁,你可以摸得到,但是你想要把它切一块一块,那也没办法的。你把它用刀子一划,等会它又愈合了,对不对?可循而不可毁。


故有像之类,莫尊于水,说距离大道最近,而我们可以体会可以捉摸的,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这个水。是比喻,因为大道也会流动,这个光也是像一种磁粒,一种能量,它也是不断的奔跑。那再近一点像水,它也会流动,它也会变化。而它所有的效能跟这个大道,虽然是离大道很远很远,但我们的智力所及,最为相像。所以说,故有像之类,摸得着的,看得到的,什么样的东西最类似于大道最尊贵的?莫尊于水。这在《淮南子》这个文章里面谈到,为什么老子赞叹上善若水?《淮南子》做了这段的说明。


那么这一章我们刚做了很多比喻,可是它的主旨是延续上面的一章来的,各位看一下第七章,它所说的主题是什么呢?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是在讲外其身的一个无我的概念。无我的德里,最好的德像什么?像这个水,目的是要人们学习水它那种无所欲求,并且也学习到它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不是无所欲求就变得无所作为。


你看那个水毫无欲求,可是有没有作为呀?那作为可大可大了,对不对?无为是无所欲求,无为而无不为。那么这个经文的目的并非叫人成为迂迂腐腐,一无所能,依赖、懦弱,或坐听淘汰的寄生虫,并不是这个意思。好像说什么都要让,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做,不要误解成这样的意思。


道家虽然提倡无为跟不争,就像这个水的德,上善若水,它是这么样的无私跟不争,但只是不争一时的表象花俏而已,并非叫人不争扎实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也并非叫人不争千秋万世的精神,这个部分是要争的。以不争而争,以不求而自得,此真百利而无一害的入世妙法,就是学习这个水的德。不要学习得毫无作为,没有一点建树,庸庸懦懦,倒不是讲这个无为。


它主要真正要你学的是,它无所不及,几乎所有的万物都需要到它,几乎所有的万物都分配到它,但是它一点都不争,这个才是我们所要效法的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入世的妙法。入世的妙法怎么样进去你不会受伤,也尽量不伤到别人,靠的是什么呢?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样的一个德性。在众人之所恶,人家最厌恶的地方,处之非常的安然,就像刚刚所举到的这么多的例子。


又此章以倾听水之德,它是比喻内观一身的气机起伏就好像水一样,气像水,这才是它主要的目的,你马上可以学,马上可以用得到的。你没有什么外在多大作为,眼睛一闭上往内观照,马上就可以效法的。因为气的流动跟水非常像,故水的七善均俱焉,就是刚刚所类比的这七个善,这些只要你往内观照,内在的我们的气机里面都可以仿效的。


修者能在身内顺气的性,顺着它,让里面的气在身中的流动就好比水一样的自然,那么身内通关过窍或剥阴取阳或淬炼金刚法身的造化,它无不至。就像这个七善里面所说的,它能够政善治,它能够事善能,它能够动善时,什么时候走到哪,它有一个自然的规律。


如何能够把后天的浊阴排出体外,就像水一样。水只是在地壳上不断地流动,它就可以把在河流中间的过程中工厂、家庭废水里面所沾染的污垢(净化)。它只是不停地流动,流入大海,然后不见,它升华到上面,降成雨再下来,它什么也没做,只是一直流动一直流动,什么时候该流到哪里去呢?它有它自己天生的一个规则,不需要任何人去干扰它干涉它,它自自然然就能够达成非常奇妙的效果。


修行也是一样,我们如果打开丹经道书里面谈到通关过窍很神秘的东西,但是它所靠的是什么?只是一股气,一股气的自在流转里面。在什么样的火候过什么关开什么窍有一定的,在什么样的火候剥多少阴取多少阳它都是有一定的。这就是这股气淬炼的精纯就是佛,所谓的金刚法身,就是《孟子》所谓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的浩然之气,及其至也,塞乎天地,跟佛家所说的金刚法身塞乎天地是一样的道理。


谈到这些幽深的修炼道理,总是马上联想到一个问题,怎么做,对不对?那有多复杂?我行吗?那样精密的功程,你马上就会联想到这么多,事实不然,因为在气的性里面本自具有这些功能存在,只是我们不了解它,怎么样启开它,一个无为而自然的运作方式而已。这个才是这一章真正所要表达给我们众生要学习的。


当然为人处世能够像若水是最好的,但有的时候又不行,你看武王伐纣的时候像不像若水?那是刚硬得很,对不对?有这样的国君不伐天下还有宁日吗?那时候他就不选择说都不争,争到底。所以为人行事有时候可以像若水,当然这样也许可以维持仁和,但有时候你也发现没有办法老是若水,对不对?必须要有一些权变,但是内在的气机这是你永远都可以选择对它没有任何的抵抗,没有任何的抵制,可以随顺它的自然而得到最大的好处,这是百分之百的。


现我们看第九章持盈,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而盈之的“盈”是满的意思,一个杯子装到满出来叫做盈。不如其已的“已”是放下,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就是已的意思。功利妄想一直想要追求到满足,不如安于不满来得妥当一点。


不断的追逐,不断的追逐,据我们所看到的有没有哪一个追逐到某一个程度,非常非常富裕或者位阶非常非常高而非常满足的,有吗?几乎看不到的。多少财富算满足呢?十亿算不算满足?有没有人赚到十亿说,十亿够了,我这样满足了?很少很少,因为他十亿他会想到什么?他马上想到百亿,他哪里会满足,对不对?到底是人赚钱还是钱赚人?多半是钱把人给赚了,对不对?我们本来是它的主人,后来变成它的奴隶去了,所以持而盈之,想要一直要求到满,我看是不可能,不如其已,在最恰当的时候知止,放下。


