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月盈自有亏,心满须归零 | 实心做事,虚心做人

【第十六课】月盈自有亏,心满须归零 | 实心做事,虚心做人

00:00
14:32

老子对“道”的描述,曾让后学者大伤脑筋——“似或存”,好像不存在又好像存在,那是个什么东西?对“冲而用之”,有人理解为“无求无欲”,但是,人类如果没有欲求,进步就停止了,在自然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出局。


对“挫其锐,解其纷”,有人理解为隐藏锋芒、避免争斗。一味走阴柔的路子,放弃阳刚,就像只要黑夜不要白天一样,这难道是老子的本意吗?对“和其光,同其尘”,有人理解为收敛光芒、混同世俗。历史上不少能人异士放弃表现机会,或遁迹山林,或隐身市井。身怀超拔之才,从事不需要大脑的工作,就像用紫檀木做猪栏,有点浪费材料。


学过西方哲学的现代人,用“自然规律”来理解“道”,就很简单了。老子所说的“道”,就是自然规律,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那么,自然规律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个问题,不仅老子不知道,我们现代人也不知道。老子打了一个比方: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它好像还是天帝的先人。也就是说,早在天地诞生之前它就存在,天地也是自然规律的产物。作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能达到这种认识高度,确实很不简单。


在发现“道”的同时,老子也发现了“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他认为,人应该顺从“道”,依道而行,也就是现代所谓“按客观规律办事”。老子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总结出了一些为人处世和谋事创业的规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是其一。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认识,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虚实”二字。一个人只要调理好这两个字,必然事业有成、一生无忧。如何调理?方法多多,这里推荐比较简明实用的一法:实心做事,虚心做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得虚实之道的高人,唐朝大将郭子仪是南怀瑾大师比较推崇的一位。郭子仪位极人臣,享高寿近九十岁,而且子孙繁茂,真可谓“多福多寿”。


郭子仪的福寿,都是从“虚实”二字得来的。他精通韬略、极善用兵,而且心胸开阔、器量不凡。唐玄宗时,安禄山造反,郭子仪领兵平叛,战功赫赫,屡获升迁,直至元帅之职。唐肃宗担心郭子仪等名将难以驾驭,便取消元帅职衔,同时派太监鱼朝恩来监军。郭子仪欣然交出元帅权柄,丝毫没有不满的表示。但是,由于各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战场形势很快陷于不利局面。无奈之下,唐肃宗只好重新任命郭子仪为元帅,节制各路人马。在郭子仪的英明指挥下,唐军屡战屡胜,完全压住了叛军的气势。鱼朝恩很嫉妒郭子仪的功劳,向朝廷密告他许多罪名。唐肃宗又诏令郭子仪交卸兵权,回京师候命。郭子仪接到命令后,不顾部下反对,独自回京闲居,一点也没有怨尤的表示。


过不久,史思明攻陷河洛,气焰大炽。唐肃宗担心大唐江山不保,又诏命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掌管全国军权。郭子仪立即奉命出征,率领诸路大军,剿灭了史思明等多路叛军。


唐肃宗死后,唐代宗即位,听信谗言,罢免了郭子仪的军职,派他去督修肃宗墓。郭子仪欣然接受诏命,也从无愤愤不平的表示。


后来,仆固怀恩暗中勾结回纥、吐蕃,再度谋反,攻陷两京,逼得唐代宗不得不避难陕州。无奈之下,代宗匆匆忙忙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坐镇咸阳,主持平叛。郭子仪仅率数十骑,一面向前线进发,一面沿途招募民兵、收容逃兵败将,渐渐兵势壮大,平定了叛乱,收复了两京。


从用人角度来说,理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唐肃宗、唐代宗两代昏君正好相反,对郭子仪既用又疑,国家危难时,把天大的担子压在他身上;等到形势刚刚好转,又无情地剥夺他的兵权,把他闲置在一边。受到这样的对待,一般人肯定是受不了的,郭子仪却坦然受之,好像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你给他权位名利,他欣然接受;你给他不公平待遇,他无怨无悔,真可谓虚怀若谷。但他做事却一点不含糊,三度为主帅,三次剿灭声势浩大的叛军,保大唐江山不倒。


