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声】6分钟了解百度为何跌落神坛

【创业之声】6分钟了解百度为何跌落神坛

00:00
06:45

5月24日,百度市值跌破400亿美元关口,仅仅4天就缩水126亿美元,亏损的速度令人难以想象。如今的百度市值只有阿里和腾讯的一个零头,持续的股市低迷和萎靡不振的经营业绩,让百度一再沦落为第二梯队,BAT已经名存实亡。


与此同时,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说了一席话,道出了中国科技产业背后的巨变。

王兴说:“华为是中国当之无愧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企业,是时候用HAT代替BAT了。”话声一落,国内科技界便炸开了锅,对比自力更生的华为,曾经拿到一手好牌的百度真的是无地自容。

那么,百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究其原因,百度的落寞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投资失利。百度在探索新业务时,主要以战略投资为主,形式多为收购和控股,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进人才,一方面可以扩容新的业务。但关键是,百度的对外投资较为分散,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

比如,百度除了在文化娱乐和体育上投资比较突出,其他领域基本都是“雨露均沾”。

这种“广散网”的形式即便吸纳了人才,也难以发挥强有力的聚合作用。

反观阿里和腾讯,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直以来,阿里都是将投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上,然后再投资文化产业,有着清晰的战略布局;腾讯的主攻方向则是游戏,当然,因为在游戏领域占据优势,腾讯空出了更多时间用来投资文化产业和电子商务。但不管怎么说,阿里和腾讯的投资方向都是主次分明,有条有理。


几年下来,腾讯已经形成了微信、QQ、和王者荣耀等流量矩阵,阿里有支付宝、有淘宝、有天猫,并且还在不断地繁衍生长。而百度只有搜索引擎能拿得出手,说些难听的话,百度的搜索引擎实际上也不占优势,要不是谷歌无法进入国内,百度搜索甚至也会遭人冷落。至于百度贴吧、爱奇艺和百度地图等软件,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像微信和淘宝那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二,信任危机。百度一直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自居,但为了利润最大化,百度不惜通过竞价排名获取广告收入,屡屡触碰用户底线。特别是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百度直接被公众视为“一家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道德沦丧的企业”。

但面对公众的质疑,百度似乎并不在意,进而在魏则西事件平息之后,又上演了一出闹剧。今年年初,百度将搜索结果大量导向自己的百家号,彻底在公众面前“失信”,进一步扩大了用户流失。


更要命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下降。比如今日头条开发的算法推荐,正在将“人找信息”的内容传播方式,转变为“信息找人”,人们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度越来越低。

再就是,微信公众号中的一些原创内容,完全不对外部搜索引擎开放,百度能够搜索到的内容越来越局限化。而微信自身也在开发搜索功能,百度搜索不到的公众号内容,在微信内部却可以搜到,不过分的说,百度的用户流量正在不断的流失。

第三,战略决策失败。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流量都出现了增长放缓,这对百度来说无疑是一次逆袭的机会。然而,百度却没有将重点放在挽回“信任危机”和产品升级上,而是通过砸钱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以投入换增长”策略,试图通过巨资吸引用户来换取增长。

在收支尚未达到平衡的情况下,百度不断加注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百家号、智能小程序等产品,更是在2019年春节推出“瓜分9亿”的营销活动,以增加用户量和活跃度。

这项策略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一季度,百度APP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74亿,同比增长28%,其他业务的用户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百度为此付出的成本是,获取一个日活用户119块钱,价格贵的要死。


面对巨额的营销投入,百度一季度的利润已经从去年的66.9亿元,转为亏损3.3亿元,而且,这项投入短时间无法收回,百度现在既要顶着用户增长压力,又要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值。

更为关键的是,能吸引到用户并不算成功,真正留住用户才是。所以,“以投入换增长”策略一定是在保证用户不流失的情况下才会起效。百度目前要做的,是将重心放在用户和客户管理上,这样转化率才会升高,客户也会愿意使用百度产品。


从2000年(读两千年)成立,到市值缩水至400亿美元,从BAT的诞生,到HAT叫法的演变,不得不说,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面对技术的变革、资本的无情涌动和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选择,都会使企业终日乾乾,如履薄冰,百度的沦落,正是时代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