我们看《孔子家语》里面这一段: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到鲁桓公的庙去参观,“有欹器焉”,这个“欹器”的意思就是会倾倒的,叫欹器。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这叫什么东西?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这就是君王在朝堂上,座位旁边就放着,在喝酒的时候旁边也放着,是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常放在右边,叫做宥器。他说我听说这个宥坐之器有这样的功能,虚则欹,里面没有东西,偏一边,它也不中正。中则正,刚刚好的时候它只是站起来。可是如果太满呢?整盆都倒掉了,那如果以满跟虚来说,哪一个比较好?虚还算好一点,它只是歪一边,不过最好是什么?中,刚刚好,所以这给予明君很好的训诫。


就如作为来说,都没有行吗?你已经够无为够无争了,可是行吗?不行,因为你是坐在什么位子上?正当作为的位子上,怎么可以没有作为,是不是这样?那是不行的,那他歪一边,就算人家后人有人吹捧你说很无为,可事实上在君子的眼中是什么?很无能,对不对?很怠惰、很没有作为,那他只是斜一边的。本着本分去做,听天由命,尽人事而听天命,然后他就正,对不对?可是过多呢,该管的管,不该管的怎么样?也通通给管了,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呢,也通通给做了,然后他怎么样?他就倾倒了。


只是作为一个明君他们在斟酒,喝酒也是一个道理,为什么喝酒也放旁边,治国也放旁边,喝酒也是一个道理。国君出征回来,最佳的奖赏,一见面就是一杯美酒,都没有的话,诚意好像不到,好像祭祀的时候,没有几杯美酒,诚意好像也还没到,可是过多了,大家喝的烂醉如泥,是不是也很无礼,对不对?恰到好处的时候,他就中中正正。告诉我们说凡事过与不及这都是不好的现象。


这边讲说,持而盈之,比那个虚还更糟,它是整个都会倒掉的,所以引以为戒,不如其已孔子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试着来装水看看,把水倒进去,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说万事万物有没有什么事或什么物满了不覆的吗?没有没有,很少很少的,满了都得覆,包括事、包括人、包括心态都是一样,一满它就整个都得覆掉了,这是引以为戒。但是这个仪器,它设计得好就好在不是以一滴水都没有为最好,而是要中正,刚好恰到好处才是最好,这是给我们学道的人一个很好的启发。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路看到这个现象说,那好,我们学习东西是尽量学得多,对不对?尽量学得满,做事情尽量卖力,那持满有没有什么道啊?“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就是不要表现得很聪明,让大家不断地来讨伐你,来斗争你,你已经够会讲话了老是要挑衅人家,有没有?老是要去损人家,那人家要不要跟你挑战?要跟你挑战,那打烂仗的时候谁赢?总是越烂的越赢,对不对?你讲道理有办法赢吗?说我讲了这么一串道理,你有没有发现社会上道理有时候是讲不清,就是越烂的最后把你打成落水狗,然后一起烂,一起烂的时候就被拖下水。


所以守之以愚,就不要跟他争,就像大人,父母跟小孩子要来辩论的话,就算是小学生,你有把握一定辩得赢他吗?迫于你的淫威不跟你辩而已,到了国中不太甩你的时候跟你辩谁赢啊?像我跟我女儿我就很少赢过她,你就会想,再辩下去我们已经够烂了,一起烂到底是不行的,然后不辩的时候她就得意扬扬,她就打赢了,有没有?总是会这个样,所以聪明睿智还是最后你会发现,守之以愚不要说太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最大的功劳,但是还是很让人家位子,让人家赏识等等,勇力振世,守之以怯,表现得不要一副你真的很勇猛的样子,却要表现得很谨慎的样子,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在你最富裕的时候总是要很谦让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不会遭到很多小人的觊觎。“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在《道德经》其他章节里面有谈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它有一个附带条件,损之又损也不能损到底,要损到什么样的程度刚好呢?以至于无为——就是到了一个像那个水倒到最中正的时候,这样才是它一个恰当的矩度


对修行而言,想要不断地追求静中偶尔出现的轻妙感受,或是一出现就想尽办法想要让它一直存在,很多静坐的学生常常会犯的,这种贪妄已经造作了本性,不如早早放下,老是要让它想办法满满的,你最喜欢的感觉最好是永远都在,这是修行中所谓的持而盈之,不如如何呢?不如其已只是随顺其自然,让一切回归于自然,就是不如其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青毛豆

    世上有什么东西满了却能不倾覆呢? 内心中正的感觉是如何的呢? 在最富裕的时候要谦让自己的不足,这是损之又损之道,是我们要不断践行的大道!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0928再来一遍

  • 银杏园丁

    学习水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学善利万物而不争。谢谢讲师!

  • 听友500673327

    感恩讲师传道受业解惑!

  • 泡沫公子

    上善若水,不止是柔柔弱弱哟,高处跳下来你依然会受伤,高压水枪下也会很有破坏性,你只是要生生不息的哪一面,利万物而不争。 与内而言 任何气血动荡的静谧的当下,只是作为观察者,而不要破坏气的自然运作。

  • 王幼芬

    学习水那种无所欲求,并且学习它的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感谢讲师!

  • 荔枝听

    终于知道上善若水的意思了,谢谢讲师

  • 罘小白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宥坐之器 … 过犹不及 …

  • 青青毛豆

    水的德行那么伟大,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用于内观,对内在不营求, 让内在自自然然地发生是最佳的状态!

  • 吉平2010

    水原来有这样的本性,以前都看得太狭窄了,以为只是洗涤万物而已,其实是成就万物。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