像郭子仪这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他最终还是取得了皇上的信任和朝中上下人等的敬仰。刚刚剿灭仆固怀恩的叛乱不久,他就得到一个消息:他父亲的坟墓被人掘了,官府搜捕盗贼,却一无所获。人们纷纷猜测,一定是嫉妒他的鱼朝恩指使人干的。朝廷官员们都害怕郭子仪因此反叛,唐代宗也为此惴惴不安。但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郭子仪回来处理此事时,在唐代宗面前痛哭道:“我长久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的行为,因而许多士兵掘墓盗财。今天挖了我家坟墓,是我自作自受,不关别人的事。”

唐代宗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对郭子仪再无猜忌。


鱼朝恩这时也有悔意,想跟郭子仪搞好关系,便邀请他一同去章敬寺游玩。鱼朝恩的政敌、宰相元载担心鱼、郭二人结盟,就派人挑拨郭子仪说:“鱼朝恩想对你图谋不轨。”


郭子仪不信,执意赴会。他手下的将领们听说后,拿刀挂剑要随同保护。郭子仪说:“我是国家大臣,鱼朝恩没有天子的命令,怎敢暗害我!假如他受皇命处决我,谁也保护不了,你们去了又有何用?”


于是,郭子仪只带了几名家僮前往章敬寺。鱼朝恩感到非常惊讶。郭子仪就将听到的都告诉了鱼朝恩,并说:“带那么多人来,害怕麻烦您张罗。”


鱼朝恩抚胸拱手,痛哭流涕道:“如果您不是长者,能不怀疑我吗?”


自此,鱼朝恩对郭子仪敬仰有加,再也没有做过危害他的事。


后来,郭子仪奏请任命一名州县官员,宰相元载未予答复。僚属们相互议论说:“以郭令公的功勋和德行,请求任命一名从属官员,竟然得不到批准,宰相岂不是很无礼?”


郭子仪听说后,对僚属们说:“自从兵乱以来,武将大多飞扬跋扈,凡是他们所要求的,朝廷经常委曲求全,尽量满足。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对他们抱有疑虑,怕他们谋反。如今我所奏的事,皇上认为行不通就搁置起来,而不用对待武臣的方法来对待我,这是亲近信任我,各位应该替我高兴,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


这件事,使宰相元载大受感动,而皇上对郭子仪也更加信任了。


郭子仪一味与人为善,而不与人结仇,这样的人对他人有益无害,谁愿意跟他作对呢?此后,他身居高位多年,再无风波,始终屹立政坛,做了一个“不倒翁”。


郭子仪在做事方面,任劳任怨,竭心尽力,从不让人失望,得了一个“实”字;在名位上面,不争不夺,能上能下,得了一个“虚”字,如此虚实两用,正体现了道家“冲而用之”的神妙。


人生在世,虽然不是命运天定,但也不能勉强为之。只能依自己的努力和机缘,能上则上,当下则下,进退俯仰,顺其自然。身处顺境时,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自轻自贱,把任何境遇都看成一种正常状态。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状态。没有谁天生注定应该心想事成,为什么得意的就一定是自己呢?为什么失意的就一定是别人呢?没有这个道理。如果做人能做到有虚有实、无滞无碍,无可无不可,无求无不求,也就称得上顺其自然、与道相合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刘淑贞666

    命里有的终须有,命中无的莫强求!尽人事听天命

  • 莫妮卡妈咪

    高深,还没有这种实践经历,慢慢体会

  • 可可西里骑士

  • 不再爱了2019nCOV

    超爱海潮明月

  • 事事争取_7r

    感恩🙏🙏🙏

  • 元元cyh1972cyh
  • 元元cyh1972c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