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宽框架还是窄框架

037宽框架还是窄框架

00:00
32:33

       丹尼尔·卡尼曼是位格外令人兴致盎然的思想家,是现今在世的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50 年前,人们以为我们能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许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我们虽然身处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
  关于人类自身还有许多未知之谜,对于自己,我们了解得其实不多。卡尼曼就如思想的拓荒者,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点。卡尼曼对于人类思考和选择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尼曼重塑了认知心理学、理性和因果关系分析,重新诠释了风险,重新阐释了幸福和财富的关系,写就了这部杰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15063841

    这个作者完全在扯淡啊,五次单独的赌局和一次重复五遍的赌局根本就是两回事好吧! 每一个赌局都有一次审慎计算成功率的过程,可能复杂可能简单,这个成本搞不好比赌注高的多。在一个重复五遍的赌局里面,决策成本就一次,然后这个成本被重复五遍的过程分担,投资行业有一个正确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可以摊低决策成本。

    听友315063841 回复 @听友315063841: 投资日期拉长就从窄框架变成宽框架,这哥们是来搞笑的吧!心理学家吹吹牛逼就好了,就他这种人研究投资,简直是鸡同鸭讲!

  • 幺幺1幺幺

    嗯嗯,处置效应确实存在。理性的处理方式是评估未来的价值,决定股票的处理方案

  • arkrsr

    收益概率在50%以上的事情就该多做,但每次投入不要太大,即使损失也是能接受的程度,每次投入都应差不多,定投就是这样的事。

  • 雾山凌源

    宽框架和窄框架:窄框架即分别思考两个简单的决策问题。宽框架即一个有4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 一个理性经纪人会利用宽框架进行考虑,但是人们天生喜欢用窄框架,因为我们有限的大脑很难达到逻辑一致性的理想状态,我们易受眼见为事实原则的影响,不愿动脑筋。 在窄框架的情况下,他们被告知在做决策时应该“将每一个决策都当做你唯一需要做的决策”,并且要体会这些决策带给自己的情绪反应;在宽框架的情况下,“将自己想象为商人”,“将它看做众多财政决策中的一个,这样一个决策会在将来一起被并入‘证券投资组合’中。”

  • 数据驱动管理学家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 数据驱动管理学家

    窄框架就是单独考虑遇到某一个选择,宽框架就是把多个选择放在一起来综合考虑。把自己的框架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称之为窄框架思维。比如我们熟知的心理账户。

  • 南風一禅

    好评