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认知,觉知,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意识,认知,觉知,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00:00
12:08
意识,认知,觉知,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答:明性透过纯净的玻璃,在空间中呈现出光明。
明性有了形体,光明掩盖了明性的性质。
光明投射进入,由不同颜色的玻璃,构成的人体中。
被有色玻璃折射的光明,形成了光线,光线分割了整体的光明。

光线透过眼睛,被眼睛玻璃的色彩,折射为色相。
光线透过耳朵,被耳朵玻璃的颜色,折射为声音。
光线透过鼻子,被鼻子玻璃的色彩,折射为味道。
光线透过舌头,被舌头玻璃的颜色,折射为味觉。
光线透过身体,被肉体玻璃的色彩,折射为触觉。
光线透过大脑,被大脑玻璃的色彩,折射为意识。

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光线所折射出,“色声香味触法”。
投射在肉体中的光,对肉体所折射呈现的,不同颜色光线,形成了分辨与体验。
被体验感受,与分辨确定,凝固了投射在肉体中的光线。
被凝固的光线不再单纯,而是随着分辨体验,与肉体功能发生互动。
形成了所见,所听,所闻,所尝,所触,所想。
被所见,所听,所闻,所尝,所触,所想,而牵引的凝固体验。
随五蕴六尘而动,生出见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等六识。

被六识所蒙蔽牵引的,心灵凝固的光线,承载着六尘形成体验。
体验牵引心灵,幻现出调动六根,分析世界的主观愿望。
于是自我,就在心灵愿望,与认知确定中诞生。

光明,指的是觉性,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来无去。
玻璃,指的是觉知,如同透明的镜子,清澈明了的映照宇宙。
却对所映照的世界,不生刹那分辨取舍,觉知仅是对存在的确定。
光线,指的是觉受,以纯光呈现以时空表达。
不同色彩的玻璃,指的是肉体大脑,以及身体器官。
觉受是觉知的形体,觉知是觉受的本质。
觉受表达着觉知,觉知以觉受确定了存在。

觉知是空间,觉受对觉知的体验,摇曳了空间,体现出存在的状态,而有了现在,过去,未来。
觉受迷乱了觉知,清澈陷入了光线,觉知陷入觉受幻现的时空中。
透过时空流动的虚影,在无量虚影时空中,呈现出来的觉知,就是被时空割裂的觉知分裂,即灵觉。
灵觉有了光明灿烂的广袤,那无尽无量光明宇宙,整体苍穹就是灵觉的体现。
灵觉有了无尽通透的智慧,那无边无尽微尘世界,无尽众生都是灵觉所呈现。
灵觉有了透明有限的自由,那遍及宇宙清澈灵动,是灵觉的生命群体在表达。

于是,被光明塑造出形态成为众生,被智慧所蒙蔽成为了生命。
被有限的自由禁锢在世界现象之中,而现象就是缘起。

当陷入因缘世界的,灵性智慧光明体,随缘起缘灭而分辨不休,随时空流转而体验加深。
层层层层的细腻体验,体验凝固了光明。
层层层层的分辨妄想,妄想固化了智慧。
体验吸取妄想,妄想塑造体验,将灵性光体藏入业力习气之中。
随妄想习气雕刻业力,灵体被业包裹形成了色身,成为了有了具体形象的众生。
在现有的业力身心中,透过你的心灵愿望,所表达的愿望意图深处。
就是你的先天的灵性,在漫漫宇宙岁月中,残留的点滴生命回忆。

这就是为何人类可以修行成佛,归真成神,或为造物主的原因。
你我的身心深处,都存留着苍穹诸神的原始纯洁,以及宇宙灵觉的无限智慧。
你只需要,避开头脑意识,用心灵专注力的纯净,去觉察身心。
觉察的专注,直接透彻你的心灵愿望产生时的瞬间。
在愿望形成认知的刹那之间,在心灵觉受相续之间的,间隙中。
那个不被愿望所带动的清醒,那个不被感受所蒙蔽的纯洁。
那就是宇宙的原始意识,赤裸裸不加修饰的,无限广袤灵动觉知。

明澈穿透五蕴六尘,心灵见到了心灵自己。
所觉即是能觉,所见就是见者。
见与所见,觉与所觉,一性一体。

而觉知,觉受,灵觉,灵魂,众生,本质都是一。
觉性错离,困顿一念,所现梦境。
能在肉身健全的时候,亲证心灵纯明觉知,就能够证入无生法界,融入圆明十方之觉性。
人,凡人,随七情六欲而生,受五谷营养的俗子。
能眼睁睁的,见到身心一层层净化,亲证自我一层层褪色,熟悉觉性一步步清澈。
直至见本性而彻悟。
这才是人生唯一的方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