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功夫》 - 冯学成

《“呆若木鸡”的功夫》 - 冯学成

00:00
09:48

本篇选自冯学成先生述著《禅说庄子--达生》,源自微信公众号:龙江国学书院。图片出自赵文竹先生禅画系列。垫乐为音乐专辑《庄子》之《大地的箫声》。


“呆若木鸡”的功夫

冯学成  龙江国学书院 

庄子表面在讲养鸡,其实是在讲怎样养人。很多人没有这种平和之气,八方树敌,穷于奔命,这样折腾下去,人都会被累死了。在人世上生活是如此,在修行上则更要对此加以警惕。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这一次,纪渻子调教这只鸡已经四十天了,王又来询问,可见这位最高领导对斗鸡这件事是多么的关心,应该是他亲自抓的大事吧。这一回,纪渻子终于说,训练得差不多了。外边其他的鸡打鸣也好,雄赳赳气昂昂四处窥视也好,这只鸡“已无变矣”。它听到其他鸡跑、跳、叫,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照样站立着如睡着了一样。“望之似木鸡”,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对周边的事物已经没有感应了。纪渻子给它的评价是“其德全矣”。这可不得了,我们想一想,什么叫德全?审视一下周边的人,能否找到德全的?很遗憾,这样的人无处可找。用佛教的话来说,我们都是有漏之身,怎么可能德全呢?那是无漏的佛菩萨们才能达到的境界,在庄子眼里,只有真人们才能达到德全的境界。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其他的鸡到它这里来,离一丈远,就不敢走近了。“反走矣”,把这只鸡往斗鸡场一放,其他的鸡都退避三舍,不敢接招,见了它反而跑开了。有些高明的人,像云门寺的佛源老和尚,平常就像木鸡一样,坐在那里,眼睛都不睁开一下,也不说话,但是一般人哪个敢去冒犯他呢?练功夫练到呆若木鸡时,这个威风才是真的、才够大。这并不是爱出风头,都呆若木鸡了,哪有风头可言呢?那些爱四处寻衅的人,爱无事生非的人,往往很容易挨刀、挨打,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处于与环境敌对的状态中。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培养自己的精神。《道德经》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为什么要“重”?为什么要“静”?静重之气怎么表现出来?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把这个讲得很生动,把其中的风光都勾勒出来了。我们要把这种感觉纳入到身心性命的修养之中。
 
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虚而恃气”?有没有“犹应向景”?有没有“疾视而盛气”?这些不良的习气,如果有,怎样把它化解掉?《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我们怎样让自己虚、虚、虚……养到虚之极;静、静、静……养到静之笃,而且达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境界?真正达到了,那么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就无往而不利。你用不着和别人拆招,别人也不敢和你过招,站在你面前就已经如斗败了的公鸡,谁敢在你面前张扬?当然,有些无知的人,也可能要冲撞一下、冒犯一下,但还未近身就会望而生畏。所以我们要练这方面的功夫,要好好修为。有朝一日你确实“呆若木鸡”了,其中的妙处就出来了。
 
我看很多人来来去去,都是烦躁之气甚重,张扬之气太重。很多人好动、好表现、反应敏感。这种表现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难以避免。那么,如何使自己高明起来?这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在学《庄子》这一段时,一定要把它当成佛教的“如是我闻”,就像老佛爷的开示一样来要求自己。如果真能把我们的种种不良习气化解掉,把种种名闻利养之气、争强斗狠之气,化归为静定之气、凝重之气了,那你就能无敌于天下。因为没有敌人,当然就无敌于天下。只要有盛气,这样的气一露,你就有敌人,你就会有麻烦。你的麻烦心一动,偷心一动,马上就有一个相对应的境况应缘而生。应缘而生的东西就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对立面。如果你把这种种气统统化解掉,就会感觉天下太平。
 
这个不是说来好玩的。有人觉得有点感觉了,似乎就行了。不行!这是对身心性命的约束和升华,非得踏踏实实修下去才行!我好歹也搞了这么几十年,仍觉得自己的气没有化尽,还要继续化,要使之化滓化渣,就像练太极一样,化得一点都没有了。胥老师、陈老师,你们是太极高手,平常对人很客气,但客气太多也不好,傲气是气,客气也是气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喝咖啡的男子

    姐,你真棒,跟聆听佛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